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每天的排便次數決定著咱們的健康,一些腸胃信號總是能決定你的身體健康與否,那麽平時對於排便的次數你知道多少呢,每天排便幾次才是健康的,對此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下麵給大家介紹一下排便幾次是癌症的預兆。 一天排便幾次是惡癌征兆 大腸息肉都會癌變嗎? 息 肉其實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腫瘤性息肉多 指腺瘤,特別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家族中一個人確診,其他成員應進行相關檢查並盡早治療,以防癌變。但即 便是腺瘤發展到癌一般需要5~20年,而且癌變幾率與腺瘤大小、數目、病理類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齡性別相關。非腫瘤性息肉則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 基本不會發生癌變,但也要盡早切除。 結直腸癌的病因:結直腸癌的發病與很多因素,如飲食習慣、遺傳,結腸炎症等有關。 1、飲食因素: 如 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動物蛋白、食物中亞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攝入酒精;油炸食品;維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腸癌發 病中飲食因素被認為是 極為重要的因素。在美國,上世紀50年代起倡導改變飲食習慣導致大腸癌發病趨勢下降同樣證實了這一點。而與之相對的,在我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 國人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高脂、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在菜譜中日益增加。這也是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原因這一。 2、大腸的某些良性病變: 如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血吸蟲病、大腸息肉等。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超 過10年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數倍,這是因為, 腸道內的反複炎症,對腸道粘膜細胞是一種慢性刺激,這種刺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粘膜細胞的生長失去控製,發生惡變。存在大腸息肉的患者也一樣,其發生大腸癌 的相對危險度是無息肉者的22倍,因為息肉本身雖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會惡變。 3、遺傳因素: 據估計約20%的大腸癌病人中遺傳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研究發現,大腸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4倍,約10%-15%的大腸癌發生在一級親屬中有大腸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職業因素與衛生習慣: 缺少體力活動可增加患結腸癌的危險性。但一般不認為大腸癌是一種職業病。 結直腸癌的症狀: 1、便血: 是結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輕者僅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須經過實驗室測試才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出血而貽誤了確診時機。由於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狀各不相同,長期出血可產生繼發性貧血。 2、腹痛: 部 分病人以定位不確切的持續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症狀,部分病人僅腹部不適或腹脹感。當大腸癌合並糜爛、梗阻或繼發感染,由於相應的腸段蠕動增加和痙攣,可出現 明顯腹部絞痛。有些病人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鍾,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著有排氣,然後疼痛突然消失,當這種症 狀出現在老年人時,應首先考慮大腸癌。 3、排便習慣改變: 多 為排便次數或糞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麽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說腹瀉和便秘交 替出現,以及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本來大便是軟 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樣,而且裏邊似乎有有血或是膿,多提醒腸道裏麵可能出現了問題,應該到醫院進行建檢查。(應當指出,這些症狀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 見,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狀應進行全麵體格檢查)。有些人還伴有裏急後重感,尤其是發生於青年人時。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環境變化及服用土黴素 等)而常常發生便秘腹瀉等腸功能紊亂,且正規治療兩周以上仍無效時,應當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征兆。 4、貧血: 男性病人,尤其是無其他原因的失血,亦無腸寄生蟲病的人,如發現進行性缺鐵性貧血,應想到有胃或大腸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