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粒沙裏的天堂 ——記美西峽穀之旅

(2016-09-14 19:08:19) 下一個

“我們有時千裏迢迢——汽車呀、火車呀、飛機可別一頭栽下來呀——隻像是為了去找一處不見牆的地方:荒原、大海、林莽甚至沙漠。但未必就能逃脫。”

                                               ——史鐵生 《牆下短記》

見一落葉,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淮南子.說山訓》

一、前言

人真是矛盾的家夥。迷戀著未知的可能性,卻又追求確定的安全感;就像想要在某個地方安定下來不走,卻又向往路上的生活。於是亦步亦趨,小心翼翼前行。但是,當我看到2016第一天清晨猶他州碧藍的天空下綿延不絕的紅色山地時,我知道,在這趟旅行出發前的畏縮、糾結、擔心、厭煩,全部都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興奮、驚歎、勇敢、繼續。在那些一粒粒暗紅色的砂礫中,我窺探到整個天堂。

這次旅行持續四天時間,跨越美國西部三個州:內華達州,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三個州緊鄰,內華達州以沙漠地帶為主,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則以山地、岩石、峽穀為主。我們的旅行從加州出發,經由內華達,到達猶他州,然後進入亞利桑那,最後返回加州。整個行程約有2700邁,途徑賭城拉斯維加斯,Zion國家公園,Bryce國家公園,羚羊穀,馬蹄灣,大峽穀。循序漸進的自然風光,讓我們的驚歎聲此起彼伏,下麵聽我一一道來。

 

二、賭城拉斯維加斯

早就聽說了聞名遐邇的沙漠賭城,大約四年前去過一次,這次算是重遊,然而卻有全然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它之所以有名,不僅僅因為它是唯一一座人工硬生生地在一毛不拔的沙漠之中建立起來的華麗都市,更在於夜幕下它的繁華豔麗、霓虹閃爍,讓世界上無數人驅車前往,就是為了一睹這個物欲橫流的城市風采。紙醉金迷,歌舞升平。我把這八個大字送給拉斯維加斯。

 

夜幕下的拉斯維加斯是霓虹燈的天下

跨年夜當天警力完備,不僅有一個街區就兩三輛的警車,滿街的警察,還有這些帥氣的騎警

賭城最繁華的街道拉斯維加斯大道全線封車,成為遊客和街頭表演者的天下,每個人不畏嚴寒等待跨年;

 

每一個賭場內都人頭攢動

從夜店回來不畏嚴寒的姑娘們,當時室外溫度零下

 

我們是決定要看跨年煙火的,所以一直等到了12點。最後實在走累了,不得已在一家賭場的台階上坐下休息。看著這霓虹閃耀,歌舞升平的城市,看著這些興奮不已,來來往往的男男女女,看著在一台台老虎機,賭桌前喝酒抽煙的賭博遊客,我心裏有點空落落的。

然後就是跨年煙火了。

 

Paris Casino的煙火映襯著“埃菲爾鐵塔”

 

等待跨年倒計時和煙火的人們興奮地擠到街上

煙火結束之後散去的人群,其實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人們齊聲高呼倒計時上的數字,陌生人見麵互道新年快樂,男男女女互相擁抱。有那麽一瞬間,我對這個物欲橫流的城市的厭惡減少了幾分,心裏好像更加柔軟了一些,因為我看到某些美好某些希冀某些上帝本來就已經安放在每一個人心中的溫暖。我想,無論什麽都無法消磨人們對於全新一年的盼望和祝願:或許去夜店的姑娘渴望找到一生的依靠,或許單親媽媽渴望自己的孩子健康長大,或許離婚的女人盼望新的一年更加獨立自主,或許富有的生意人希望新年一家人平安,甚至妓女、吸毒者、偷盜者,或者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的人,都含著微笑看漫天的煙火,向著自己心中的美好祈禱。

準備離開拉斯維加斯的路上,我在這條賭城最繁華的大道上看到一些抗議賭博,抗議色情的示威者,應該是某些宗教人士。有一個牌子上寫著,“Pornography is sin. Jesus can save you from sins.”我盯著這個牌子,若有所思。

 

三、Zion國家公園

離開拉斯維加斯我們驅車前往猶他州,在猶他州一個小鎮St. George的旅館住下,等待著第二天一大早的Zion國家公園之行。第二天早上,燦爛陽光碧藍天空讓我們迎來了2016年的第一天,心情大好,興奮緊張,我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會是怎樣的風景。

我們住的旅館離Zion國家公園僅有半小時車程,一路上就已然開始領略獨特的美西風光——蔚藍的天空,突兀的山丘,紅褐色的土地,筆直的公路,枯黃的矮木叢,這就是猶他州。熟悉聖經的人對於Zion這個名詞應該很熟悉,不過,此Zion非彼Zion了。對於為什麽把這座猶他州第一座國家公園取名為Zion?它跟耶路撒冷的Zion有沒有聯係?帶著這些疑惑前往Zion國家公園,希望找到答案。

