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讀書筆記:巨流河

(2017-12-31 07:46:09) 下一個

知道齊邦媛還是從張大飛的故事。張大飛是國民黨空軍在抗日戰爭中血灑長空的4321名飛行員之一,歿於1945 年四月日軍投降前夕。他和齊邦媛是故交,張大飛因父親在東北幫助抗日,被日本人殺害,兄弟姐妹逃出東北,從此四散飄零。後來參軍為父複仇,與齊邦媛的通信成了他慰藉思鄉戀家的替代。隻是彼此都從不曾說出的愛戀,在最後給齊邦媛哥哥的訣別信中寫出“我生前死後唯願邦媛一生幸福”。
中國近代史頗為扭曲,抗戰的功勞一直遮遮掩掩掰扯不清,英雄自然也很難歌頌。這位英雄的故事,基本都出自齊邦媛的描述。一時好奇,找來齊邦媛的書看了看,才知道齊邦媛也是個奇女子。東北人都應該讀讀這部自傳。
齊邦媛出生在東北,祖父追隨張作霖,父親齊世英出國留學回來看不上張作霖的落後,參與郭鬆齡倒戈奉係,希望用教育興旺東北。郭鬆齡失敗被殺,齊世英也被張作霖通緝追殺,後來還是躲在日本領事館才逃出東北加入國民黨。九一八事變後,他經過俄羅斯返回東北,聯絡地下抗日人員,後來又在內地負責中央與東北地下抗日工作的聯繫及東北入關人員的安頓。
齊邦媛的人生頭十年和母親祖母住在東北。家裏男人在外闖蕩,女人和孩子留守。後來隨母親投奔在內地的父親。父親在南京創辦了東北中山中學,全力支持東北流亡人員。幸福的日子沒有過幾年就因為日軍的戰火蔓延,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一路撤退到陪都重慶。
這一段流亡的日子讀來唏噓,半是國仇半是家恨,母親產後逃亡路上大出血幾乎死掉,一個妹妹在逃亡路上夭折。逃亡路上有飛機轟炸驚心動魄。從南京逃到漢口,然後再到長沙住了半年,局勢不好又撤到桂林,最後到重慶。節節敗退,國破家亡,內心極其惶恐悲憤。
但是就在這樣的逃亡路中,有空老師就掏出課本講課,所有課本儀器齊備。齊邦媛的青少年都籠罩在國破家亡的陰影下,但是卻有很多溫馨的存在,師生情無疑是其中最大亮點。不論是逃亡路上還是後來在重慶,武漢的求學之路,她都詳細描述老師的敬業精神。在重慶她進入南開中學,學習知識非常廣泛,學校還堅持上體育課跳舞課。後來去武漢讀大學,朱光潛是她的恩師,要她從哲學係轉入外語係。書中極多師生描寫。
齊邦媛也描述了溫暖的家。父親是溫潤君子。她父親創辦中學,逃亡路中要帶領一千多學生轉移,無暇他顧。後來父親負責辦報紙,英美抗戰的新聞要經過印度傳到重慶,再發成中文報紙,鼓勵全國人民的士氣。母親則負責接待東北孤兒,張大飛就是這樣走入她的家庭。
其實跟張大飛的故事隻是一瞬,在一起的時候很少,後來七年通信,結局卻又語焉不詳。張大飛最後犧牲時已有妻兒,自然這可以理解成他有必死的決心和預感,因此不願拖累視為親人的齊邦媛。而齊邦媛在他犧牲的時候也隻是十八九歲的少女。年少炙熱純真的情感就是生命裏最刻骨銘心的回憶,其中多少粉飾就說不清楚了。
宗璞寫過南行記十來年前看過,已經記不太清了,覺得抗戰逃亡沒有她寫得這樣慘,可能也是個人經曆不同。
但是我讀來最痛的卻是後麵在台灣的經曆。在台灣齊邦媛做中學教師後來又去大學執教。去美國學習後更任係主任,當時正值台灣騰飛時期,需要外語人才,她領導同事編撰教材,熱火朝天。後來因為丈夫工作變化,她也換到台北,開始編撰中學教材。她和官僚們鬥爭,要把政治趕出語文課本,其中的艱苦也可以想象。這段讀來痛苦的是,她在台灣綻放生命最美的花朵,年少的積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而她的那些留在大陸的恩師和同學呢?不忍想!雖然她的父親來台灣後,反對電費漲價,觸怒蔣介石,已經下野,但是他的境遇也比國內的知識分子好多了。
齊邦媛的巨流河,中國的近代史。她也說出很多對於國民黨贏得抗戰勝利,不得喘息就被迫內戰的諸多抱怨,另一個角度看曆史。
看了這本書,我想就leave Taiwan alone吧!四五十年代中國人作出選擇,卻發現是一場更大的噩夢。就留下台灣,保留一個不一樣的夢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糖糕兒 回複 悄悄話 前年去台灣,感覺那裏年輕人再談家國大陸已經和齊那一代完全不在一個曆史時空。時間改變很多東西,希望接下去的改變讓雙方都能找到不傷害彼此的更好的和解路徑。
NJM 回複 悄悄話 吊詭的是台灣現在是台倭皇民復辟,仇中恨中,隻有統一才能夠珍惜保護像齊這樣人士。
bl 回複 悄悄話 台灣不統情有可原,大陸不統情理難容,二難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