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新劇Beef, 4/6 剛剛推出,好評如潮。大部分演員都是亞裔,內核是東亞文化的影響,外因則緊扣美國社會的題材“路怒“,所有亞裔和非亞裔觀眾,都可以在這部電視劇裏找到不同的共鳴點。
這部電視劇不禁讓人想起去年大火,剛剛在奧斯卡上斬獎無數的那部電影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這兩部作品的共同之處都是探索亞裔的找尋自我的過程。 相對電影借荒謬的不斷轉換的全宇宙來烘托主題,電視劇則非常接地氣,劇中每個人都像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普通人。電視劇表現主題更直白。同時因為有十集,可以從容不迫把故事講得更複雜,裏麵大小人物都有多麵性,每個人的瘋狂之後都有各自的不得已,很容易讓觀眾共情。
電視劇的名字Beef,還是查了一下才知道這個俚語意思
“其實「beef」這個字在口語上用法很多。 像是Netflix 電視劇《Beef》裏麵的用意是「有過節、衝突、牢騷、抱怨」等,這個字也經常用於表達某人之間的衝突、不和等。 這個說法有個由來,說是美國19世紀晚期的軍人用語,是用來抱怨軍中的牛肉品質和數量,不斷的牢騷和埋怨,所有用beef來表達這些情緒。”
故事就從韓國移民Daniel去商店退貨不成開始。他本來就憋著一肚子氣,出門倒車被後麵的開著豪華車的Amy瘋狂鳴笛。兩個人都非常憤怒,都覺得是對方的錯,不肯讓這件事輕易放下。他們都記下對方的車牌,一步步讓報複升級,直至最後牽扯到自己的家庭,事業。
Daniel,是一個用東亞文化標準來衡量,非常失敗的男人。他有一個建築公司,平常接接零工,就是通下水道,修房子一樣的藍領工作。生意不太好, 而他還肩負著長子的責任,想要把經營motel失敗,回到韓國做工的父母接回美國。他的弟弟,沒有責任感,熱衷於整天在家打遊戲。這樣一個家庭簡直就是亞裔移民的噩夢,是我們最怕成為的樣子:年輕人頹靡沒有作為;中年在社會階層中不能攀爬成功,被人看不起;到老失去一切,孤苦無依,隻能回到出生國,打苦工勉強求生。
東亞受幾千年儒家影響,講的是(少年)金榜題名,(中年)出人頭地,(老年)衣錦還鄉。這一家全部都是失敗者,看不到未來。作為中堅力量的Danniel,從上下都得不到任何支持,他的人生就特別絕望,他的路怒不難理解。他的弟弟評價說,哥哥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那是既憐憫又痛恨的評論。因為哥哥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弟弟其實也沒有為自己而活的機會。
Amy則是用東亞和美國的標準來衡量都是一個成功者。她事業有成,有自己的生意,正準備用一千萬美元賣掉,就可以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她的丈夫外形體麵,家世也體麵,母親是一個著名的日本藝術家,他自己也勉強可以算個藝術家。當Amy在外麵打拚賺錢,丈夫退後成為了家庭主夫,在家帶孩子。她剛剛裝修了豪宅,住在富人區。在外麵做報告時Amy“誰說成功女性不能擁有一切呢?我就什麽都有“。這樣一個成功女性,似乎不應該有憤怒的原因。就像她的丈夫說的,“你不知道別人都在經曆什麽” “不要憤怒,和我一起深呼吸” “為什麽你不能放下這件小事?”
