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5116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富金山戰役 4

(2023-07-18 05:06:18) 下一個

4

 

蔣委員長盼望著“小諸葛”“ 期在必勝為盼”、於是白戰神答應了搞一個“決戰”來交差,而日軍完全不知道這些,還在糊裏糊塗繼續前進。8月29、30、31日、9月1日4天都是豔陽高照、萬裏無雲,好天氣都好過了頭,氣溫都到了40度了,在這樣的天氣下行軍跟自殺區別不大。再加上六安之後的道路破壞得厲害,補給部隊的車輛無法跟上戰鬥部隊,日軍戰鬥部隊的士兵除了背彈藥之外還要背水背糧。彈藥、糧食、水等等,這裏邊水看似最不重要,士兵能不背就不背、能少背就少背,其實現在水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天氣如此炎熱,即便到了夜間溫度也幾乎降不下來,水的消耗巨大,士兵不斷掉隊、中暑更是尋常,熱死過去也不稀罕。

就在這樣的酷熱天氣下,9月1日,兩路日軍協同出發向大別山口推進,第10師團先頭部隊騎兵、步兵各1個聯隊沿六安至葉家集公路的北側西進,當日占領烏龍鎮。第13師團則由霍山轉向北進,擊退第51軍,攻占了白塔畈、熊店,打掉了一節鐵鏈子。

日軍第10、第13兩個師團行動迅速,第16師團也準備出動,此時“小諸葛”還是抱定“支作戰”的判斷毫不動搖,9月1日給委員長發報,“特急。武昌委員長蔣:朗密。據張軍團長(張自忠)卅申電稱:據津儉電稱:進犯六安之敵企圖在牽製我軍。其攻擊重點仍在長江兩岸……浠。白崇禧。東辰。參二。印。”這幫秀才不好好寫日期時間讓大家看得麻煩,還是麻煩匝瑜一下吧,這封電報就是白崇禧告訴委員長,30日下午4點張自忠給俺來了封電報,說他28日接到了天津的電報,六安這邊不要緊。“浠。白崇禧。東辰。參二。印。”浠就是浠水,白崇禧就是白崇禧,東辰就是1日8點左右,參二,就是情報部門。國軍參謀體係分為5塊,參一、參二、參三、參四,分別對口負責人事、情報、訓練、後勤,還有一塊行政管錢的,不知道為什麽不叫參五或者叫參錢。

“小諸葛”的情報工作是什麽德行咱們已經知道了,不是“難民雲”就是“張軍團長雲”,不是說這些“雲”沒有用,而是必須要有分析,而且作為一方主官,分析之後還要有對策,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東西是不是?你第5戰區代理司令長官、副總參謀長就把張自忠從天津打聽來的消息原封不動再傳給最高統帥,這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是不是?

2日,第10師團攻占黎家集,第13師團攻占開順街及葉集,第51軍退過史河與日軍對峙,日軍從大別山北麓進攻的企圖明顯。東久邇宮把輕裝甲車、炮兵和獨立重機關槍各1個大隊加強給第13師團,此時第16師團也在合肥完成集結,於是按照預定方案前進。

日軍華中派遣軍8月22日下達攻占武漢命令,而在此前兩天第2軍就“在派遣軍了解下”提前發布作戰命令,其意圖就是讓部隊更好地做好準備。第2軍的計劃兩路作戰,第一路使用第10師團沿固始、潢川、羅山一線攻占信陽,再折轉沿平漢路南下,突破武勝關、平靖關等進入江漢平原;第二路使用第13師團,沿大別山北麓前進經葉集、沙窩,然後攻占商城就此折轉西南進入山區,突破小界嶺等關口穿越200裏大別山進入江漢平原。

第10師團一路是個直角,距離長但是道路相對好走;第13師團一路是個斜線,距離短但是大別山道路極其難行。無論哪一路,中間無法補給都需要從出發地接續前送,所以第16師團被賦予擔任固始、葉集至合肥的交通保護任務,其中固始為第10師團補給節點,葉集為第13師團補給節點。

