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若專事迎頭堵擊,終難取勝。”
一個月前,1938年9月6日白崇禧代理第5戰區司令長官之時給委員長去電報也是采取這樣的論調,“職身臨前方,深思對敵之策,惟有取機動姿勢,求敵側背相機攻襲,而不限以一地一城之死守。”
這兩封相隔不到一個月兩任第5戰區司令長官電報主張是一樣的,都是要求機動“側擊”日軍,背景情況都是主動攻擊失敗、日軍反攻。白崇禧的電報背景是攻擊黃梅失敗、日軍趁勢反擊廣濟,而李宗仁的電報背景是攻擊羅山失敗、日軍趁勢反擊信陽。無論是什麽樣的作戰方法,其目的都是消滅敵人,而在這樣攻擊失敗、日軍反攻的背景下的所謂“機動姿勢,求敵側背相機攻襲”的機動作戰其實是畏戰、拒戰。至於李宗仁10月4日同一天後一封電報否定前一封正確主張電報,看樣子似乎是聽從了“小諸葛”的錦囊妙計。
“方針既定,則詳細規劃尚須妥為決定。是否有當,乞裁奪,幸勿再遲為禱。等情。查所陳不無微見。謹電呈察並乞鈞裁為禱。宋。職李宗仁。”
李長官在這封電報裏很不客氣地提醒委員長,“幸勿再遲為禱”,意思很明顯,以前的敗仗都是因為你不聽話搞出來的,這次不要“再遲”了,要不然讓你委員長吃不了兜著走。
其實軍委會和第5戰區在這裏胡扯什麽“五裏店決戰”還是“黃麻決戰”都是沒用了,日軍已經開始動手了——“捕捉消滅敵人主力。”
9月30日夜第10師團開始向羅山西南進攻,第1軍開始敗退,羅山當麵的第1軍第1師第1旅越來越孤立,到了10月2日日軍包抄第1旅的形勢越發明顯,第1旅隻能夜間撤退,日軍第8旅團第40聯隊開始追擊。第39聯隊不能和大部隊一起行動啦,留在羅山歇一歇吧。第39聯隊從合肥出發時2800人,連續作戰1個月,到最後讓第1軍揪著脖領子揍了一頓,現在隻剩下一口氣兒的800人了。
10月1日日軍第3師團司令部抵達潢川,10月2日第2軍命令第3師團“急速將部隊向羅山以北地區推進,然後進入信陽東北地區。”
日軍第2軍判斷信陽是中國軍隊重兵所在,於是企圖第3師團進入信陽北部、第10師團進入信陽南部,準備包剿信陽國軍。而此時國軍還在準備“五裏店決戰”,實在是想死得快一些。10月4日,第5戰區將胡宗南第17軍團加入其他部隊編為豫南兵團,下轄第1軍、第16軍、第45軍及第43軍,這對現在的信陽作戰並沒什麽作用。第1軍不消說還是人家自己的部隊;第16軍隻有一個董釗第28師,另外一個第53師在馬當已被日軍摧毀;第45軍也就是這兩個第124、第125師,第43軍還是郭汝棟的川軍,和第45軍不相上下。
從軍團長升為兵團司令胡宗南也沒法高興,第1軍和第28師在日軍第10師團的衝擊下狼狽後撤,所謂的“五裏店決戰”根本就是胡說,現在隻有退回信陽、保衛信陽才是比較現實,於是部隊翻翻滾滾向信陽撤退。
日軍在大別山北麓此路的進攻是十分有力的,而第5戰區是疏忽的,對日軍的戰前大兵團調動、集中一無所知,即便是日軍開始進攻之後,“小諸葛”的帷幄也是瞧不起的“支作戰”。由於對日軍在大別山北麓的企圖判斷失誤,造成固始、潢川、羅山三道防線被連續擊破,到現在日軍兵臨信陽,不僅是部隊陷入混亂,最高層麵的指揮係統也陷入了混亂。10月4日第5戰區剛剛組建胡宗南豫南兵團,10月5日軍委會就下令將羅卓英第19集團軍編為第5(豫南)兵團,轄第17軍團(第16軍、第1軍、第43軍、第45軍)、第15軍團(第13師)、第3集團軍(第12軍)、第39軍、第48軍,負責平漢路及信陽方麵的作戰。
這是一個遲到的正確決定,遲到的時間最少是半個月,當日軍擊破固始之時,如果調動羅卓英第19集團軍北上信陽是比較合適的時機,如果再過幾天等到日軍擊破潢川之時也不算太晚。而此時胡宗南第17軍團在羅山攻擊10天不利反倒被日軍反攻撤退,此時戰場間隙被扯開,失敗在所難免,正所謂那句老話,“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國軍對於日軍的作戰企圖總是判斷不清、應對總是慢一拍或者幾拍,如此武漢會戰失敗的第一個導火索點燃了——青山店!