她的外表光鮮下麵壓抑的情緒是涓涓細流,每天都在吞噬她的能量,最後積聚成破壞性極強的洪流,讓她隻能在外人看不見的地方擺爛,憤怒。丈夫的作品像團屎,她卻沒有勇氣說出來。丈夫還是個媽寶男,婆婆整天明裏暗裏說著否定她的話,或者侵入她的個人空間,她卻無力反駁,還要帶著婆婆瘋狂購物來討好她。丈夫在她遇見路怒之後說的那番話,其實都是缺乏對她的同理心。相比後來她遇見小男孩,小男孩隻是說“到底是誰讓你生氣了?我去把他揍一頓”。這就是Amy想要的無條件的愛啊。
無條件的愛,是Amy一直在詢問的,她一開始詢問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立刻敏銳問道,“你從你父母那裏得到了unconditional love嗎?”Amy眼光閃爍,顧左右而言他。
等到Amy婚姻受挫,回到父母家裏,父母沒有問過她過得好不好,而是抱怨為什麽Amy可以給自己買度假屋,卻不能給父母買個房子讓他們搬到加州。Amy指出她已經幫父母還清了現在住房的房貸,對父母卻還是不夠。話不投機半句多,爸爸氣得離開了飯桌。Amy和父母都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在Amy的回憶中,她從小心裏就有個聲音告訴她,她就是不被愛的人,父母本來要墮胎,勉強留下她;她也必須要Behave , 乖乖遵守規則。所以她在她的日常生活中,想要做一個溫柔的妻子,乖順的兒媳,在工作中討好富翁,但是真相是Amy因為有父母無時無刻的督促(鄰居兒子都給他們父母買房了,你讓我們怎麽和別人的父母聊天呢?),就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因為覺得沒有人愛,就永遠不敢暴露自己軟弱脆弱的地方,即使是親密如夫妻也不行。又因為有負罪感,心裏總想滿足社會規則,所以她隻能在不被人認識的地方打破這些規則,去毀滅自己,包括和不認識的人上床。
劇中還有同住在白人區的另外一個亞洲女孩Naomi。這裏麵沒有girls help girls的和諧,隻有互相嫉妒,互相貶低。Amy話裏話外Naomi是一個沒用的家庭主婦,當她有個上雜誌的機會請求Amy幫忙寫推薦,Amy卻借口聽不清拒絕了。Naomi也是很硬氣的,甩掉了丈夫,成為億萬富豪大姑姐的”未婚妻“。這種不擇手段的程度讓人目瞪口呆。題外話是電視裏麵白人形象也頗為猥瑣。億萬富翁的白人說“生活中一切都會消失,所以我們隻能盡量抓住能抓住的東西”。所以她毫不掩飾的自私自利。有意思的是美劇裏麵講述西方破碎家庭給孩子造成影響的都很多,但是都隻會聚焦在individual行為上。比較起來亞裔劇會把這種變成對整個文化的反思。
這部電視局就是對東亞家庭的全部否定,劇中沒有一個正常有愛的家庭。隻有Daniel滿足父母的願望,為他們買了房子,他爸爸才露出笑容說”Daniel,我們為你驕傲“。家庭中沒有支持,Daniel逃向宗教,他成了唱詩班的領唱,彷佛得到救贖。然而唱詩班的前領唱卻打破這種幻想;而且有意思的是他對Daniel憤怒說”我太太整天在家裏誇你“,都指出了東亞那種處處攀比,永遠活在別人的目光裏的行為,編織出一張細密的網,所有人都逃不過。
Amy轉向心理醫生,但是當她不敢暴露出脆弱之處,心理醫生也無能為力。Daniel對她大吼,”西方的這些治療方式不適用你這個東方人!“
所以家庭,宗教,心理醫生,都失去療愈作用,絕望的東亞人要如何自救?電視劇的最後一集,兩個人的交談,很像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裏麵,在某一個宇宙,彼此仇恨的母女倆變成了兩顆石頭,他們關於存在的交談是電影中最有禪意也最引人深思的談話。或者這兩部電影都在說,正視自己的情緒,攤開心懷,用交流和人有親密連接,才是最終的救贖。
Amy的婆婆曾經語重心長對Amy說”你的恐懼都是你內心的投射,都是你的想象“。提醒她放下無邊的恐懼,活在當下。Amy當時眨著眼睛,或者她並沒有理解婆婆的意思。隻有她和Daniel坦誠溝通,才同時挖掘出最深的恐懼”隻是不想被留下一個人“ ”隻是不想有恥辱感總覺得做得不夠好“。當兩個人都說出這些,才知道原來並不孤獨。原來曾經最仇恨的兩個人,社會地位懸殊的兩個人,都是一樣的人。原來最深的願望是,隻是想被看見被聽見。
翻了一下各種評論,英語的評論主要是集中在“路怒”這個話題上。不得不說這部電視劇很會挑選話題。確實周圍憤怒的人越來越多,或者這部電視劇可以讓大家都更有同理心,平息怒氣,多想想別人也都不容易。而中文評論就是抨擊東亞文化的多。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無條件的愛這個意思。到底有沒有無條件的愛?Amy說我以為我女兒會無條件的愛我,可是孩子的愛最是有條件,誰給顆糖就愛誰。其實Amy的話值得再辯論一下,卻也說明,她也並不懂得什麽是無條件的愛。 然而無條件的支持至少可以有,那就是承認孩子作為個體,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不論她/他將來富可敵國,還是勉強維持生計,都可以對她/他說“我為你自豪”。Daniel說父母把他們的情緒“排泄“到下一代。所以家庭創傷代代相傳。
等東亞人學會了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學會了不再活在攀比之中,學會了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存在,那會不會就是新一代東亞人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