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壺杯搖

月黃昏,鎖煙霞,桂樹晚開花。半生戎馬半白發,歸山陪讀涯。院籬菊前,一盞清茶。悠悠風來,吹我衣裟。
正文

在西非“發酵”幸福

(2016-04-27 13:26:38) 下一個

      從2013年8月開始“隨軍”,5個月的喀麥隆生活,兩年多的貝寧生活,時與光就這樣交替流逝,留給我們彌足珍貴的家庭時光,以及消化快樂、發酵幸福的機會。生命給予的寶貴財富,我們都會永遠珍藏。


      神秘非洲,開啟美好生活        

      非洲對我來說是梅裏爾·斯特裏普主演的《走出非洲》;是《十萬個為什麽》裏無數次讀到的猴麵包樹,是黝黑皮膚上繁複的超大首飾,是《動物世界》裏那壯美雄奇的熱帶草原,也和炎熱、貧窮、疾病脫不了關係……所以在決定帶兩歲半的樂子前往非洲之前,我像很多家屬一樣,糾結、矛盾,既著迷於它的原始神秘,又顧慮它的落後貧窮。最後,心底的一個聲音敲擊著我的心門:父母有責任給孩子一個健康陽光的成長環境,我們仨都是那麽需要彼此,任何艱難險阻都能克服,隻要我們在一起。

        就這樣,我們帶著篤定的心,收拾了180公斤滿滿七個大箱子的行李,直奔喀麥隆。沈陽→北京→巴黎→雅溫得,23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一路上有驚無險。2013年8月16日晚,我們平安抵達目的地,下飛機的那一刻,我心中默念:“Hi,我們來了!”

      喀麥隆首都雅溫得是僅次於經濟首都杜阿拉的第二大城市,層巒疊嶂,植被茂密,給人一種置身山城的錯覺。全新的生活在倒時差和柴米油鹽中悄無聲息地鋪陳開來。員工宿舍寬敞明亮,麵朝中國大使館,每天都能看著中國國旗迎風飄揚,心裏安定踏實。配備齊全的生活必需品和強大的後勤保障讓我覺得除了語言外,日子過得跟國內沒兩樣。

      9月,我們像所有父母一樣迎來人生的又一課題——為樂子選擇一所合適的幼兒園。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語言,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我用極大的耐心和包容幫他做好入園前的心理準備,樂子也從最初的哭嚎拒絕到逐漸適應,最終快樂融入。從完全聽不懂到混合三國語言數數,那可愛的樣子和嗲聲嗲氣的發音,給了我們最大的幸福感。

      當然,生活有時也稍顯枯燥,無處逛街購物無處吃喝玩樂,孩子也沒個撒歡釋放精力的地方。不想讓這種單調成為生活的色彩,我開啟了折騰模式:在崎嶇不平的街道上跟操著法語口音、說半吊子英語的師傅學習手動檔開車;去法語文化交流中心學習法語;堅持每天下午帶娃在環使館區散步;周末一家三口到Mont Febe山腳下的馬場喂馬或在“生命之路”健走兩公裏……就這樣,日子突然變得豐富起來:還不能開車上路但已掌握駕駛技巧;雖還沒通過法語等級認證,但已能大膽溝通;樂子從半走半抱,到後來能在“生命之路”獨立完成兩公裏健走,同動物親密接觸,懂得關愛……

      一家人貪婪享受著這裏的安靜祥和、簡單美好。有時我會想,再過十幾年,樂子也許不會記得這段非洲生活,但內心深處一定會有一束來自非洲的陽光。

      可是,生活總以它自己的方式執拗向前。還沒來得及深入了解喀麥隆,我們又得奔赴下一站:西非貝寧。這個陌生的袖珍國度,會給我們帶來什麽驚喜?

 

      成長蛻變,幸福持續發酵

      貝寧共和國位於西非中南部,自然資源匱乏,人口稀少。百度裏教科書式的信息檢索,外加年代久遠的圖片讓我鬱悶到不行。但不管去哪,隻要是我們仨在一起,那裏就是天堂。於是,我再次毫不猶豫收拾了170公斤六個大箱子的行李,帶娃啟程。

      2014年4月15日,我跟樂子抵達貝寧首都科托努機場,潮濕悶熱的空氣中夾雜著些許粘膩。華為的駐地設在沿海中心地帶,毗鄰大海,春暖花開。這裏有大型的綜合性超市、小聯合國般的飯店一條街、優雅別致的度假小島。當然,對我來說更大的驚喜是樂子上的美國學校,老師治學嚴謹、形式自由開放,給了他恣意揮灑天性的土壤,樂子每天快樂地往來於學校和家之間。

      慢慢的,我越發喜歡上這裏。2014年9月,我加入了由國際婦女俱樂部和法國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創建的Cotonou Acceuil(科托努歡迎你)機構。機構有多個興趣小組。想學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任你選。想學烹飪?法國菜、意大利菜、墨西哥菜隨你挑。想了解風土人情?帶你染布、遠足、逛皇宮。機構還承辦一年一次的聖誕賣場,跟朋友們一起做手工搞義賣,籌措來的資金用於資助這裏的婦女兒童。在這裏,我收獲了滿滿的友誼,實現了成長蛻變。
        就這樣,三年的時光在踏實的每一天裏慢慢流淌,在樂子天真無邪的笑臉上悄悄印記,在西非豔陽高照潮起潮落間越走越遠……這裏的生活依舊充滿未知和期許,我愛這裏的一切,愛這個“走進非洲”的最初選擇。  

作者:顧清(員工家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