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2)
2019 (49)
2020 (58)
2021 (46)
2022 (40)
2023 (44)
“咱爸能說話了?!”一大早LG剛放電話,我就迫不及待地問。
“是啊,咱哥說今天突然蹦出了第一句話,可卻是最不想聽到的‘我想死!’,把咱哥嚇壞了。後麵就又說不出來了。”
老公公父親節前一周由於腦梗昏迷住院進ICU到現在已經整整兩周了,幸虧有大哥大嫂在身邊料理一切,雇了24小時護工,每天還跟LG通電話仔細描述老人家的情況。
老人家說出這句話,心情倒是可以理解。曾經那麽獨立的一個人,由於腦梗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躺在那裏不能動,大小便不能自理,吃飯還要通過胃管輸流食,完全變成了孩子們的累贅,這對他來說是多麽痛苦的一件事,生命還有什麽意義?
這個問題我最近正好從日本作家岸見一郎的《勇氣》係列書裏找到了很好的詮釋。生命的意義其實不光是去貢獻去行動,老年人對於孩子們來說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意義。生命的最後時光能夠躺在那裏安靜地享受被周圍人的照顧,就是對子女的最大的安慰!老人家的每一次急躁,每一聲抱怨都其實在深深刺痛著孩子們的心。如果真的是放棄了生命,那更是會給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們留下難以磨滅的人生陰影。
在《老去的勇氣》一書裏,岸見一郎回憶他的母親臨終躺在床上突然提出想學德語,他於是每天坐在病床前給母親讀德語,幸福地陪伴老人家走完了最後的日子。母親麵對死亡的態度深深地影響了他後麵的人生。五十多歲的時候,他經曆了一次嚴重的心髒手術,躺在病床上,他象母親當年那樣,沒有抱怨,沒有恐懼,而是利用那段安靜的日子好好地讀自己喜歡的書。
寫到這我想起許多年前讀過的一本美國作家Mitch Albom的暢銷書《Tuesdays with Morrie》,講述自己敬佩的老教授Morrie在生命最後的十四個星期,邀請他每個星期二到家裏,一起探討人生,並觀察自己的生命慢慢蛻化到逝去的過程。非常有意義的一本書。老教授Morrie麵對死亡的勇氣著實令人敬佩,他不怕學生看到自己大小便不能自理的難堪,而是讓學生記錄下每一個細節,勇敢地向世人展示了衰老和死亡這個我們每個人都要麵對的人生課題。
父母在變老,我們也一天天在變老。
幾周一次的染發從時尚變成一種必需,一雙雙心愛的高跟鞋被無奈地束之高閣,在朋友圈發照片挑來挑去最後還是隻放了一張背影照… …麵對這一點點的變化真的都需要勇氣。
很多年前聽四大天王一起演唱這首《青春舞曲》“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覺得非常歡快自在;如今再聽,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期盼當年的四大天王什麽時候再有機會同台重新演唱這首歌,相信一定會唱出不一樣的味道!
今天在公園偶爾看到這種紅色的煙樹,被它的絢爛感染。非常同意岸見一郎提出的生命是由一個個點組成,而不是一條線組成。正如旅行的意義不是到達目的地,而是從出門的那一刹那起路上看到的每一個風景。沒有必要進行什麽遠大的人生規劃,隻要把握住每一個點,把每一個舞蹈都跳得精彩燦爛,它們也許就會一步步把你引領到更有意義的地方。
老去的日子怎麽過真是門學問啊。讓我們珍惜當下擁有,享受生活美好!
《Tuesdays with Morrie》印象深刻,老人不易,麵對無奈的老去心態好非常重要。
旅行的意義不是到達目的地,而是從出門的那一刹那起路上看到的每一個風景。沒有必要進行什麽遠大的人生規劃,隻要把握住每一個點,把每一個舞蹈都跳得精彩燦爛,它們也許就會一步步把你引領到更有意義的地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