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正埋頭工作,門鈴響了。聽到LG去開了門。
“You can leave it in the mailbox!”沒聽清外麵的人說的什麽,隻聽到LG的聲音。
我下意識推開書房門,這次聽到外麵的聲音了,“Would you like to vote for Liberal Party?”4月28日就是加拿大聯邦政府的大選了,各個黨派都在抓緊時間宣傳造勢,是意料中的。
“Not sure yet!” LG簡單地回了一句就把門關上了。
我下到客廳跟LG說他剛才對待人家上門宣傳的自由黨人是不是有點簡單粗暴了。他說沒覺得啊,我讓他把宣傳單放門口的小信箱裏了,等回頭再看。
我說人家聽你的語氣,一點談話的興趣都沒有,估計也不會給你留什麽宣傳單了。不過想想如今媒體這麽發達,其實發不發宣傳單也起不到實質的作用。
我對選舉的認識經過這麽多年一點點的實踐才慢慢地熟悉,有感覺。
記得移民之初在一個大學短期工作過,旁邊是係裏的圖書館,不大不小,來的學生不多,很安靜,固定的管理員是一位賢淑的台灣大姐。我沒事會到她那裏串串門,聊幾句。
當時正在省選,她談起政治很興奮,說她和老公觀點不一樣,她喜歡PC黨(Progressive Conservative Party),而她老公擁護自由黨(Liberal Party),兩個人為這事在家裏沒少爭執,選舉時各選各的,誰也說服不了誰。
我當時還沒有入籍,對這兩個政黨除了名字知道,其它一無所知,但台灣大姐的政治熱情感染到我。
兩年後一有了投票權,我就開始積極地參與各級政府的選舉。開始的時候有點茫然,更多的是出於享受從未有過的自由選舉權的一種新鮮感。我還鼓動LG去投票。人家說不知道選誰瞎選沒有意義,不去。他不去,我就自己去。我覺得隻有親身參與,才會去慢慢了解更多。這次選錯了,有了教訓,下次改正就好。
今年加拿大的選舉由於受了鄰家川大帝的攪和變得複雜起來。先是小土豆在1月6日新年假期一過就站在淒雨冷風中宣布自己同時退出國家總理和自由黨黨魁兩項職務。自由黨這些年的左傾領導讓加拿大的經濟深受其害,保守黨躍躍欲試準備翻身。這和美國剛剛的大選非常象,有一大部分的選民投票給了川普二進宮,不是因為有多喜歡他,而是因為對民主黨這些年的政策嚴重不滿,而轉身去支持對立黨。
有一天晚上我在廚房跟兒子談起加拿大大選的事,問他會把票投給誰。他毫不猶豫地說Pierre Poilievre, 並補了一句,雖然知道很多人都認為他是Asxxxxx。看來年青孩子們互相也議論這件事。
沒想到自由黨突然空降下一匹黑馬,Mark Carney,他一點政治背景都沒有,卻有著強大的教育背景-美國哈佛大學的本科和英國牛津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以及耀眼的金融經驗-曾於2008-2013任加拿大中央銀行行長,輔助當時的保守黨Harper政府免受了全球金融風暴對加拿大的影響;又於2013-2020年任英國中央銀行行長,據說在英國脫歐的過程中對維護英國的金融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雇傭加拿大公民跨國擔任英國中央銀行的行長這個決定對於嚴謹保守的老牌英帝國人來說實屬罕見。Carney對英國的熱情除了在牛津大學的多年學習生涯,應該也是受他英國經濟學家的妻子的影響。他也因此在2008年獲得了英國的國籍。
我第一次在YouTube上看到美國媒體對Carney的采訪感覺眼前一亮,他說話幽默,睿智,穩重,得體,這些性格特質正是我對保守黨目前的黨魁猶豫的原因,Carney似乎都具備了。一個政黨的黨綱固然重要,但領導人的人品和談吐也不應被忽視。回頭跟LG說,他也是剛剛看了這個訪談,和我感覺完全一樣。
自由黨接下來是快刀斬亂麻,三月14日經過黨內選舉正式宣布Carney接任小土豆成為加拿大的第24任聯邦政府總理。10天後的總理宣誓入職儀式辦得簡單樸實,入職後Carney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簽署取消了加拿大公民對自由黨非常不滿的碳稅Carbon Tax,這也是保守黨一直拿來攻擊自由黨的主要武器。感覺他這件事做得非常聰明果斷。今天開車在路上看到加油站牌子上的油價竟然降到113,這是碳稅取消後老百姓能夠看到的最實惠的事,要知道不久前油價曾經突破過180!油價的降低減少了運輸的成本,應該對日常消費品的價格都有積極的影響。
