一一簡介近來一種新型的MBA招生錄取模式
2020-5-26
如果被世界上最好的商學院比如斯坦福或哈佛錄取讀MBA(商業管理碩士),去,或不去?對絕大多數熱衷MBA的學生,這是個腦殘問題。在今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最佳商學院排行榜上,斯坦福大學列第一。2019年5.7%的錄取率遠低於哈佛大學的9.9%,是最難進的。期坦福和哈佛的商學院,是全球無數學生心目中,頂級MBA的夢想。但對少數精英學生,去不去的確是個問題。回答可能是"不去"。如果工作得不理想,才考慮去。
頂級MBA錄取,通常學校要求學生至少兩年的工作經驗,再綜合評估未來學生領導能力、生涯前景等等,擇優錄取。而申請MBA的學生以從事金融、谘詢、經管專業與領域為主。但這種傳統方式有弊端。一是大學畢業生中的精英,許多直接進法學院、醫學院或各種研究生院的博士項目。而商學院MBA不直接招本科畢業生,所以幾乎對這些最優學生,沒有直接吸引力。二是是隨著高科技與工程對當今世界的巨大影響,商學院開始鼓勵向更多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背景的學生,成為未來商管領袖。而傳統模式不易吸引這些背景的學生。三是近年來經濟與就業市場大好,申請MBA的學生普遍減少,減弱商學院財政收支與行業影響力。
近幾年來,美國曲指可數的頂級商學院嚐試一種新型招生模式:提前錄取,延後上學。直接招收本科畢業班或本碩連讀第五年將畢業的碩士畢業生,希望吸引精英學生,提前鎖定未來具有領袖潛力的優等生,尤其具有STEM專業的學生。哈佛大學MBA 2+2,要求一旦錄取的學生自己先安排工作2到4年,再讀2年。錄取STEM專業的學生占到60%。斯坦福大學延遲上學模式,要求錄取後先工作一到三年。此種招生模式才開始試行幾年,目前隻有頂級商學院才有。比如沃頓商學院、MIT和西北大學,今年或去年才開始麵向全球展開。其他幾所商學院的類似模式,大同小異。因為新模式,許多人根本沒有聽說過。從希望未來從事商業管理的學生角度看,尤其STEM專業的學生,象進法學院、醫學院或各種研究生院的博士生那樣安排生涯,提前確認未來幾年的方向,確保頂級MBA的席位,極具吸引力。對擅長STEM的華裔學生,尤其有利。
目前這種模式錄取數目隻占傳統錄取方式極少數。哈佛去年才錄取一百人出頭,占總共近一千名新生的九分之一。斯坦福大學MBA規模不到哈佛的一半,這種新模式錄取的學生數,估計每年四、五十人而已。因為缺少全職工作經驗,主要依據在校成績、實習經驗、領導力體現。必須能在眾多大學高材生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一定要有特別之處。傳統上已經工作數年後申請MBA,主要希望深造學習、擴大人脈、升級鍍金、改換生涯的跳板等等。新型模式錄取的畢業生,雖然可能也希望借MBA深造學習、擴大人脈、升級鍍金,但尚未開始職業生涯,基本談不上考慮改換生涯的跳板。因為已知兩年後有入讀頂級商學院MBA的絕佳選擇,畢業後的兩年工作經驗,對職業生涯的負麵影響變得不那麽嚴重,反而鼓勵學生更甘願冒風險,去追求理想的職業生涯目標。如果他們在這兩年中不順利不滿意,可以確保入讀頂級MBA,充電重新開始。如果他們他們在這兩年中事業順利興旺,就不一定願意中斷兩年去上學。換句話說,對這種學生,MBA可能是未來幾年職業生涯的後路、保險、備胎。此時申請,除畢業前夕多花點精力時間,有利無弊。就算沒考上,以後工作幾年後有需要,仍可循傳統模式再申請而無負麵影響。
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被世界上最好的商學院比如斯坦福或哈佛錄取讀MBA,去,或不去?對於新型模式錄取的本科剛畢業的明星學生,初生牛犢朝氣篷勃,自信與野心爆棚。未來幾年後入讀MBA,本身就是一個備胎和保險。另外每年學雜費花十二萬美刀,高薪工作損失兩年收入,淨損失至少五、六十萬美刀。如果職業生涯順利,確實會放棄重回學校,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商學院也在所不惜。
我就認識這樣的STEM專業畢業生。三月中旬因為瘟疫被趕出校園,宅在家裏上網課,然後放春假近兩星期哪裏也不能去。正好利用空閑時間申請最好的MBA,現存的以前準備讀研時考GRE高分(不必GMAT)、本科大藤、成績優秀、實習吸睛。隻需寫幾篇短文和找兩位推薦人,搞定。上星期獲得斯坦福大學的MBA錄取通知書,但她告訴我:"如果未來兩年工作幹得不夠好,才上斯坦福大學的MBA。"嗯,我女兒說的。
(文字原創,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