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瘋狂

不願做流氓,但仍要瘋狂。
個人資料
犯錯的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何全球都麵臨著經濟大蕭條?

(2016-08-17 18:56:56) 下一個

若在太空俯視地球,會看到這個星球現在是亂象叢生,深陷經濟衰退和秩序動蕩中,無一洲例外。

負利率並沒有拯救歐債危機。英國脫歐成功。希臘的“緊縮換救助”已經吵了數輪。意大利、西班牙等國處在破產的邊緣。歐洲大陸右翼政治勢力在選舉中崛起,恐怖主義威脅不斷,而難民湧入又在撕裂歐盟內部並不穩固的協作。

[西班牙民眾示威遊行抗議經濟蕭條高失業率] 西班牙民眾示威遊行抗議經濟蕭條高失業率

作為全球頭號強國,美國兩黨初選充滿爭議,讓人詫異。共和黨推出的候選人特朗普大膽拋開“政治正確”,直麵美國存在的移民和治理全球成本超出其經濟承受力等問題,甚至一反共和黨的傳統,聲稱要對富人多征稅。三輪QE也沒能推高美國通脹到2%的預期目標,增長數據時好時壞,而失業率稍微好轉的背後實際是“法外”兼職人數的上升。

拉美多年實行民粹政策的左翼政權紛紛倒台。委內瑞拉爆發經濟危機,通脹惡化而物質“短缺”。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受困於財政危機,連奧運村的水電衛生設備都配備不齊,多國運動員拒絕入住。

中東和北非持續動蕩。誰也沒曾想2010年突尼斯的一個小商販的自焚事件會引發阿拉伯世界如此大的震蕩。隨著卡紮菲、穆巴拉克、薩利赫等政治強人的下台,該地區的基地組織影響力日增,一支最激進的分支“IS”竟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接壤處建國,橫行四年多,不但沒被剿滅,反而恐怖行為外溢到土耳其、沙特等鄰國及歐洲。“阿拉伯之春”實際上變成了“阿拉伯之冬”。

日本央行上周剛宣布維持負利率及QE規模不變,稱必要時加大刺激。“安倍經濟學”推行近四年,並沒能挽救日本已持續30多年的經濟下滑,而日本人引以為傲的製造業也正在失去競爭力。俄羅斯去年經濟負增長,也經曆了盧布貶值,資本外流的危機,若沒有中國的出手相助,後果恐不堪設想。印度和澳大利亞情況稍好一些,但增速也低於預期,盧布和澳元貶值,澳大利亞更是在近日宣布今年的第二次降息。

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中國經濟增速也直線下滑,銀行的壞賬率自2012年一直在上升,民間投資下降,政府重拾積極的財政政策,並鼓勵全民創業以遏製頹勢,是否“硬著陸”成學界爭論的焦點,而鋼鐵等行業的產能過剩和對全球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驟降甚至遭受其他國家莫名其妙的批評。

可列出的因經濟衰退而造成的亂象還有很多,無法窮舉。實際上,這些均是全球深陷大蕭條的症狀。從2007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算起,這次大蕭條至今已經持續9年了。由於貨幣政策對路,這次表象上看不如1929年的大蕭條來得凶猛震撼,但是是溫水煮蛙,鈍刀割肉。這次持續的時間,波及的規模,引發的痛楚恐怕要遠遠超過上次,原因是現今全球產業跨國界分工的深度、貿易的總量和占比要超出當年,而兩次大蕭條的病因不同,救助的成本有別。

兩次大蕭條的病因不同

1929年的大蕭條以當年10月29日華爾街股市的暴跌為標誌,迅速蔓延至歐洲各國。大蕭條的起因並不是成見認為的那樣,是市場失靈導致的產能過剩,而是黃金在美國二三十年代的大幅流入流出造成的,疊加因素是美聯儲收縮的貨幣政策,之所以持續10多年則是當時各國錯誤的貿易、稅收以及工資管製造成。羅斯福新政並沒有帶領美國走出大蕭條, 1941年美國的失業率仍舊高達10%。直至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的失業率才降下來。羅斯福也並不是信奉凱恩斯主義才大搞財政刺激,因為新政在前,凱恩斯理論提出在後。

