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麽時候起,朋友圈裏的風景從曬美食變為曬步數我驕傲。網友穆女士的朋友圈裏就有不少朋友分享每天的步行記錄,係統還會自動排出名次,為了爭上遊,穆女士每天的步數都在兩三萬步。不過,近日朋友圈的一條關於“微信曬步數得了滑膜炎”的文章刷屏了,走路走出病,這是真的嗎?
生活步數鍛煉效果差
很多人一開始並不在意微信運動的步數,但隨著大家紛紛點讚,成就感油然而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天都以“排名”為動力,隨時隨地拿著手機不停走啊走,一邊記錄步數一邊刷朋友圈的步數排名,非要走出個前幾名不可。
但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步數很多隻是生活中隨意走動得到的數字。對此,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副教授趙紀生表示,生活中的步數是運動的一種方式,也有一定的健身效果,但強度較弱。他建議大家還是拿出一定的時間來健步走,保持運動強度。建議每天都要走夠30分鍾,大約2公裏多的路。如果工作比較忙,可以在上下班多走兩站地。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範誌紅也指出,今年新發布的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把運動的重要性從舊版的第五提到了第二的重要位置,指南強調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周150分鍾中強度運動,雖然仍沿用了“天天運動”中每天6000步的建議,但指南明確解釋說這6000步是日常基礎步數基礎上的有意識的身體活動。
過度行走有風險
雖然步行是最簡便易行、最容易堅持、最經濟有效的運動方式,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專家指出,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減輕體重、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等,但如果過量運動就會適得其反,導致滑膜炎、關節軟骨的磨損。
部分人群過度行走後出現關節腫脹和疼痛。這個時候就可能是患上了急性滑膜炎,通過休息、理療即可治愈,是可以恢複的。但是,有一部分人群因為行走過度,可能會出現髖、膝關節軟骨磨損,導致關節疼痛。而關節軟骨磨損後不能再生,是不可逆的損傷,患者通常隻能通過手術治療,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殘疾。
對於已經出現了關節疼痛等症狀的患者,專家建議應及時減少運動量,適當休息;如果休息後關節仍然感覺疼痛,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了。
走前要熱身走後要拉伸
那麽,走多少步是合適的呢?專家表示,每個人的步幅不一樣,一般是以運動強度及時間來計算的。
據了解,步行分為快步走和慢步走。快步走適合於年輕人及身體健康的中年人進行,從每天10分鍾開始,以不引起身體不適為前提,逐天增加運動時間,最後的標準是每天保持運動時間在40分鍾以上,就能夠達到健身目的。而慢步走適合於中老年人、體弱者,同樣需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每天運動30分鍾以上,就能夠達到健身目的。一般每天1-2次為好。快步走每周運動總時間不得低於210分鍾,慢步走每周不低於140分鍾。
此外,走路之前要放鬆全身肌肉,活動手腳關節,並且為了預防運動損傷(特別是膝關節),可以在走路前做直腿抬高來鍛煉膝關節周圍肌肉,來預防滑膜炎、軟骨磨損等。行走時要站直挺胸,放鬆肩膀,雙臂隨身擺動。應在平地走,避免坡度。走路結束後一定要注意拉伸,防止運動損傷。還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飯後立即出門鍛煉,一般最好隔一小時左右再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