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血壯山河》之3087 台兒莊真相 68

(2016-09-28 07:11:28) 下一個

    3087 第三部 徐州會戰 第六章 台兒莊真相 68

    第六十八節

《李子兵法》之台兒莊製勝篇:

第一,我三十一軍在津浦南段運用的得宜。

南京棄守之後,我軍利用地形,據守明光至四十餘日之久,使我在魯南戰場有從容部署的機會。

桂係功勞是第一位的,這個在李長官的心理是堅定不移地、不可動搖地。日軍攻占南京本來就是計劃之外,現在已經攻下了計劃外的南京,軍事行動自然失去方向,自然隻好暫停,李長官於是就把這段日軍停頓的時間算在桂係第31軍的頭上。說實話,就這個時候,就俺一個人,最多加上俺老婆,也能“據守明光至四十餘日之久”,用不著麻煩李長官的桂係第31軍;雖然北路的第3集團軍也是這樣,但是李長官就不這樣算啦。

到了敵我雙方在明光消耗至相當程度時,我便命令三十一軍對敵的抵抗適可而止,全師西撤,讓開津浦路正麵,但仍保有隨時出擊的能力。孰知敵人竟誤認我三十一軍已潰敗,乃將主力北調,一舉而陷我明光、定遠、蚌埠,擬渡過淮河,直搗徐州。

歇了一個多月,日軍第13師團於1月28日渡過池河開始進攻,日軍分三路進攻,第31軍當然是分三路撤退。日軍2月2日就占領了蚌埠,總共不到1個星期,這就是“消耗至相當程度”,然後“讓開津浦路正麵”,“抵抗適可而止”吧。韓複榘和李品仙都是戰區付司令長官,一個是“不戰而退”,殺頭!另一個是“讓開津浦路正麵”去盜墓,升官發財!朝中沒人真的是沒法做官。

桂係的第31軍“讓開津浦路正麵”腫麽辦?簡直是廢話!當然要讓非桂係的人馬頂上去!“而我自青島南調的於學忠的第五十一軍,適於此時趕到,予以迎頭痛擊。

第51軍是東北軍,和廣西是個大調角,實在是沒得任何親戚朋友關係,你不上誰上?不過“自青島南調”這句話就有埋伏了,一打眼好像李長官早有腹案,第51軍南調就是為了堵上第31軍“讓開津浦路正麵”的口子的,其實第51軍從青島出來是經過了大半月的3省大遊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任務還是防備韓複榘的第3集團軍造自己的反來著。要是日軍不進攻,第51軍還會一直待在碭山擔當李長官的警衛部隊。

敵方主力正預備渡河與我死拚之時,我又命令三十一軍配合新自江南戰場北調的第七軍,自敵後出擊,一舉將津浦路截成數段,使敵首尾不能相顧。敵不得已又將主力南撤,與我軍膠著於津浦沿線,減少我軍在淮河一線的威脅。

桂係第7軍在淞滬戰場損失慘重,此時沒有多少戰力。日軍停止進攻並不是因為第7軍“自敵後出擊”,而是大本營的計劃改變,並不準備在最近半年發動進攻了。至於李長官如何指揮和第7軍如何“自敵後出擊”的,參照第31軍盜墓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了。

從一般常理分析,應該是守備部隊繼續守備,新到部隊進行側襲,道理很簡單,守備部隊熟悉守備情況、準備充足。李長官用兵當然不管這些,原先的守備部隊撤下,新到的部隊填上去!至於戰場調動的消耗、困難、損失增大等等都不在考慮之列,唯一考慮的就是桂係的人馬。

使我可以抽調原來南下赴援於學忠的張自忠部,轉頭北上,向臨沂增援,充分發揮內線作戰的優越條件。

真是巧妙的“移花接木”!先看第一層意思,“我可以抽調原來南下赴援於學忠的張自忠部”,這本來就是瞎話。張自忠不是準備好了南下增援的,而是著急忙慌從徐州跑步向南的,到達淮河時第51軍防線已破,第59軍是在行軍中和日軍迎頭碰撞的,而且是到達一部就投入一部,這種情況實在是不好意思說“計劃”吧?