國軍向平漢路北線調集部隊,日軍也加速包剿信陽的行動。由於第3師團部隊向前運動跟不上戰事發展,於是第2軍命令第10師團第8旅團劃歸第3師團指揮,再配屬戰車第7聯隊向信陽北攻擊切斷平漢路;而第10師團派出部隊插入信陽南側切斷平漢路,師團主力進攻方向為信陽正麵。為實現包剿信陽目標,日軍第2軍命令擔任安慶至蕪湖段長江警備任務的第3師團第68聯隊立刻到潢川歸隊投入信陽方麵的戰鬥。
就此命令,日軍包剿信陽的作戰從9月30日至10月4日起陸續展開。10月5日,北路第3師團擊潰羅山以西守軍第125師及第167師一部,渡過溮河,占領高店鄉;中路第8旅團擊破第78師一部,占領欄杆鋪;而南路第10師團找到了戰場間隙——青山店。
日軍原本擅長鑽隙迂回,而此次鑽隙卻是配屬的偽軍所為,或者叫土匪,還是在徐州會戰突擊禹王山的劉桂堂劉黑七。半年前,劉黑七所部竟然冒穿第60軍滇軍服裝偷襲,給第60軍造成很大損失和混亂。而這次,劉黑七再次率領部眾馬隊,從山間小道和川軍第743團一樣“翻過山崗、穿過森林”,隻不過第743團是敗退青山店,而劉黑七是偷襲青山店。青山店此時正是空城,土匪唾手而得!
這就是咱們川軍熊團長所強調的“戰略要地”!當然,事後的諸葛亮也算是諸葛亮是不是?不能不佩服熊團長在回憶錄裏對青山店“戰略要地”的認識高度,遠遠在胡宗南軍團長之上很多很多,——第743團三個營“正擬繼續加強各種戰略措施”,“忽然傳來第45軍軍長陳書農轉來胡宗南軍團長的電報”讓第743團趕緊到周黨畈歸還建製,你看看、你看看“胡宗南軍團長”這麽糊塗、哪能不打敗仗?!
熊團長事後對青山店的分析完全正確,“胡宗南軍團長”也確實沒有顧及到青山店,這完全是“胡宗南軍團長”的錯誤,唯一的問題就是第743團的三個營能不能抵擋住劉黑七的衝擊?或者說有沒有打算擋住劉黑七。
不管第743團有沒有打算,反正是已經走了,劉黑七輕易得手青山店隨即向南發展控製澀港。日軍第10師團主力緊跟劉黑七的馬隊行動,衝到信陽南40裏平漢線上的柳林站外占居製高點,炮擊柳林站,平漢線被截斷!
此時新組建的第5兵團正在沿平漢線從武漢北上信陽,日軍炮擊柳林站打斷了第5兵團的行動,隻有第39軍大部通過柳林站,其他部隊及第5兵團司令部被截斷,軍委會所設計的平漢路北段作戰計劃還沒有開始就完全被打亂。
此時第5兵團司令羅卓英抵達離柳林站10裏的李家寨,戰情劇烈變化,羅卓英也是搞不清楚形勢,況且部隊都是在行進狀態中,敵情不明、自己的部隊無法展開,羅卓英命令受阻的第20師一部及第56師第66旅、第34之一部在李家寨以北地區占領陣地,向柳林搜索警戒。
羅卓英這一保守命令給了日軍機會,此時日軍主力兵力還未到達,隻能用炮火控製柳林站。羅卓英未能立刻命令部隊向日軍發起攻擊從而失去戰機,日軍後續兵力源源抵達。晚十一點半,日軍進占柳林站,炸毀柳林火車站南方鐵路橋,並在數公裏平漢線上進行爆破,平漢線完全被截斷,羅卓英率領兵團司令部後退20裏在雞公山建立指揮。
日軍占居柳林站、截斷平漢線之後,信陽戰局開始劣化,胡宗南第17軍團已被割裂。戰情傳來李長官當即慌了手腳,此時第5戰區已無任何預備部隊,也就是再也找不到能拆的牆了。這也難不倒李長官,自己的牆拆完了那就去拆別人的牆好了,於是調動剛剛從武漢趕到宣化店、序屬第5兵團的第13師向青山店攻擊,同時命令胡宗南也向青山店進攻,夾擊日軍,企圖收複柳林站恢複平漢線。
第13師受命之後立刻行動堅決攻擊,10月7日日軍第10師團主力向柳林站運動,青山店防守薄弱,第13師於下午15時收複青山店。國軍收複青山店之後,戰局變得極其複雜。日軍第8旅團附戰車第7聯隊正在猛攻信陽正麵,日軍第3師團向信陽北麵發展,第10師團留置部分兵力於朱堂鄉、柳林站以保護後路,主力向北攻擊,三路日軍包剿信陽意圖完成戰役目標。
國軍為扭轉戰局必須要先收複柳林站、恢複平漢線,這樣第5兵團才能加入信陽方麵的作戰,於是羅卓英命令已經大部通過柳林站的第39軍掉頭進攻柳林站,第13師由青山店繼續向柳林進攻,雙方在此一帶山地發生激戰。