富金山在葉集西南15裏,中國軍隊占據此處,對葉集威脅極大,第13師團不可能讓中國軍隊待在自己身後的補給點附近等著人家劫糧,所以必須要清除富金山的中國軍隊。而對中國軍隊來說,富金山並不是必守之地,日軍穿越大別山的200裏路上,比富金山好的地形多的是。富金山對麵是開闊平原,日軍部隊展開便利、可以組織多層次火力體係,所以對中國軍隊來講,富金山並不是很好的阻擊陣地,而是作為一個阻擊陣地的消耗點比較合適,一旦日軍在富金山前展開完畢、火力體係配備到位,那就應該放棄。但是由於“小諸葛”判斷大別山北麓隻是“支作戰”,日軍不會派大部隊在此作戰,其目的隻不過是轉移白戰神消滅廣濟第6師團的注意力而已,由此蔣委員長也跟著上當,讓白戰神在消滅廣濟第6師團之外的業餘時間加一下班,順手也把這個大別山北麓的“支作戰”也搞一搞,“俾獲全勝也。”

如此錯判敵情,也就錯定方案,第5戰區決定在此與日軍“決戰”,不過“小諸葛”根本瞧不上委員長給出的餿主意,白戰神不打算使用桂係的“鋼7軍”和“加鋼黃鱔”來打擊日軍,並且也把宋希濂第71軍的打擊作用和孫連仲第2集團軍的抗打擊作用調一個個兒,相當於李長官台兒莊的變形翻版,湯恩伯第20軍團作為台兒莊的守備部隊,孫連仲第2集團軍作為日軍背後的打擊部隊——靠譜不靠譜另說,反正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既然是“決戰”,那麽抗打擊的第71軍必須要死扛到底,這樣富金山這個口袋底就必須死守,這就意味著隨著日軍展開部隊、展開火力,那就會在此越打越強,而國軍會越打越弱,如果兩翼部隊打擊力度不夠,富金山必定失守。

9月3日日軍第13師團從葉集出發,地上裝甲車、天上飛機,大軍浩浩蕩蕩渡過史河,史河西岸的熨鬥山駐有第36師兩個連,立刻淹沒在日軍的立體攻擊下全部陣亡。日軍第13師團繼續前進,對富金山展開攻擊。

此時第71軍已經完成陣地配備,第36師第108旅守備富金山主陣地,其第106旅從陣地左側、第88師第262旅從陣地右側實施機動反擊;第88師守備第36師右翼延至石門口;第87師守備武廟集。

“該師陣地有幾條棱形線,可伸到平地。而第36師就在這幾條棱形線的山腰布防。沿著棱線一直可通到山頂,我的軍指揮所即設在山頂上。”

小宋軍長黃埔1期的,征戰百回,現在這麽個情況隻能如此擺出一副挨打的架勢,從山腳到山頂如同修梯田一般築起層層阻擊陣地,建起牢牢的口袋底。至於小宋軍長所說的“我的軍指揮所即設在山頂上”,有誌於帶兵打仗的書友們就不要相信這個啦,到時候你的指揮所被炸飛了別怨人家小宋軍長,這其實完全是回憶錄表現自己大無畏的寫作手法,如果真的要是在主陣地山頂尖兒上建立軍指揮所,那就完全失去指揮作用了,從天亮到天黑就剩下躲炮了。實際上小宋軍長“我的軍指揮所”位於富金山以西大約10裏地多一點兒的妙高寺,此山頂非彼“山頂”。

說到了這個妙高寺可是不一般,位於河南固始九華山。大家都知道的那個九華山是所謂的“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安徽池州青陽縣,乃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名頭震天響。雖然妙高寺的此九華山不是彼九華山,不過妙高寺禪理獨到、修行特立,縱觀全天下的廟宇也未必能出其右者——