你不好意思李長官好意思——這沒有啥了不起的!接著看第二層意思,“轉頭北上,向臨沂增援,充分發揮內線作戰的優越條件。”內線作戰啊,優越條件大大地啊,第59軍幹得不錯啊。問題是誰讓第59軍搞的這樣好呢?張自忠嗎?差得遠了!看李長官給咱分析的,答案是桂係第7軍!

……第七軍,自敵後出擊,一舉將津浦路截成數段,使敵首尾不能相顧。敵不得已又將主力南撤,與我軍膠著於津浦沿線……”,哈哈哈,這下明白了吧?沒有第7軍拖住日軍你第59軍腫麽能“充分發揮內線作戰的優越條件”?

這個“移花接木”之計很精彩吧?大家鼓掌!誰要是不鼓掌攆出去!

再有,第59軍“轉頭北上”也並不是李長官所說的“向臨沂增援”,而是準備出擊鄒縣,和臨沂是東西兩個方向。從準備出擊鄒縣到轉移增援臨沂,實在是著急忙慌,第59軍一天一夜跑了180裏地,這種“運籌帷幄之中,謬之千裏之外”的事情,因為可以理解的原因,李長官就不說了。

好了,“台兒莊大捷”的第一點要素李長官分析完了,主要是桂係第31軍和第7軍創造的先決條件。要是沒有這個桂係打下的基礎,你們想搞出來“台兒莊大捷”?哈哈哈,你們自己掂量掂量,說心裏話啊,沒有這個基礎能行嗎?別虧心啊,簡直是開玩笑!

好啦好啦,大家都醒醒,這才哪兒到哪兒?第一點就被李長官雷暈過去了,真是太不成器了——早著呢,接著看!

第二,當板垣、磯穀兩師團齊頭南下時,我守臨沂的龐炳勳部,適時趕到。”本末倒置或者說顛倒黑白是李長官一貫的寫作手法,俺想大家已經習慣了吧。日本人占了大便宜準備歇一歇再幹,結果李長官不打算給日本人這個機會,讓魯軍第3集團軍進攻濟寧、川軍第22集團軍進攻鄒縣、西北軍第3軍團進攻莒縣,看上去挺熱鬧,還是各幹各的,效果隻有一個,把日本人惹火了就好了。

果不其然,日本人讓李長官給搞的不耐煩了,“真是太煩人了!雖然大本營不讓再動,可是這次無論如何也要違反命令搞一下了!”這才應李長官之邀南下。

以最善於保存實力的舊式軍隊,竟能與其私仇最深的張自忠部協力將板垣師團擊潰,阻其南下與磯穀師團在台兒莊會師。

這個“私仇”並不存在,1933年二人就在長城並肩抗日,把不存在的1930年舊賬算到1938年來,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麽呢?哈哈哈,這就對了!大家都進步了,看李長官的文章就得加小心,時時問個為什麽,經得住問的不多啊。

臨沂之捷,實為台兒莊勝利的先決條件。而龐、張二人先國難而後私仇的胸懷,尤有足多者。

沒有“龐、張二人先國難而後私仇的胸懷”就沒有“臨沂之捷”;沒有“臨沂之捷”就沒有“台兒莊勝利”。那麽“龐、張二人先國難而後私仇的胸懷”是咋整出來的呢?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有必要把蔣委員長喊出來用一用,“台兒莊戰後,蔣先生曾驚訝地向我說:‘你居然能指揮雜牌部隊!’”別看您是委員長老大,其實啊,論能力還真不行!勝仗打完了還是摸不清頭腦,“似乎真使他莫測高深”。

這有啥莫測高深的,李長官很不以為然,“其實作主帥的人隻要大公無私,量才器使,則天下實無不可用之兵。”“天下為公”嘛都忘了吧?

李長官分析的第一點是桂係第31軍和第7軍出的力,是先決條件,是李長官“台兒莊大捷”的第一塊磚頭;第二點還是“先決條件”,是龐、張二人出的力,但是二人有私仇來著,是李長官“大公無私”才把二人捏到一起的,所以講,這個第二點嘛還是李長官這個桂係老大幹的,是李長官“台兒莊大捷”的第二塊磚頭。

下麵看看第三點吧。前兩點都是李長官他們桂係搞的,這個第三點大家猜猜是誰搞的?哈哈哈,大家竟然都猜對了!還是桂係他們搞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