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2)
2019 (49)
2020 (58)
2021 (46)
2022 (40)
2023 (44)
2024 (47)
八月的最後一天,我們站在兒子租住房的窗下與他擁抱告別。我的眼淚又禁不住湧上了眼眶,趕快控製住沒讓它流出來,也希望兒子沒有看見。
看著他走進房門,我從車窗拍了一張照片。他將在這個二樓的小屋裏,度過人生第一個父母不在身邊的秋天、冬天和春天。
住處是他自己找的,自己聯係房東,在網上做的 virtual tour 就定下來了。說老實話,月租並不便宜,但房子打理得很用心,很幹淨,家具和廚房用具一應俱全,房間裏甚至還擺著一盒餐巾紙,書桌上放著一個小小的筆筒。主人的細心讓我不禁有些擔心:幾個月後,這三個年輕人會不會把它弄得麵目全非?
我和 LG 在小城的湖邊住了兩晚,幫他買夠了一周的食物,也補齊了忘記從家裏帶來的小物品,比如鼠標墊和拖鞋。他臥室的窗簾是白色透明的紗簾,陽光一大早就會透進來,他抱怨太亮影響睡眠。我突發奇想,帶他去 Canadian Tire 買了一個可折疊的汽車遮光板,既不破壞房東精心準備的窗簾,又能擋光。兒子當晚試用,說效果很好,尺寸也剛剛合適!
我們還一起去參觀了校園。正趕上勞動節長周末,圖書館、咖啡廳、體育館等設施都關閉,不過我們還是在裏麵轉了轉,碰到幾個住校的學生,熱情地回答了我們的疑問。校園坐落在山穀之間,周圍風景秀麗。我們又去附近著名的 hiking trail,一起爬山、看河穀和瀑布。路有些陡,走起來有點難度。兒子平時更習慣去健身房,很少陪我們戶外運動,不過這次他陪我們走完了全程,還主動要求拍了幾張合影。能感覺到他突然意識到了什麽。
和他合租的另一個孩子第二天到,我們也碰上了。來探訪的爸爸爽朗健談,介紹說身邊衝我們友好微笑的女士是他的女朋友,孩子的母親第二天才來。後來兒子告訴我們,三口人晚上還邀請他一起在廚房的餐桌上聚餐,爸爸邊聊邊介紹家庭情況:他帶兩個孩子,這是老大;女朋友帶三個孩子。當晚他們吃完飯就開車三個多小時回多倫多了。對比之下,我們隻有一個孩子,還常常覺得忙,實在不該。
回程的路上,我和 LG 聊了很多。這一個月他為兒子準備東西,比我考慮得還細。以前父子常常針鋒相對,這次卻明顯不一樣,有時還會互發信息,這是過去少見的。兒子也私下跟我說,"Dad helped a lot."
今天我們收拾了家。兒子用過的被子、枕頭、床單和被罩,我放進洗衣機洗淨烘幹,留著他下次回家用。LG 把他的地板、桌麵、電腦和書架都徹底清理了一遍。
家裏少了一個人,飯桌邊空了一把椅子,心裏空空的,怪怪的。兒子在家時嫌他晃來晃去,看老爸幹活也不知道幫忙,時鍾還和我們不一樣,有時覺得煩;如今真的走了,反而不習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空巢”的感覺吧,隻是我們接受得晚了一些。
人生的又一個 chapter,對兒子是考驗,對我們做父母的,又何嚐不是新的適應與考驗。
清晨,我收到父親發來的照片。他過生日,我在網上訂了四人餐,請了兩位老同學夫婦一起慶祝。看幾位老人笑得開心,我發去祝福和問候,卻沒提這邊兒子離家的事。
今年八月,發生了太多事情,非要擠在同一個月裏發生似的。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跟它做個告別。九月開始,抬起頭,迎接美麗的秋日!
P.S. 就在我準備寫下這些文字時,LG 剛剛給兒子發了一條消息:“Everything is good?”
兒子回複了一個字:“Yep。”
好吧,就讓九月從這個 “Yep” 開始吧。
返程的路
小城的湖邊
三年前我們來這裏坐過遊船
我們這次住的Motel
兒子和我們一起攀岩的河穀
接下來兒子要在這裏生活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