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鐵路合作似乎又出了點波折。西方媒體報道說,泰國交通部長阿空25日表示,泰國不再謀求中國對連接曼穀到嗬叻鐵路項目的資金支持,選擇自己為該項目籌措資金。報道說,阿空談到希望中國提供“考慮中泰關係的友好利率”,另外泰國對該段鐵路的估計造價為1700億泰銖,而中方的造價評估為1900億泰銖(5泰銖約合1元人民幣)。
報道還說,這一波折將會導致泰國這段鐵路動工的推遲,最新情況是25日晚上泰國總理在電視上說,預計7月份就能動工。
中泰兩國就貸款利率沒有談攏,就鐵路的造價也還有一點分歧,這樣的好事多磨大概不值得意 外。印尼的雅萬高鐵由中國公司承建,在印尼總統參加奠基典禮之後還曾出現“開工文件不全”造成工程“暫停”的事情,後來又“複工”了。東南亞的情況不同於 中國國內,出現各種節外生枝的幾率看來蠻高的。
對於這種現象,中國方麵大概需要抱一顆平常心。比如中泰合作建鐵路對雙方有利,由於鐵路是建在泰國國土上的,對泰方的好處顯然不會小於中方能夠從中得到的利益。既然互利共贏的格局如此確定,中方在出現問題時就不該比泰國方麵更著急。
中泰是友好國家,但對於這麽大的項目,兩國還需“親兄弟明算賬”。共建鐵路不是中國對泰“援助項目”,而是互利的項目合作,中國能夠對泰給予優惠的幅度必然有底線,這個底線是不能被政治考量突破的,這一點一定要讓泰方十分清楚。
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這是中國發展對外合作的總姿態。然而“一帶一路”的每一個具體項目都需符合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規律,這個原則也需相關國家同中方一起尊重並維護。
從雲南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一旦建成,必將促進沿線所有國家的經濟發展。要防止某個國家認為中國有更多為建成這條鐵路著急的理由,認為這可以成為它們在與中方談判中提高要價的籌碼。
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產能不足,而中國的產能相對過剩,形成了天然的互補。要讓這種互補通過一單單商業合同發揮出來,惠及所有相關國家的人民。這個過程不是“超級計劃經濟”,而應形成活躍的跨國市場合作。這當中利益博弈無可避免,而中方對自己利益的堅守是不可缺席的要素。
另外需要考慮的是,如果中方對泰方做出超“最惠國待遇”的讓步,那麽中方的利益底線就將被全麵突破,其他的鐵路合作者必將競相加碼,不斷刷新要價。中方不後退的這個考慮需要讓泰方充分了解。
阿空25日同時表示,泰國仍計劃在修建這條鐵路上與中國合作,包括購買中國生產的列車,使用中國的信號係統,雇中國工程師承建這條鐵路等等。這也說明雙方就融資利率沒談攏,並不影響彼此合作的大格局,更不會因此而影響中泰關係。
東京有的輿論機構對中泰鐵路合作又生插曲頗為興奮,日本作為中國在東南亞投資的主要競爭對手,有這樣的輿論呈現十分正常。但日本人怎麽說並不重要。我們早已習慣日本因素的攪和,完全不必要將日本的競爭作為我們規劃對外合作的一條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