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少人在微博或朋友圈都看到過類似的說法,“農戶為了達到讓鱔魚快速長大的目的,用避孕藥喂養鱔魚”、“養殖戶用避孕藥喂養小龍蝦,食用後危害人體健康”……就連最普通的“黃瓜”也成為了爭論的焦點,這些食物真的含有避孕藥?
黃鱔。網上一直流傳這樣的說法:“為了讓鱔魚快速長大,農戶對鱔魚采取了絕育措施以達到使其專心長膘的效果,絕育的手段就是用避孕藥喂養鱔魚。”其實,黃鱔用避孕藥增肥是偽科學,純屬謠言。黃鱔是一種罕見的具有性逆轉特性的魚類,幼齡時期全是雌性,產卵後逐步過渡為雄性,有部分黃鱔不會轉性。由於雌鱔要在繁殖環節消耗大量體能,生長速度受到一定影響,雄鱔少了這一環節的耗能,生長速度相對較快,體型上也比雌鱔偏大。事實上,之前已有水產養殖專家針對激素喂養鱔魚進行過科學實驗,結果顯示,飼料中添加激素的黃鱔一個月內的生長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黃鱔快約10%,但卻引發了大批死亡:激素劑量越高,死亡率也越高。這可能是因為,黃鱔吃了含激素的飼料後,導致體內代謝紊亂,增加了身體脂肪沉積,進而出現抗病力差甚至死亡的情況。對養殖戶來說,這10%的生長增速,無論從風險角度還是成本角度看,都劃不來。
小龍蝦。一則“養殖戶用避孕藥養小龍蝦”的傳聞讓大家談“蝦”色變。陳舜勝指出,這個說法也沒有科學依據,首先小龍蝦的生長周期很短,一般3個月左右就可以上市,並不需要催生;如果大量使用激素,會增加小龍蝦的脫殼頻率,使生長速度變慢,反而延長了小龍蝦的生長周期,所以養殖戶是不會這麽做的。其次,小龍蝦屬於低等無脊椎動物,高等脊椎動物的避孕藥對其根本沒有效果。另外,小龍蝦的性成熟期一般為8~10個月,也就是說小龍蝦上市時離繁殖期還早得很,根本沒有繁殖能力,養殖戶用避孕藥養蝦隻能徒增成本。
大閘蟹。近年來,有關大閘蟹的“緋聞”就沒停過。一則名為“養殖戶為催蟹快長投放避孕藥”的文章更在各大網站傳播。針對這一說法,陳舜勝給大家算了一筆賬,養蟹池塘最小為20畝左右,以在水中濃度1克/噸計算,整個池塘就得放13公斤的避孕藥,可以想象其成本有多高。事實上,大閘蟹屬於甲殼類水產動物,在海水裏出生、淡水裏成長,靠脫殼慢慢長大。每年10月份左右,在鹽水的刺激下,雌雄大閘蟹才會抱在一起交配,它們在淡水湖裏不會交配。不僅如此,養蟹人也會在大閘蟹成熟前按性別分裝在暫養箱裏。螃蟹一生需要脫殼19~21次,才能長大。大量實驗顯示,使用避孕藥或激素,打亂了螃蟹的脫殼秩序,導致“難產”而大批死亡,更可能引發綠藻繁殖,從而破壞湖中的生物鏈,造成更大損失。另外,蟹黃和蟹膏都是蟹的性腺,如果蟹吃了避孕藥,就會抑製性腺的成長、成熟。沒了蟹黃或蟹膏的大閘蟹美味將大打折扣。所以,從蟹的生長原理來說,喂避孕藥也是不可能的。
黃瓜。“不少頭頂黃花身上帶刺的黃瓜,都是抹過避孕藥的,以此保持黃瓜花不敗,長期食用這類美容黃瓜,將會導致不孕不育。”對植物而言,能夠調節生長和生理狀態的是植物激素,而避孕藥屬於動物激素,兩者存在化學結構、受體類型、作用方式等根本性差異。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給植物施加動物激素後能起到該激素在動物體內的作用。植物自身產生的或農業生產上使用的“植物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與醫療上使用的避孕藥都毫無關係。所謂“頂花帶刺”的黃瓜,指的是果實處於發育初期,花朵尚未脫落的黃瓜,此時黃瓜口感鮮嫩。不過,處於發育初期意味著果實無法充分膨大,影響果重和產量。因此,種植者通常會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就是植物激素來調節果實發育狀態,這的確可以使黃瓜在較為充分的膨大後依然能“頂花帶刺”。黃瓜常用的生長調節劑是氯吡脲,在美國、日本都有登記使用許可。實驗證明,推薦用法用量下,氯吡脲在果實和土壤裏的殘留量都很少,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在美國環境保護機構的新化合物登記信息裏,氯吡脲也被標明對人和環境無害。“過量”使用不但不能使效果更好,反而會導致果實畸形,所以不買果形怪異的黃瓜就能避免這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