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其注冊已有些時日的微博賬號上,發出了第一條中英雙語長微博,一下在中國網友中炸開了鍋。大家都迫不及 待想和這位智商爆表的科學家聊天做朋友。據統計,在其發出第一條微博後的一個小時裏,粉絲數已經突破30萬,完勝許多大V。網友們的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 綿綿不絕:“媽呀!我和霍金交流了,雖然是單方麵的,這將是世紀性對話。”“關注了您的微博我感覺連接了宇宙。”“霍金第一條微博,比什麽錦鯉都強!”
霍 金是誰?問這個問題,就好像如今問“阿爾法狗是啥”一樣不遭人待見。奇點理論、黑洞、弦論……對於這些高深的物理名詞不懂不了解還情有可原,但《時間簡 史》《果殼中的宇宙》你總聽說過吧。此外,說霍金是當今世界上的理論物理學家中,最樂於也最善於跟公眾溝通交流的一位,這個評價恐怕不為過。早在成為“網 紅”之前,霍金演過電影、出過唱片,實打實的影視歌三棲明星,公眾演講時常流露段子手氣質。愛因斯坦可能隻會讓你心生敬畏,至於霍金,那叫科學界的搖滾明 星。
科學研究要求嚴肅與嚴謹,對於科學家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智商爆棚因而拒人千裏之外。但網紅的煉成,則需要跟群眾打成一片,讓 崇拜者產生“在一起”的感覺。霍金身上,完美地集合了這兩點。而作為公眾人物的霍金,與作為科學家的霍金,其實是兩碼事。他的“走紅”,除了科學成就,恐 怕還有外界對於“漸凍症”患者的好奇———無論心智上,還是身體跟私人生活上。不信你看世界上那麽多卓有成就的科學家,為什麽進入好萊塢法眼並拍成電影的 那麽少:《美麗心靈》拍數學家納什,因為他失常了,《萬物理論》拍霍金,因為他困頓於“果殼”中卻心懷宇宙,還離過兩次婚。
因此, 科學研究是一回事,公眾理解力、流行文化、偶像崇拜與名人效應,又是另外一回事。對科學家工作的評價,超出普通人的見識與能力之外,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流 行文化的脈絡中來理解科學家的———他們不是知識和智力天才,而是名人和公眾人物。而且,我一直都很懷疑,對科學家的崇拜,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社會上的科 普水準、激發青少年的科學熱情。霍金以及其他科學巨人的成長史證明,天才的人物及其工作不是激發出來的,而是需要先天的稟賦,加上將此天賦慢慢燉煨出成就 的環境、製度和文化,再加一點運氣。
霍金上微博,網友中最牛掰的一句話是“大家如此積極關注霍金的微博,好像關注了離宇宙最近的 人,自己也會變聰明似的,於是我也默默關注了”。這跟到名山名刹,默默摸摸彌勒佛的肚皮,沾一沾靈氣,沒什麽不同吧?其實關注者在霍金微博上得到的信息, 不見得比從新聞上知道得更多。日複一日索然無味的生活中,把霍金存在自己的手機裏,有一種從庸常裏仰望星空的感覺。在知識上,你我離霍金的距離恐怕要以光 年為單位,但現在你隻要上微博,就能和霍金在一起,妥妥的。
你以為你愛的是科學,其實你愛的是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