拜好天氣所賜,路上隨便一張照片都美如畫

一路上幾乎沒有人煙,這樣稀稀落落的幾處房屋已是驚喜

這裏典型的綠色植被,於是從上往下的顏色是,藍,白,紅,綠

到達了Zion國家公園的入口;入口之後不遠處是收費亭,30刀一輛車,我們買了annual pass,適用所有的美國國家公園

裏麵有個簡易的vistor center,你可以在這裏問各種問題,包括路線,尋求旅遊建議等等

沿著這條公路開,一步一景,如同在眼前緩緩展開的一幅畫卷

圖片就到此為止吧,照片完全無法反應Zion的宏偉壯觀,任何言語更是匱乏到微不足道。一路下來,我都是仰著脖子看完的。有雪,有山,有樹,有溪流,這就是Zion,如同巧奪天工的大型盆景。

查了網絡資料,原來取名為錫安國家公園,確實有典故。猶他州的鹽湖城是摩門教大本營,這座錫安國家公園就與摩門教相關。想起來剛剛來到美國時被兩個西裝楚楚的傳教士敲過門。

其實,現在回頭想想這一段旅程,於心並有戚戚焉。幸好我們是從Zion國家公園開始的,用大峽穀作為結束,如果倒過來,Zion的宏偉壯觀在Grand Canyon麵前都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當然這是後話。

 

四、Bryce國家公園

從Zion有一條岔路直接可以通往Bryce國家公園,這條路上也是風光無限好。一路開,一路照相,一路海拔增加,一路溫度下降。

就是這條層嵐疊嶂之間開辟的一條公路帶領我們去往Bryce

一路上享受著岩石組成的饕餮視覺盛宴,這一塊是如牛糞一般的岩石

海拔漸漸增加到一定程度,我們遇到了如雪域高原般的風景,這個用柵欄圍起來的雪場,一群犛牛在悠閑的吃著草料。這裏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是另一番世界。

高原上的公路伸向前方,夕陽被我們拋在腦後

在夕陽的照射下,遠處的群山讓我想到——碳烤三文魚LOL

當天晚上我們的棲息地,就在89高速旁邊。

周圍全是雪地,山丘和樹林,沒有商店,沒有村落,沒有人煙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住的地方在一片荒郊野嶺處,晚餐是在十幾邁之外的一個小鎮上解決的。當天晚上好冷,我們驅車去找傳說中的小鎮,典型的西部小鎮,一個個木質小屋,門口掛著一塊牌子告訴你這家店的名字,隻差一個騎馬的牛仔了。我們找到一家當地美國小店,吃著homemade American food,感受美西的風土人情。我想起剛剛看的《the hateful eight》,還有當年害怕到用手擋住眼睛的《老無所依》,充滿著粗俗,充滿著暴力,充滿著原始,這就是美國西部吧。不知怎麽,我這樣崇拜小資的人居然有那麽一丟丟感受到了這裏粗獷的美。

 

五、羚羊穀和馬蹄灣

羚羊穀和馬蹄灣都在Page小鎮附近,我們也順勢把第三天的住宿地點定在Page。Page小鎮孤零零地在89號公路旁,周圍隻有峽穀、荒野、河流。走進Page的路上,我們路過了

亞利桑那州毗鄰墨西哥,據說有大量墨西哥移民在這裏定居。

Page小鎮就在前方

行車途中經過的峽穀,名叫Glen Canyon Dam。沒錯就是建在這個大峽穀上的水壩

Glen Canyon Dam,下麵那條河流是整個page鎮的命脈,全鎮人民都靠著它,叫做Lake Powell

到達Page鎮的當天,我們趕去了馬蹄灣;這些都是坐在馬蹄灣邊上的遊客,不禁為他們的膽量點讚,隻要一靠近懸崖一米以內我就兩腿發軟

馬蹄灣全貌,下麵這條河流應該就是Lake Powell

來到亞利桑那必然要品嚐墨西哥美食,這家典型的墨西哥餐廳,用各種太陽的飾品裝飾著,散發著原始的土著風味;食物非常不錯。

在Page小鎮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向著羚羊穀出發。羚羊穀分上羚羊穀和下羚羊穀,我們到達的當天,上羚羊穀的票都賣完了,所以我們決定去下羚羊穀。下羚羊穀不需要提前預約,直接去景點那裏買票。開始上圖。

 

這張圖不能不發。在page住了一晚後第二天早上還未七點,酒店陽台外麵的景色,把一切美好的字眼用在此時此刻此情此景都不為過

 

下羚羊穀買票點,當天天氣還是非常不錯的

羚羊穀附近的地形地貌大致都是這樣,非常奇特

要進去下羚羊穀了

貼幾張羚羊穀內部照片吧,確實非常神奇;但是實際看到的岩石顏色沒有照片這麽好看

下羚羊穀非常狹窄

下羚羊穀出口,看到有多窄了吧

 

如此形狀怪異的地下岩洞,全然是由於四個因素造成的:風,沙,水,陽光。缺一不可。巧合中有著必然,必然中又巧合得天衣無縫。

Page命脈:Lake Powell

 