一戰時,歐洲各國向中立國美國購買商品,致使大量黃金湧入美國,貨幣供應量大增,形成了“咆哮的20年代”,通脹率高,股市也節節高升;戰後英國不願失去英鎊在當時國際貨幣體係中的主導地位。在1922年的“熱那亞會議”上重回金本位製,但英鎊與黃金掛鉤時卻以戰前的比率固定,從而造成英鎊的高估。為維持匯率的穩定,英國有意控製從美國的進口,致使黃金又大量流出美國,造成美國一漲一縮,結果是股市大跌,銀行倒閉,企業破產。這是引發大蕭條的起因。而當時剛成立不足20年的美聯儲又缺乏管理貨幣的經驗和知識,在通縮時本應加大美元的供應,卻又錯誤地大幅減少美元供應,致使危機進一步加重。

通縮發生時雖會死掉一批企業,但若市價機製仍有效,工人工資和其他要素價格下調,企業會卷土重來,危機不會持續多年。但遺憾的是,美國當時已有嚴厲的最低工資管製,加上強大的工會力量,工人的工資失去了下調的彈性。緊跟著美國和歐洲又選擇了一係列錯誤政策。美國當時開征企業所得稅並上調個人所得稅稅率,致使企業生產進一步受到打擊。且當時各國又提高關稅,搞起貿易保護主義,致使國際間貿易量劇烈萎縮了1/3強。

而這次大蕭條的根源不同,是一人一票的投票製惡果累積的呈現。一個人無論納稅與否,或納稅多少,均有一票,通過代議議員再投票,來決定財稅收入和支出。這樣做,看似“公平”,實際上是把財稅收入置於“公海”中,無納稅者也能享有決策權,而納稅大戶並不能享有與其納稅額相匹配的投票權重。

人的本性是“免費午餐越多越好”,而任何一個社會,從相對數來說,低收入者總是多數,他們憑借一人一票的優勢,從趨勢上看,一定會支持“打富濟貧”的遊戲,即以社會福利的方式,多收富人的“稅”來幫補窮人。政客(議員)為了當選和獲得從中“上下其手”的機會,也會鼓勵總數占優的低收入者這麽做,結果致使選舉成了不斷加碼許諾的遊戲。窮人以自身的邊際產出獲得的收入不能達到的生活水平,被鼓噪著要靠這張“選票”來實現。趨勢上看,政府演化的結果是規模不斷擴大,要“包辦”民眾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

向低收入者大派福利,玩打富濟貧的遊戲,首先會打擊整個社會通過勞動創造財富的積極性,而鼓勵社會養“懶人”。時間一長,參與瓜分財富的人越來越多,加上其間“浪費”嚴重,被官員和利益團體“上下其手”,而創造財富的人越來越少,富人會選擇用腳投票:偷逃稅,易地投資甚至移民。當社會累積的既有財富不足以支撐越來越高的福利派發後,政府開始玩舉債遊戲。最後是把戲揭穿,連利息都支付不起,再也借不到錢後,唯有宣布破產。這就是美日歐等國正在發生的邏輯。

一個人的生活水平要受收入的約束,日子才能持久。一個社會,同樣如此。而一人一票的投票機製是鼓勵多數窮人過上遠超過他們收入的生活水平,鼓勵整個社會“坐吃山空”。美日歐的現實已表明,這不過是件“皇帝的新衣”。

或許有人會問,英美等國的投票製度已經允許多年,為何在2007年才引爆次貸危機至目前的全球大蕭條?原因就在於英美真正實行一人一票的機製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回顧一下曆史會發現,正是在此之後,歐美等國的財政赤字和社會福利才開始同步加速。而隨著90年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中國、越南、印度等國近30億勞動力開始湧入全球市場,以低成本優勢承接工業的轉移,導致這些國家的加工製造業逐漸喪失了競爭力。整個社會的財富增量有限,而原來累積的財富被“高福利”消耗殆盡後,像希臘這類國家自然就會爆發債務危機。

實際上,美國最早有選舉權的是白人男性中的納稅者,當時僅占美國人口的4%;1860年林肯選舉時,選舉權才普及到全體白人男性;1920年之後,婦女才享有選舉權;而美國的少數族裔具有完全的選舉權,實際上是1964年《民權法案》通過之後。英國真實實行一人一票製,是在1969年。

