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髒是人體的核心,五髒功能正常是人體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前提。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五髒功能也由盛到衰,且因工作、生活、情緒、飲食、環境等因素的負麵影響,容易導致五髒功能失調,久之引發多種疾病。
臍療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難經·六十六難》記載,“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對肚臍施行針刺、艾灸、穴位貼敷、拔罐、按摩等多種治療手段,可以達到疏通氣血、調節陰陽、治療疾病的目的。對於五髒疾病,尤其是在預防及初期調理方麵,臍療法的意義更為重要。
肚臍雖然麵積很小,但在中醫看來,它是一個全息單元,臍的中央及上下左右分別與五髒相對應,其分布規律恰如“陰陽魚”(如圖)。
《難經》對於五髒不同病症在肚臍不同位置的病理反應都進行了描述:“假令得肝脈……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假令得心脈……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假令得脾脈……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假令得肺脈……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假令得腎脈……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確定了肚臍邊緣上下左右四點及肚臍中心,分別與五髒中的心、腎、肝、肺、脾相對應。
當五髒出現病變時,肚臍的對應點就會出現壓痛反應,我們自己可以通過按壓對應點,來判斷究竟是五髒的哪個髒器出現了異常。
中醫認為,脾的功能異常,人體的外在表現通常包括疲倦乏力、沒有食欲、腹脹、腹瀉或大便稀溏等,出現這些現象時,肚臍中心常常會出現明顯的壓痛。
肝的功能異常時,人往往伴隨易怒、生氣等不良情緒,此時,肚臍左側邊緣就會有明顯的壓痛。
腎虛常常表現為腰膝酸軟、健忘、四肢發冷等症狀,肚臍的下方邊緣就會有明顯的壓痛。
肺受外邪幹擾可表現為感冒、咳嗽等症狀,此時肚臍右側邊緣將有明顯的壓痛。
心受外邪幹擾可表現為心情鬱悶,口舌生瘡等症狀,此時肚臍上方邊緣將有明顯的壓痛。
這些對應點既能夠反應各個髒腑功能的異常,又可以用於調理髒腑功能。因此,我們平時要善於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不論是日常保健還是輔助治療,揉臍都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1.定穴:明確五髒對應點的位置,用拇指指腹末端適當用力按壓,自我感覺有明顯壓痛時,便是所選穴點。
2.按揉:以拇指指腹末端順時針按揉50次,然後再逆時針按揉50次,同時要注意配合均勻的深呼吸。
當兩個以上穴點出現壓痛反應時,應分別按壓每個穴點為佳,每日按揉3~5次。
隨著按揉次數的增多,五髒失調相應的症狀會出現好轉,穴點處的壓痛感也會相應減輕。此時可以逐漸減少按揉的頻率,直至症狀消失。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按揉前要修剪指甲,以防刺破皮膚,誘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