Carney處理對川大帝的關係也比小土豆成熟老練。在記者直呼川普名字的時候,他強調要稱川總統,雖然他剛剛宣布了加拿大和美國的長期友好貿易關係在美國最近一係列無厘頭的關稅政策後就此over結束。他主動給川大帝打了電話。通話後川大帝在媒體上稱讚這是一次成功有效的美加兩國領導人的對話,並連稱Carney為加拿大總理,和之前頻頻羞辱小土豆是美國第51州州長來了個180°大轉彎。
Carney接下來宣布把本應秋季的大選提前到4月28日,說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參選來earn the right贏得管理國家的權力。
家裏的三張選票擺在客廳的茶幾上,但究竟投自由黨還是保守黨我仍在猶豫。最近我也注意看支持保守黨,質疑Carney的評論。比如遠離媒體多年的前保守黨總理Stephen Harper最近出來為Poilievre站台,說他精力充沛,熱愛這個國家,從底層一步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黨魁,和自由黨突然空降來的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Carney比應該更讓人信任。他還說Carney對自己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期間對加拿大財政穩定的貢獻過度渲染,竊取了保守黨政府的功績。雖然欣賞Harper的政治業績和演講能力,但他說的這兩條不足以說服我反對Carney。
我還看了另一位比較欣賞的加拿大著名心理學家,媒體評論人,曾經的多倫多大學的教授Jordan Peterson做的一期1個小時40分鍾的專門評論Carney的podcast。Peterson由於對極左政策的深惡痛絕發表過一些過激的言論,受到過自由黨政府的打壓。他通過細讀Carney於2021年出版的一本題名《Values》的書來分析Carney的價值觀,覺得他根本就不是大家認為的新鮮政客,而是一位資深的自由黨信徒。他是自由黨前財政部長Chrystia Freeland兒子的Godfather,和自由黨的親密關係可見一斑。他暫時取消碳稅是為了迎合選民獲得大選的勝利,而他的隱藏價值觀在書中說得很明確,認為climate change是一項最急迫的任務,需要投入幾十兆的資金來改變未來。Peterson稱持這種思想的人是Utopian Globalist,烏托邦全球主義。他個人認為這是在杞人憂天,為一種假設的,還沒有證明是正確的對未來環境的擔憂來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Peterson擁有眾多的追隨者是因為他的言論勇敢真誠發自內心,不嘩眾取寵。他的評論確實讓我愣了一下,重新掂量了手中的這張選票。不過除了政治觀點的不同,他似乎也欣賞Carney的睿智,說Carney絕不是個fool。
大選在即,以此文記錄此時的心情。鹿死誰手還很難預計,不過希望加拿大的選民不要象美國的很多選民一樣為自己親手投出的票而後悔。
最後貼上ChatGPT總結的加拿大選舉和美國選舉在製度設計、選舉方式、政黨體係的區別,供大家參考:
1. 國家體製不同:議會製 vs 總統製
2. 國家領導人產生方式不同
3. 選舉係統不同:單一選區製 vs 各種選舉機製
4. 選舉時間安排
5. 政黨體係
6. 選民注冊製度
7. 選票設計
至於川普操縱加拿大選舉的說法,還是第一次聽說,不敢苟同。
在民主社會生活,最重要的就是用選票來防止災害,趕走不稱職的,換人試試,幹不好4年後再換,依據隻能是過去業績,一有幻想就會被選舉語言迷惑。
川普可惡,不僅在於他51州言論,而在他操控加拿大選舉,無論棒殺還是捧殺,都是在為他選的人上台鋪路,而且卓有成效。
答案挺有意思的,你可以查一下,或許對你選誰或不選誰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