英美晚近才實行一人一票製,實際上是英美之幸。若建國之初就搞一人一票製,英美不會有今天的地位。盡管美國憲法前十條《修正案》明確了“私有產權不受侵犯”,但因什麽是“私有產權”,當時並沒有做出清晰的界定並寫入。致使投票機製最終侵蝕“憲政”,侵犯“私有產權”,損傷“市價”準則,激活民粹,使得社會不是集中在財富創造而是在財富分配上,上癮於“打富濟貧”中。算下來,歐美真正搞一人一票製,也不過是近五六十年的事,但已致其衰敗。

愛爾蘭複蘇的啟示

從全球的產業分工結構看,拉美、俄羅斯、中東北非各國,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的供應國,其經濟總量和增速受製於全球需求的下滑,尤其是石油、鐵礦石、天然氣等價格的飛速下跌對其民眾的生活水平影響甚大。而拉美諸國的憲法對投票權能做的內容更是缺乏約束,民粹主義橫行多年,累積的財富更是有限。所以,在這次全球大蕭條中,受到的衝擊也最大,不僅政權更迭,社會也陷入動蕩。與其動蕩類似的是中東北非的一些國家,然疊加的原因不同。這些國家的動蕩與歐美對該地區錯誤的幹預政策和想當然的意識形態推廣有關。

中國經濟的惡化則另有原因,雖然沒有歐美日等國的投票機製的幹擾,但近年來也民粹思潮洶洶,鼓噪政府擴權並包辦,在住房、教育、醫療、養老上照顧窮人,大搞二次分配。實際上,中國經濟78年改革開放後三十年所帶來經濟增長的人類奇跡,恰恰是政府放權,由原來計劃體製回到“市價準則”,以“價高者得”來配置資源的結果。也正是這30年,中國的GDP增速和民眾的生活改善最快。但遺憾的是,這些經驗並沒有被好好終結而開始出現未富先驕,不僅盲目引入了西方的最低工資製度、勞動合同法等幹擾勞動力市場定價的法條,也開始逐步派發福利,扭曲“市價”準則。且不去想法設法研究官員投入與產出的合理定價,中國獨特的增值稅下的地區競爭製度也有被虛置的苗頭。下滑不可怕,若經濟增長的內在機製被破壞,則最讓人揪心。

經濟增長有兩條途徑,一是知識的傳播,比如中國通過“三來一補”的血汗工廠,農民學會了來自港台和西方各國的加工製造知識;二是新知(新產品)的發現。這裏的新知,既包括從自然中攫取能量的知識,也包括降低人類合作成本的製度合約知識。

二戰雖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損耗和人員的傷亡,但由於留存在人類頭腦中的知識仍在,再加上戰後各國協調關稅,找到了以馬歇爾計劃和布雷斯森林體係為代表的降低交易費用的製度合約,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很快從大蕭條和二戰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民眾生活又上新台階。而隨著第三次工業轉移的浪潮,亞洲的“四小龍”也在上個世紀60年代實現了經濟騰飛。

從上麵的分析可知,這次的大蕭條的成因不同於上次。這次是投票,是治理製度的內在缺陷致使美日歐各國跌入了高赤字和高福利陷阱,整個社會人力資本定價機製扭曲。福利若鴉片,上癮後想戒掉是很痛苦的。且有些社保,像社會養老,雖明知是個必將拖垮財政的“龐氏騙局”,但“隔代支付”的性質使其“擊鼓傳花”,沒享受的一代總想由下一代來支付破產的代價。而若想徹底根治,則需要尋找一人一票之外的公共治理機製。這恰是目前人類無知的領域。當然,長遠看不能懷疑人類的智慧。人類總是在試錯中找尋新知,創造奇跡。

因此,這次的大蕭條會持續更長的時間,帶來的痛楚更深。從美日歐既有的救助措施看,實行凱恩斯主義的財政刺激也無可能,因為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不允許。在選票製度下,政客也不願采用痛苦的削減財政支出,削減社會福利的“緊縮”政策,那會得罪選民。結果普遍實行的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但貨幣本身是協作交易,降低交易費用的合約。幣值穩定才能促進經濟增長。貨幣政策動來動去,不僅帶來幣值的波動,在某些局限下也僅有類似“嗎啡”的功效,並不能真的挽救經濟的下滑。

實際上,在美日歐的大規模量化寬鬆下,現在這些國家普遍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即使多印鈔票,以負利率行逼,也不能刺激起通脹,助長投資和消費,唯一能刺激動的往往是資本市場。這是因為高福利和最低工資、工會等勞動力價格和準入管製,使得社會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而扼殺了投資機會。預期悲觀下,企業和個人選擇防守策略:持幣不動,哪怕存款無利息,還要支付代價。