原本國軍應該在山地建立陣線抵抗日軍進攻、消耗日軍兵力,而現在國軍反倒是向占居山地的日軍進攻。本來守都困難,現在換成進攻,這種攻守易式被動而為,國軍行動十分困難。
雙方激戰至11日共殲滅日軍2000餘人,第13師克複澀港、朱堂鄉,進逼柳林,孫桐萱第12軍第22師正麵強攻擊退日軍占領柳林車站,但是日軍依然占據柳林北鐵路兩側高地截斷平漢線。而向北攻擊的日軍第10師團主力則擊退南下攻擊的第78師,衝過了東雙河鎮,迫近信陽;正麵攻擊的第8旅團突破第1師中山鋪陣地,已達信陽東郊;日軍北路第3師團10月9日進占信陽東北洋河鎮,11日繼續突破第125、第167師防線攻占了信陽北40裏的長台關,截斷平漢線,此時信陽已陷於日軍三麵包圍之中。
很明顯,別說什麽“五裏店決戰”啦,現在就是信陽都被包圍了。在這個包圍圈裏有胡宗南第17軍團的7個師,如果再守下去了,那就都成了餃子餡兒了。為今之計隻能放棄信陽,先保住部隊再說。
日軍占居信陽之後,南下可以攻擊武漢,北上可以攻擊鄭州,另外可怕的就是向西北經商南公路可以直撲西安。西安可是空城,除了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之外似乎沒有什麽軍事單位了。如果日軍撲向西安,大西北就保不住了。
首先咱們要搞搞清楚會戰目標,太原會戰丟太原、淞滬會戰丟淞滬、徐州會戰丟徐州、蘭封會戰丟蘭封,而這次打的是武漢會戰,武漢丟了是既定目標,而西安不在這次武漢會戰的奉送範圍之內,那是“西安會戰”的作戰目標是不是?於是委員長命令胡宗南趕緊從信陽撤出來,先向西再折向西北,“退保南陽”。
11日日軍包圍圈初步形成,此時此刻不能再猶豫,胡宗南命令各部隊脫離戰鬥向西集中。敵前撤退異常危險,第78師留下第468團守信陽作為掩護。
12日淩晨,日軍第8旅團對信陽展開最後攻擊。第468團很清楚自己的任務,就是犧牲自己爭取大部隊撤退的時間,於是全團抱定必死決心與日軍展開戰鬥。
日軍第8旅團戰車突進、飛機轟炸,偌大信陽一個團如何顧得過來?陣地處處被突破,戰鬥漸漸集中到賢首山,第468團的殘兵在此與日軍展開最後的戰鬥。到了下午5點,第5戰區給第1軍軍長陶峙嶽發來電報,防守信陽部隊撤出陣地,歸回建製。
命令趕緊往下傳,等到第468團奉命撤出信陽時,全團僅剩下1名副團長、2名營長和10來個士兵。
信陽如此輕易失守,大大出乎軍委會和第5戰區的預料,當然自開戰以來基本上每次作戰結果都出乎預料,不過這次後果很嚴重,因為日軍就是從信陽南下形成突破,國軍這才不得不放棄武漢。無論如何這是第5戰區的責任,李長官對此很氣憤,隻好向胡宗南掄耙子,“10月12日信陽失守。我原先已電令胡宗南自信陽南撤,據守銅柏山平靜關(平靖關),以掩護鄂東大軍向西撤退。然胡氏不聽命令,竟將其全軍七個師向西移動,退保南陽,以致平漢路正麵門戶洞開。胡宗南部為蔣先生的‘嫡係’部隊,在此戰局緊要關頭,竟敢不遵命令,實在不成體統。”
李長官這麽胡掄耙子、搞不清曆史問題的曆史學家唐德剛也就信。第一,胡宗南第17軍團第78師向南攻擊日軍所占柳林,戰鬥6天不能得手,反倒讓日軍步步逼退。平漢路已被截斷,第17軍團已無南下可能。再者說了,丟失西安不在這次會戰的目標,這個情況,李長官不能不知道吧?第17軍團隻能向西北撤,“退保南陽”屏護西安。
第二,第17軍團向西撤退是第5戰區下令的或者說是李長官同意的,這才有第5戰區12日讓第1軍“防守信陽部隊撤出陣地,歸回建製”的命令是不是?李長官把這樣倒打一耙的把戲耍的不是一次兩次了,遠的不說,就說半年前的徐州會戰60萬兵力聚集到魯南結果大敗,李長官立刻把責任推給委員長“大半麇集於徐州附近地區,真有人滿之患”,人來得太多了!部隊多了您都打不贏、人少了您該咋辦?委員長都得挨耙子,何況一個小小的胡宗南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