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血壯山河》之2052 冤殺韓複榘 後記

(2016-06-15 06:23:59) 下一個

2052 第二部 冤殺韓複榘 第十章 後記

 第十章 後記

曆史缺少真相,可是不缺少冤案,不過韓複榘這樣的冤案實為僅見,本人看書不算少,因為看書少了不能寫書;當然也不算多,因為看書多了就成了書呆子了,現在看書不多不少、一時間竟然想不出來可以類比的。隻有想起了民間傳說《鍘美案》,勉強比上一比。

《鍘美案》是典型的造謠誣陷。陳世美同窗胡夢蝶,進京赴考不第,求陳世美以錢財,因遭回絕頓生報複之心,遂將一些升官發財、忘恩負義、拋妻滅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陳世美身上,寫出戲本《秦香蓮》,後又衍化成了《鍘美案》。謊言越傳越大,竟然上升到藝術的地步,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韓複榘命案”的陰謀者肯定是學習了這種手法,編造出各種韓複榘的不屑笑話,把他描述成一個不學無術的徹底小醜。

現在看來,這個卑鄙、拙劣、下流的把戲還是很有作用的,這些小段子讓人們有了一個壞印象,即使殺了韓複榘也是應該的,自然不必深究,真相也就無人顧及了。真是算計深深啊!

算計深還不止如此呢!為了掩蓋真正的造謠者,也編出一些理由,放放煙霧彈。“由於韓複榘搞新聞管製,當時的新聞記者、文人就編造出一些韓複榘的笑話來取笑他。”真是佩服造謠者啊,真的是用新的謊話來掩蓋另一個謊話!咱先不說韓複榘的新聞管製如何,民國時各地軍閥打砸報館的事情做的還少嗎?地方軍閥暗殺報人的事兒沒有嗎?這些不是都比韓複榘幹的更厲害嗎?為什麽沒人編笑話來取笑這些人呢?而是單單是韓複榘呢?

退一步說有人編韓複榘的笑話,難道山東的全體新聞記者和文人都這樣幹嗎?這樣全都失去所謂“新聞工作者”的良心了嗎?都這樣眾口一詞把搞輿論導向的領導搞成傻子不成?

這肯定是一次有計劃、有組織、有安排的大規模的造謠活動,就是事後,李宗仁在美國接著編、回到大陸還是接著編,白崇禧在台灣也是接著編,冒著“編不到一起、編漏了”的風險也是一定要把謠言進行到底。

這樣的奸計竟然得逞!徹底把韓複榘搞壞、搞臭了,蔣總裁即使想翻案恐怕也不好下手了,“為什麽要為這樣一個不學無術的大笨蛋翻案?”翻不了案,也就拿陰謀者沒辦法了吧。這條醜化韓複榘的毒計還真是厲害啊!即綁架了民意、又綁架了領導,沒想到,編造一些無聊的笑話竟然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蔣總裁糊塗,很糊塗。韓複榘以當時的地位、實力、謀略、見識,要是得用,抗日戰爭的形勢是不是要好一些呢?

幾個月之後,徐州會戰失敗,山東淪喪,後來第51軍軍長於學忠奉命在山東遊擊,此後,某黨勢力漸漸滲入山東。而於學忠在山東的局麵一直很局促,可以說根本打不開,所以就與山東八路軍保持著比較友好的關係,共同對日作戰,可是主義是不同的啊,事情慢慢就起了變化。

1939年3月,陳光、羅榮桓率八路軍第115師主力挺進山東,至9月進入魯南山區;1939年6月,徐向前率一批幹部進入魯中山區,8月組成以徐向前為司令員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統一指揮山東、蘇北地區的八路軍部隊,風頭強勁。

八路軍在山東的勢力迅速擴大,而於學忠反倒吃飯困難了。1939年秋,蔣總裁密令已退至湖北通城的李仙洲部北開,準備入魯增援於學忠。9月,蔣總裁特召李仙洲赴重慶麵談。

但是由於部隊編成、形勢變化和李仙洲本部的消極,一直到1943年初才開始正式進入山東。此時日軍已經經營山東4年多了,李仙洲活動很困難。再加上於學忠、李仙洲爭權奪利,山東省主席牟中珩成為傀儡。於學忠與李仙洲鬥,又討伐張步雲。張步雲本屬沈鴻烈係人物,與戰區關係較遠,此時刀兵相逼,竟然投敵。

李仙洲入魯之時,正適八路軍和於學忠的甲子山區戰役結束不久,所以八路軍積極爭取李仙洲。李部在魯西南與日軍激戰之時,八路軍的部隊積極從側翼襲擾日軍,配合李部作戰,並為李部護送傷員。可是李仙洲並不買賬,認為這是動搖軍心,提出口號“先殲匪,後敵偽”,6月14日親自率領第21師主力和魯西地方“頑軍”總計近兩萬人向八路軍進攻,八路軍自然自衛,李仙洲大敗。這樣兩家就結了仇,八路軍爭取李仙洲的計劃也就進行不下去了。

國軍事前的計劃是李仙洲增援於學忠,可是倆人鬧得厲害,就隻好改成李、於換防。於學忠不待李仙洲接防,就準備帶領部隊離開山東。正在這個微妙的時候,恰逢羅榮桓從華中治病返回,一下子就看出了關鍵所在,提出方案“頂李送於”,如此,山東八路軍政策轉變,與李仙洲展開對打。

於學忠部駐防沂魯山區和諸城、日照、莒縣、山區,縱橫數百裏,是山東中部最大的山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周圍的偽軍和頑固派,偽軍吳化文部,偽軍張步雲部,厲文禮部,張裏元部等等,都對於這兩個山區垂涎三尺。而八路軍把工作做在前麵,於部撤離駐地時,以煙火為號,八路軍即去接防。於部可在魯中根據地之坦埠和舊寨兩地,通過八路軍的防區,於部通過時,八路軍籌備糧草,予以歡送。如此,八路軍占據主動,又連續打擊偽頑,終於得手。羅榮桓大喜,“這是山東軍民的傑作!

山東淪陷,原教育廳廳長何思源自己認為就是書生也要扛槍,在敵占區組織抵抗力量。韓複榘在山東打下的底子實在是太好了,何思源一心搞了多年教育也是很得人心。何思源在城鎮鄉村穿梭、鼓動抵抗組織,走在路上經常碰見偽軍,偽軍都裝作看不見。有一次被俘,偽軍也悄悄放了。

這種群眾的底子,如果韓複榘擔當於學忠的角色,偽軍估計都沒人去幹,日軍會在山東遭遇多大困難?別的勢力那肯定是連兵也是招不來的,保不齊飯都沒的吃,站腳都困難就別想著發展了。結果沒想到日後,山東竟成了人家的戰略基地!最後葬送政權,這難道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嗎?

無論軍、政,韓複榘實在是當時一選一的人才。大家想想抗日戰爭結束後,蔣總裁派到東北的人就可以看出來了,熊世輝、陳誠、衛立煌?哪有一位文武、軍政全才的?以其資曆、才能,如果韓複榘去東北主政,恐怕,嘿嘿,對手是沒什麽機會的。

再退一步。抗日戰爭結束後,要是韓複榘還能在山東掌兵,以他在山東的底子,“孟良崮事件”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信不信?咱們打個賭好不好?

 

韓複榘,字“向方”。

“榘”同“矩”,方正之意,名、字皆方。

韓複榘能文能武,清正廉明;

      尊文重教,思想開明;

      嫉惡如仇,抗日堅決。

      其人無愧其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靜淨 回複 悄悄話 可惜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