妙高禪寺西北150米即是鹿鳴庵,這個禪寺是和尚修行的住所,隔壁那個庵麽就是尼姑修行的地方,廟啊、庵啊、和尚啊、尼姑啊這些佛教知識大家知道吧?下邊給大家講講不知道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俺最近的佛學研修體會,回頭在佛學界也推廣一下回憶錄研究啥的。

按照比釋迦摩尼後出生耶穌搞的紀年表示,公元前544年釋迦牟尼到了拘屍那伽城外的一片樹林中,此處風景秀麗、綠草如茵、山花爛漫,於是佛心歡喜、入夜滅度。佛祖走後遺體火化,得一塊頭頂骨、兩塊指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84000顆是多少還真不容易說明白,於是粗粗一量是一石六鬥。一石六鬥又是多少呢?民間所說一鬥為十升、百升為一石(擔),一石六鬥就是160升。160升又是多少呢?鬥、石一般都是盛糧食的,小麥的比重是1.02到1.2kg/L,越好的小麥越沉。因為顆粒縫隙存在,一鬥能裝小麥7、8kg,那麽一石六鬥小麥就是112到128kg,換一下就是224到256斤。

那麽一石六鬥拿來裝舍利子又是多少呢?那就要先看看舍利子的比重是不是哈?舍利子不光是廟裏有,網上也有賣的,比重2點幾、3點幾的都有,不過這些賣家的話都靠不太住哈,咱們得找一點兒有科學根據的東西來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局》,也就是“專利局”專利編號“CN 101617909 A——舍利子製品的製作方法”,原料是骨灰、水晶和矽酸鹽金屬顯色料,製作方法是研磨、製坯、浸色、幹燥、預熱、燒結。很明顯,專利局的專利製作辦法雖然是語焉不詳,不過肯定不是直接燒和尚的辦法,所以講這個專利局的舍利和廟裏的舍利是不是一回事還不能妄下判斷。不過這個舍利專利做出來的舍利要幹什麽呢?不可能燒一屋子舍利、自己攢著玩兒吧?俺猜想很可能是先批發給廟裏,然後廟裏再零售,因為隻有廟裏出來的舍利才有人要,你要是去早市擺地攤、論斤賣應該是賣不出去的。如此推斷如果成立呢、那就采信他們的數據。專利舍利成品的比重是1.0到1.2,基本等同於小麥。這樣就可以推算出佛祖燒化之後留下的舍利子一共224到256斤。幸虧咱們找到了科學依據,要是按照那些網上賣家所說的比重來算的話,那佛祖燒化之後留下的舍利子就得有7、800斤,人家會說咱們作弊是不是?

好,通過科學研究和精密估算結論大概是佛祖燒完剩下的舍利子是224到256斤——咦?佛祖他老人家生前體重是多少?

“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於是八王爭搶,各國象兵、馬兵、車兵、步兵陳於城下,相當於戰車、裝甲車一起出動的摩托化合成作戰。八王各自按住大軍都宣稱不惜身命,當以力取——這八個“活著不孝、死了亂跳”的混球鬧起來還真是挺像模像樣的。就在南亞次大陸鬧得一塌糊塗之際,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羅門隻好從中調解,又不是原先整個的佛體沒法分,現在都燒完了大家拿鬥來量一量均分好了,於是八王一人兩鬥,也就是30來斤舍利子,各自回國建塔供奉,這就是各地一開始舍利塔的來曆,後來塔也成為高僧圓寂後埋藏舍利的建築。

九華山上的妙高禪寺和鹿鳴庵都在各自院外院外建有舍利塔群,各自安葬各自的高僧或者是高尼,這也算誦經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可是鹿鳴庵單單有一個乾隆年間的舍利塔,上麵石刻“十方僧尼二普同塔”——僧尼同塔!這是what情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