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
我總是想起去年在哥倫比亞Cartegana 的那個中午,炙熱的陽光照著我們,照著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紀念碑。我們有二十多個遊客參加當地的一個walking tour,導遊問大家,你們都讀過他的哪本書?我一時之間張口結舌說不出來,因為忽然發現完全不知道英語書名。當時就下決心要重新讀讀英文書。
還虧了有這樣的機會,可以重新讀書。年輕時候讀他的書,獵奇心態占了上風,所以記住了故事裏麵很多詭異之處,記住了“魔幻現實主義“。
人到中年重新讀,魔幻都可以略過不提,這是相當現實的一部書,作家虛構出來的小村落的興衰,一家七代人的迥異命運,就是整個南美國家的縮影啊。
表麵寫愛情,生,死;背景是國家曆史: 原住民無憂無慮的無政府主義生活,慢慢引入士兵和行政,國家陷入反複的暴力,最後被殖民者帶來的繁榮,消失在工人罷工被無聲無息屠殺之後,城鎮衰落了,直至滅亡。我以為作者是悲觀的,當城鎮繁華落盡,多年前引領潮流的吉普賽人再次出現,意味著又回歸到愚昧落後。一切都是夢一場。然而據說馬爾克斯是樂觀的,他在一次訪談中說,這樣的城鎮就是要滅亡,因為新生的哥倫比亞,不需要這些陳舊的往事羈絆。
這本書裏每一代女性都讓人難忘,都有非同尋常的故事。大家族的祖母為人正義,就像中國傳統裏的老祖宗,是支撐這個家庭的力量。然而她也無力阻止子孫們的不肖。最讓我難忘而覺得很受感動的是第六代梅梅的故事。梅梅曾經是那樣的活潑愛熱鬧,像父親一樣,喜歡大宴賓客,請了七十幾個同學來家裏玩。她後來和年輕人私通,被母親發現,囚禁在修道院,了此殘生。從她和情人分開,她就沉默接受這樣寂寥的人生。年輕時候有多快意,後來就有多淒涼。她的母親,曾經也是慈母,雖然被丈夫所棄,但是最懼怕的是在外地讀書的女兒回家時,會發現他們夫妻不睦。於是夫妻在女兒回家就會扮演和睦夫妻。前麵都描寫的溫情脈脈,越發襯托出後麵的冷漠殘酷,不動聲色間就讓人毛骨悚然。
每一代都有讓人難忘的愛情故事,百轉千回,各有各的纏綿,多情,無情。
而這一家的男人,也各個不同凡響,每個代表性的男人大概都象征了男人光榮的夢想:這家出過科學家,出過暴君,出過到處革命一直征戰的將軍,出過紙醉金迷的企業家;既有被處死的失敗的革命者,也有死亡關頭奇跡降臨的英雄;有過若幹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的庸人;有過激烈的愛情;有過騙子和被騙的。。。赫赫揚揚之後,終於都是空。有財的破產了,英雄窮途末路了,愛情失去了,多子的一個都沒有留下。
這本書寫盡繁華,卻也寫盡悲涼。
百年孤獨,孤獨貫穿全書。每個人各自都有各自的孤獨。大家庭的老祖父一輩子追求自己的所謂真理,不被親人理解,最後幹脆發瘋了隻能住在樹下,一輩子都是孤獨。經曆豐富,赫赫揚名的將軍,最後重複做小金魚,做了毀,毀了做,有意讓自己孤獨。還有給自己孤獨趕製壽衣的女人,壽衣做好就是她的死期,她精心製作,享受孤獨。最後房子裏隻剩下兩個人,瘋狂做愛,是掩飾孤獨。
這些就是人生常態: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程;繁華,財富,愛情之外都是空,都是了;生,死,生生不息的循環,不過總有一天是結束。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呢。
馬爾克斯確實是大家,寫出了人生百態,既有活色生香,也有荒蕪悲涼。難怪有人說這本書是南美的紅樓夢。其實我倒覺得紅樓夢的含蓄精巧,格局有點小了。而百年孤獨的豪放熱情,多寫了南美的幾百年曆史,更有縱深感。
經常想“孤獨”這個問題,健康的時候“孤獨”有時濕享受,老弱以後簡直是可憐。我們沒個人都講麵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