大蕭條持續9年至今,少有的好消息是愛爾蘭的複蘇。愛爾蘭在2013年就退出了救助計劃,並開始還債。盡管去年26%的增速存在統計口徑上的爭議,但快速增長是肯定的。愛爾蘭複蘇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實行緊縮政策,裁撤政府員工,削減政府開支,大幅削減社會福利並降低最低工資標準;二是努力降低投資的成本,打造投資的價值窪地。愛爾蘭不僅保留了危機前12.5%的低企業稅率,研發費用亦可抵扣,並積極在全球招商,千方百計滿足外資的需求,不僅吸引了蘋果、思科等美國的公司在此建分公司,也吸引了華為、騰訊等中國的公司在此建研發中心。受此啟發,英國近期宣布也要逐步把企業稅率降至15%的水平,這都是危機倒逼下湧現出的正確的應對策略。盡管法國等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無端指責愛爾蘭和英國會成為“避稅天堂”,構成了稅負的惡性競爭。

愛爾蘭國小人少,麵對危機,或許“尾小好掉頭”,但其成功的複蘇帶來的啟發是生動的。此外,這次大衰退之所以能持續9年之久,不僅僅是高福利的租耗吞掉了一些國家200多年工業化累積的財富,也是因為自90年代IT技術產業化後,新知識生產斷流而帶來的增量財富不足。人類現在處在又一次技術革命—智物時代的前夜,領跑者會率先走出衰退。目前看,美國、以色列、英國、德國和中國已經領先了半個身段,中國勝出的幾率不低,這又是稍讓人寬慰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複 悄悄話 愛爾蘭的例子隻是排擠效應,並不能解決全球的問題。
當世界各國都降低企業稅率與最低薪資,愛爾蘭吸引投資的優勢就會消失。

人類生產力現在提高到了一個閥值,隻要部分人工作就可以滿足所有需求,造成一部分人沒有工作,一部分人低薪,才是根本原因。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將會使這種情形更加惡化,隻有智能機器人不能取代的工作才會高薪,否則企業會選擇不用加薪、不用休假、不會生病的智能機器人。成本逐漸降低後,派智能機器人上戰場也比派人便宜,死了殘了沒有額外支出,傷殘死亡的軍人國家能不花錢嘛?人怎麼能跟智能機器人拚成本?

文中的財稅政策無法解決低收入問題,因為有能力與智能機器人競爭的隻會是工作人口中的一部分。就算沒福利,技能不足的人收入也高不起來,因為要跟智能機器人比誰做工作更便宜。
犯錯的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分析的很形象很到位啊
犯錯的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raybay' 的評論 : 目前很難說,時間檢驗一切
graybay 回複 悄悄話 估計作者根本不懂大蕭條是什麽意思。大蕭條意味著美國每個月要有上百萬的人失去工作,意味著失業率在20%以上。

美國現在的經濟雖然不能說很好, 但總體上是不錯的。至少在全球範圍內是不多的亮點之一。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產消不平衡。財富從來不可能長期積累儲存。財富是人創造的,也因為人的需求而存在為財富。否則就是石頭,紙,塑料和電信號。經濟的根本基礎是自給自足。經濟的本質功能就是如何在個體分工差異下,達到群體的總體自給自足。生產不足消費是經濟失敗,生產超越消費同樣是經濟失敗。真正的經濟體量是最終實際消費的部分。

從國家層麵上講,六四以來,中國為了統治的正統性,畸形發展,產大於消。歐美資本貪圖便宜,消大於產。表麵上是一拍即合,實際上是經濟單向流動沒有循環。依靠超高外匯儲備和量化寬鬆來維持流動性。好比人體血液循環不循環,而是一邊吊瓶輸血,一邊拿盆接血。這樣流動了三十年,難以為繼。各國問題此起彼伏。孤立主義,的確是救命良方。切斷這個死了的大循環,各國先自我恢複活循環,再談全球活循環。當然,震蕩是難免的。

具體到個人也一樣。產出大於所得的必然不滿,消費大於產出的也必然是無本之木。早斷早好,完斷難治。這包括中國的體製內外的高落差;中美的貿易差;歐美內部的公民和非法移民差,納稅人和福利戶之差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川普所代表的政策要比希拉裏正確的多得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