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瘋狂

不願做流氓,但仍要瘋狂。
個人資料
犯錯的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婆媳為何難和諧?因為全世界的婆媳都擰巴

(2016-05-05 19:23:47) 下一個

如果你經曆過了一件痛苦的事,是不是就能理解後來者?這種理論卻是不能運用在婆媳關係上的。有很多女人在經曆過婆媳相處的種種矛盾後,在她變成婆婆後,和自己的兒媳也一樣會產生各種矛盾。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這在婆媳關係中是不可行的話語。

  有人認為婆媳沒有血緣關係,感情基礎薄弱,也有人認為婆媳在爭奪家庭控製權,存在口舌意氣之爭。還有人認為,婆媳關係的症結在於,兩個女人為了爭奪一個男人的愛與關注,因此關係才會這麽格格不入。平心而論,這些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解釋有一定道理,可惜這些解釋都不能令人滿意。第一,公公跟婆婆一樣,跟媳婦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感情基礎,可為什麽公媳關係沒有像婆媳關係這麽擰巴?第二,假如兩個女人會為了一個男人而競爭,我們就有理由認為兩個男人也會為一個女人而競爭,這樣的話,翁婿之間應該也不怎麽好相處才是,可為什麽翁婿關係也很少像婆媳關係這麽擰巴?

家庭是不同家庭成員進化利益博弈的平台,進化心理學也許有助於理解婆媳關係的症結所在。不過,在從進化視角剖析婆媳關係之前,我認為有必要澄清另一個已有解釋的不足,因為這些解釋通常都暗示說婆媳關係具有中國特色。那麽,婆媳關係真的是中國文化中的獨有現象嗎?目前,至少有兩個實證研究的結果不支持這種假設。

全世界的婆媳都擰巴
2001年,德國進化心理學家尤勒(H.A.Euler)等人報告了他們的一項研究。他們要求被試評價自己的父母跟四位祖輩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被試普遍評價婆媳關係最差。在7點評分的量表上,母女關係評分5.49,父女關係評分5.16,母子關係評分5.03,父子關係評分4.71,母婿關係評分4.45,翁婿評分關係4.35,公媳關係評分4.03,婆媳關係評分3.75。2004年,來自美國的普渡大學的芬格曼(K.Fingerman)采用了新的研究對象研究婆媳關係。不要誤會,芬格曼研究中的被試是美國老年人,尤勒等人研究中的被試是德國大學生,但研究對象的新不是新在種族上,還是新在數據獲得的視角上。芬格曼要求43名美國老年人報告他們跟自己的子女以及子女配偶的關係,結果同樣發現婆媳關係評分最低。這意味著,婆媳關係的擰巴很可能是一種跨文化的普遍現象。在八對祖輩跟父輩的家庭關係中,美國人和德國人都認為婆媳關係最擰巴:無論是讓作為第三方的孫輩來評分,還是讓作為當事人的祖輩來評分,人們給婆媳關係的評分都最低。

進化心理學的解釋
因此,婆媳關係不可能隻是一種中國特色。那麽,我們該如何從進化的角度理解婆媳關係最擰巴呢?對於媳婦來說,她有四個長輩:自己的父親、母親,以及丈夫的父親和母親。在她跟這四位老人的關係中:第一,媳婦跟自己母親的關係要好於跟自己父親的關係,因為父親麵臨孩子是否是自己親生的問題,而母親沒有;第二,媳婦跟自己父母的關係要好於跟丈夫父母的關係,因為前者跟自己有親緣關係,而後者沒有。因此,要理解婆媳關係的擰巴,關鍵就是理解為什麽公媳關係會好於婆媳關係。
尤勒等人提出了一種“大逆不道”的假設,認為公媳之間存在性吸引。這是一個很致命的假設,因為公公跟媳婦扒灰的民間軼事也不少見。跟其他七組祖輩父輩關係相比,公媳之間是最有可能發展不倫之戀的,因為在其他的父輩祖輩之間,父母不會跟自己的子女發展性關係,而年長的母親也不會跟自己女兒的丈夫發展性關係,雙方誰都不是誰的菜。好了,至少在理論上,這種大逆不道的性吸引假設是成立的。那麽,有沒有證據支持這種性吸引假設呢?尤勒等人專門找了數百名大學生檢驗性吸引假設。根據性吸引假設,媳婦的生育力指標比如年輕漂亮應該跟公媳關係存在正相關,而且這種相關性應該高於其他七組關係中這些指標跟雙方關係的相關性。悲催的是,尤勒等人沒有發現支持這一假設的結果。

婆媳之爭是權、利之爭
此路不通,那我們現在該如何理解婆媳關係呢?客觀地說,目前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基於進化心理學的框架,我在這裏提出一種可能的思路,希望能幫助大家深度理解這一複雜的家庭關係。婆媳關係為什麽難以相處,因為婆媳之間要爭奪支配權。她們為什麽要爭奪支配權,因為她們的進化利益不一致,誰擁有支配權誰就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進化利益。而且,跟家庭中其他的祖輩父輩關係相比,恰恰是因婆媳之間的進化利益最不一致,因而才導致了婆媳關係最擰巴。
婆媳關係圍繞著一個男人進行,因為她們的進化利益都要通過這個男人來實現。對婆婆來說,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是讓兒子擁有盡可能多的後代。因為兒子跟自己有50%的基因是相同的,這就相當於兒子每掙10塊錢就有5塊錢是自己的,當然兒子損失10塊錢也就相當於自己損失5塊錢。婆婆跟自己兒子之間,在進化利益上具有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密切聯係。而為了實現婆婆的進化利益,兒子就需要擁有盡可能多的性伴侶,因為這是製約男性繁殖潛能的根本因素。

一個男人擁有的性伴侶越多,理論上他能留下的後代數目就越多,反之就越少。讓兒子把盡可能多的資源用在盡可能多的女人身上,這最符合婆婆的進化利益。不過,這種對婆婆最有利的策略恰恰對媳婦是最致命的。因為在媳婦這裏,對她最有利的策略就是讓丈夫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在自己身上,源源不斷地為自己和自己的孩提提供長期飯票。可是,按照媳婦的如意算盤這麽一來,丈夫用於家庭外擇偶的資源就少之又少微乎其微了,他就沒有足夠的時間、經曆和錢財用於跟其他女人發展婚外戀,也就沒法擴大自己後代的數量了。很明顯,這損害了丈夫的進化利益,當然也對婆婆的進化利益極為不利。問題的症結,相信讀者已經看得很清楚了:對婆婆來說最有利的策略對媳婦來說是最致命的,而對媳婦來說最有利的策略對婆婆來說是最不利的。這樣看來,兩個女人的關係能好,還真是奇了怪了。

那麽,我們該如何理解公媳關係好於婆媳關係呢?父親跟兒子的關係不確定,這意味著兒子每賺10塊錢,母親就會收入5塊錢,可父親很可能一分錢都撈不著,因為兒子可能不是他的。同樣,兒子損失10塊錢,父親也很可能一分錢不損失。這意味著,父親跟兒子之間缺少母子之間的那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密切關係。因此,兒子把所有資源投給媳婦而導致的擇偶機會成本,對公公進化利益的影響也較小。於是,公媳關係的進化利益不一致程度要低於婆媳之間,這也許是公媳關係好於婆媳關係的根本原因所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