下羚羊穀的tour隻需要一個半小時,一上午的時間就足夠遊玩了。我們去看了看Lake Powell,然後下午準備去大峽穀。在去大峽穀的路上,兩旁全是曠野,其實開起車來是非常舒服、心曠神怡的。我想起史鐵生的《牆下短記》裏的一段話:“我們有時千裏迢迢——汽車呀、火車呀、飛機可別一頭栽下來呀——隻像是為了去找一處不見牆的地方:荒原、大海、林莽甚至沙漠。但未必就能逃脫。”大概是因為人本性都有想要拆掉牆、逃離牆、坦誠相對的向往,所以喜歡這樣沒有任何東西遮住眼目的荒原和曠野。

 

六、大峽穀

從page小鎮開去大峽穀國家公園大概兩個半小時吧,所以我們預計在高速旁吃午飯,下午一點左右可以到達。大峽穀位於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由科羅拉多河流衝蝕數百萬年才得以形成今天的奇觀。其實說“奇”,個人認為沒有“奇”過羚羊穀。讓它立於世界七大自然奇怪之列的,我想在“Grand”這個字眼上吧。確實,大!

去大峽穀的路上,全是紅土荒礫式土地,一毛不拔之地;在途中還遇到了下麵這個峽穀,像是為大峽穀的登台表演拋磚引玉一般,來了一場前戲。這場前戲,就把我震到了。

好了,大峽穀來了

千百萬年前,定居於此的是北美大地的主人——印第安人,這幅圖畫出他們的生活形態

大峽穀沿途有很多風景點,有的風景點有這樣的燈塔,供遊客登高觀看大峽穀全貌;燈塔裏麵有印第安文化的壁畫,當然也少不了紀念品的店鋪

不怕死的歪果仁站在護欄外的一塊小懸崖邊照相,他是否知道一句著名的網絡流行語:不作死就不會死。哈哈,開玩笑,其實是為他的勇氣點讚!(見紅框框)

再一波大峽穀圖片來襲

沒錯,你或許會覺得,從圖片中看到的大峽穀也不過如此。其實現在寫這些東西的我身臨其境於大峽穀,也這麽想。或許它的名聲太過響亮,對它的期望值太高,等到它真的登台表演時,更容易產生不過如此的感覺。確實,站在觀望台上向下看去的大峽穀,隻是一片寂靜山穀,隻是那樣靜靜地擺在你的麵前,默默無言。你無法體會它的險峻,無法感受它的恢宏,無法真實地踏上它的土地,去看看風、水、沙、河流被時間這個魔術大師創造出的豐功偉績。真切感受大峽穀的方法是帶好裝備,徒步旅行。大峽穀提供很多條hiking路線,供遊客選擇,最短的大概兩個小時走完;最長的,估計一天一夜都不行。然而可惜的是,我們去的時候正值冬季,並非hiking最好的季節;另外,也沒有戴上裝備和鞋子,隻得作罷。帶著一點點地遺憾和不舍離開大峽穀,也是讓人回味的。至少,提供了再去一次的理由。

 

七、結束語

“我們有時千裏迢迢——汽車呀、火車呀、飛機可別一頭栽下來呀——隻像是為了去找一處不見牆的地方:荒原、大海、林莽甚至沙漠。但未必就能逃脫。”

                                                  ——史鐵生 《牆下短記》

這篇遊記的結尾,再把史鐵生《牆下短記》中的這段話摘出來。人為什麽喜歡荒原、大海、林莽甚至沙漠呀?是不是就是想要追尋那種廣闊無所限製的感受呢?身處城市各種圍牆中的我們,隻有親身去感受大自然的饋贈,才能給出最好的答案。

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宅到骨子裏的人。但是我喜歡旅行。這很矛盾吧。其實並不。旅行之於我,在於它讓我脫離原本循規蹈矩的軌跡一般的生活,偏離到更廣闊的空間,仿佛與原來是個平行一樣的空間,去感受毫無限製的生活。這是否就是拆掉生活的圍牆,出來透透氣的爽快感呢?或許是,或許隻是把頭埋入沙灘的鴕鳥,用自己想象的宇宙蓋住周遭的現實。也或許隻是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原本生活,改變一下,刺激一下快要生鏽的感官神經。

從大峽穀遊玩結束的我們,思考著是在路上再住一晚還是連夜驅車回到聖何塞。三個人一致選擇了後者。九個小時的車程,這個看似瘋狂地舉動,卻顯示了我們三個人一致的心聲,太想回到家裏了,太想回歸原來的軌跡了。人就是這樣矛盾。

無論如何矛盾如何糾結,既然決定了,就啟程吧。九個小時之後,我們又會麵對原來的生活:工作的麵對老板同事,學習的麵對老師同學,還有鍋碗瓢盆,一地雞毛。還是一樣充滿雞毛蒜皮陳皮芝麻的生活,但是好像也有些不一樣了:帶著一絲滿足,帶著一絲幸福,帶著一絲絲的希冀和盼望,安然入睡。這段美西之旅,仿佛一個美好的夢,珍藏在記憶深處。

直等到翻起這些照片時,才會回想起,從那些一顆顆紅色的砂礫中,所看到的天堂。

 

林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