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近日向中外媒體闡釋了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所涉國際法問題,強調有關仲裁庭不具任何法律效力,對這個案件沒有管轄權,無權作出裁決。
幾乎同時,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與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在《中國新聞周刊》和美國《國家利益》同步發表關於南海問題的聯合署名文章,解釋南海問題何以形成問題,文章強調,美國近年動用各類手段製止中國的所謂南海擴張,刺激中方增強捍衛自身利益能力的決心。
美國一向在國際上堅持的是“美國例外”的“原則”,不接受國際規則對自己的約束,卻要以此束縛別人,中國自然不會接受這種雙重標準。
在南海仲裁案上,作為前提條件的主權排除原則(仲裁法庭不能就主權問題做出裁決)決定了,中國完全有權利拒絕仲裁結果對中國主權可能的幹涉。中國也從一開始就沒有參加菲、美等國的“仲裁”鬧劇,這也是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的普遍做法:東南亞國家中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印尼和菲律賓都有海洋爭端,雙方都是經過長達數十年的談判後,才提請國際法院進行判定的,並沒有提起仲裁的“規矩”,單單對中國這麽做,有“量身定製”之嫌。中國拒絕接受,理直氣壯。
而且,菲律賓繞開主權矛盾的說法,將其仲裁案進行了精心“包裝”,將其喬裝打扮成《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能夠管轄的“海洋問題”,試圖“以水代陸”,達到與中國爭奪島嶼主權的目的。這種做法未免太不光明正大,也難以得到真正的國際支持。
不過,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爾特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使南海問題的和平解決出現了一線轉機。不過,問題在於,即使杜特爾特有心“轉向”,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擺脫美國這個盟友的影響呢?
這一方麵要看杜特爾特在菲律賓國內行使總統權威的程度,另一方麵也要看其與美國互動博弈的情況。菲律賓總統在國內權力很大,但畢竟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牽製。而美國在菲律賓多年經營,在精英階層中影響很大,而且還與菲律賓簽訂有軍事條約,要讓美國的力量退出菲律賓,難度不小。想要改變當前現狀,取決於杜特爾特能否從菲律賓自身的國家利益出發,而不是從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戰略出發來處理南海問題。這關乎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和能力。
另外,目前離杜特爾特上台還有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南海仲裁案就會出個結果,具有法學背景的杜特爾特可能會以仲裁結果為基礎,要求與中國進行談判。而杜特爾特的“共同開發”等主張,也是建立在菲律賓擁有主權的基礎上的,這等於是為雙方的談判人為設置了前提條件,是中國不能接受的。由此可見,對於菲律賓政壇變動對於南海問題帶來的影響,中國還需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目前做出任何結論,都還顯得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