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好秋

留不住歲月,就記錄下歲月裏的日子
給自己,也給願與我分享的人
(歡迎來訪,轉載請告知)
個人資料
天涼好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提頓(2): 提頓山的祈禱

(2025-10-31 06:55:45) 下一個

清晨我們翻越 Teton Pass,山路蜿蜒,雲霧繚繞。陽光從山穀間灑下,照亮遠處的雪峰,景色壯觀,卻也對駕駛是不小的考驗——難怪冬季常常因積雪而關閉。

沿公路進入 Moose Entrance,我們的第一站是 Schwabacher's Landing。蛇河靜靜流淌,雪山在水中投下冷峻倒影。除了幾隻野鴨滑行其上,並無其他野生動物的蹤影,但這份寧靜本身已足夠動人。

1942年美國著名的攝影師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在大提頓公園拍攝了一張《提頓山與蛇河》的作品,讓世界認識了大提頓。畫麵中,蜿蜒的蛇河閃耀銀光,引導視線直抵巍峨的提頓山脈,層次分明,對比鮮明,將美國西部自然的雄偉與神聖展現得淋漓盡致。感覺就是在這附近取的景。

順便糾正一個網上的誤傳: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的山峰徽標並非大提頓山。該標誌首次啟用於1914年,由威廉·沃茲沃斯·霍金森(William Wadsworth Hodkinson)在餐巾紙上手繪完成,靈感來源於猶他州的本洛蒙德山(Ben Lomond Mountain)。百年來,這座象征夢想與巔峰的山峰與環繞星星的設計,成為電影史上最具辨識度的標誌之一。但因外形相似、象征意義契合,加上大眾更熟悉“大提頓山”的名字,人們才逐漸誤以為徽標取材於此。

隨後,我們來到昔日摩門教徒的小社區。幾排舊木屋、古老穀倉在藍天與雪山映襯下,仿佛訴說著一個世紀前的故事。這裏曾經是一片活躍的摩門教徒的社區,有學校,有醫院,五髒俱全。

坑窪土路讓人仿佛穿越時空,而最上鏡的紅色穀倉 TA Moulton Barn,更像是人們心中大提頓的象征。

不遠處的 Chapel of the Transfiguration,是一座小巧而神聖的木質教堂。看介紹說在教堂建立之前,附近的住戶和養殖主要乘馬車走幾十裏山路到遠處的Jackson小鎮去做禮拜。小教堂成立後,成了提頓大山裏的精神心髒。比爾·克林頓與吉米·卡特總統都曾在此做過禮拜。

教堂門口貼著一張暖心的告示,“教堂開放,請進來祈禱。”透過祭壇後的窗戶,正好望見巍峨的提頓山脈——仿佛整個自然都成了祈禱的背景。

我們靜坐片刻,感受那份安寧與超越。

在旁邊的 Menor's Ferry 曆史區走了走,仿佛回到了拓荒時代:木橋、渡船,舊商店、簡樸小屋,被時間磨平了棱角,讓人重新思考“生活”一詞的涵義。

中午,我們按計劃徒步 Taggart Lake Trail,整個行程3.8 miles (6.1 公裏), 約兩個半小時。一路上,提頓山脈如流動畫卷相伴,但高原稀薄的空氣讓人略感疲倦。

我們在路邊野餐,稍事休息,這時走來一隊孩子,最小的男孩剛五六歲,最大的也是男孩,十五六歲的樣子,還有一個可愛的小胖丫。他們精神抖擻,齊唱著“打熊歌”,笑聲清脆可愛。孩子們都很有禮貌,路過時還衝我們點頭打招呼。看到一位中年女性跟隨其後,我好奇地問,“這些都是你的孩子?”沒想到她大方地點頭說是,都是她的孩子,她一共有六個孩子!孩子們的爺爺也同行,扛著相機,像隨軍攝影師一般。路上看老人家停了一下,LG上前問他沒事吧,老人家笑笑,“很好,slow and steady."

終於爬到山頂見到了湖,老人家笑眯眯地看孩子們過獨木橋,他站在水邊給全家拍照。我讓LG問老人家要不要為他們一大家子拍張全家福,老人家果然很願意,很感激。媽媽趕忙叫回孩子,說小胖丫平時跟爺爺最親,讓她站在爺爺身邊挽住爺爺的胳膊。孩子們都很快活,陽光與笑容感染到我。

途中同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位獨自徒步的中年女性,背著熊噴劑,神情鎮定自信。我不禁想,如果是我,一個人,也能如此嗎?

下山後,我們在車裏小憩。陽光透過車窗,暖得昏昏欲睡。皮膚被曬得微紅,卻心安寧。

傍晚回程,我們再次來到 Jackson 小鎮。

昨晚補了一下課,這片區域的地名幾乎都與 Jackson 相關:Jackson 小鎮、Jackson Lake、Jackson 機場,整個穀地被稱為 Jackson Hole,皆紀念早期皮毛獵人戴維·傑克遜(Davey Jackson,約1788–1837)。他活躍於19世紀初落基山脈,是“落基山皮毛公司”合夥人之一,與吉姆·布裏傑(Jim Bridger)並肩探險。可惜他49歲時在巴黎感染傷寒,英年早逝。這是網上找到的Jackson的畫像,紀念這位先驅者,不知是否真實。

我們根據昨日中餐館店員的推薦嚐試了隔壁的另一家中餐館“China Fun Restaurant(鹿角酒家)。LG執意買了外賣,帶回小木屋露台,一邊看夕陽,一邊慢慢享用熱飯。味道確實不錯,店員也很友善。旅途的疲憊似乎都被撫平。

關於大提頓與黃石,有人稱大提頓是黃石的“後花園”,也有人覺得大提頓的美景被嚴重低估。黃石麵積 8,993 平方公裏,而大提頓隻有 1,255 平方公裏,僅是黃石七分之一。我個人偏愛黃石,它地形多樣,每天都有新奇發現;大提頓以險峻山勢、清澈湖泊和徒步挑戰聞名,更適合登山與攝影愛好者。

原以為自己既愛攝影又喜歡徒步,但這一天下來,我看到無數扛著專業相機、踏著登山鞋的發燒友,在湖光山色間尋找完美光影;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義無反顧穿行在我不敢踏足的陡峭小徑。我才慚愧地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隻會按手機快門的偽攝影愛好者,一個走幾裏山路就喊腳疼的假 hike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天涼好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orth168' 的評論 : 是的,不去會有遺憾。大提頓的美需要靜下心來,深入其中,慢慢欣賞和體會。
north168 回複 悄悄話 去呀。不去會有遺憾。有幾個湖是有連接步道的,值得一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