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瘋狂

不願做流氓,但仍要瘋狂。
個人資料
犯錯的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明清時期的太醫院在哪裏

(2016-03-13 19:33:22) 下一個

  戶力平

  隨著電視劇《女醫明妃傳》的熱播,太醫院和古代女醫官等話題也吸引了很多人的視線。曆史上真有“譚允賢”其人嗎?明清時期的太醫院設在哪兒?明代“醫聖”李時珍在太醫院任過職嗎?

  明代太醫院曾設在東交民巷西口

  清代太醫院舊址在地安門東大街

  太醫院是古代的醫療機構,掌醫藥,主要為宮廷服務。北京設置太醫院始於金代,元明清三代沿襲。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之初,利用舊有官舍作為各衙門辦事的處所,但多散處城區,雜然無序。明正統七年四月(1442年5月),始在大明門(清時稱大清門,位於正陽門內)東側新建多處官署,太醫院署也在這裏修建。清廷定都北京後,太醫院仍設於此。其確切地點是天安門前的欽天監之南,禮部正東,即現在的東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據《清代宮廷史話》載:太醫院有大門三座,均向西。對麵是照壁,有黑漆書寫“太醫院”三字的朱色立額。大門前為門役的住房。署內有大堂五間,其中懸掛著康熙禦賜院判黃運詩:“神聖豈能再,調方最近情。存誠慎藥性,仁術盡平生。”大堂左側,有南廳三間,是禦醫辦公的處所。大堂右側是北廳,後麵是先醫廟,門稱“欞星”,內門稱“鹹濟”,殿名“景惠”,南向,殿內供奉著伏羲、神農、黃帝的塑像,有康熙禦書“永濟群生”匾額。先醫廟外北向者為藥王廟。太醫院之所以設在這裏是因為附近衙署較多,且距紫禁城很近,便於為皇室及官員看病。太醫院除院使、院判人數較為固定外,禦醫、吏目、醫士等人數曆朝添裁不定。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辛醜條約》,把東交民巷劃為使館區,其範圍內的清廷衙署不得不全部遷走。因太醫院一時找不到新去處,隻得暫借東安門大街禦醫白文壽宅。不久,太醫院又暫移至北池子大悲觀音院。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太醫院在地安門外皇城根另建新署。民國時太醫院被遣散,院址改為學校,如今尚有遺址可尋。

  曆史上確有女醫官“談允賢”其人

  但朱祁鎮二次登基五年談允賢才出生

  電視劇《女醫明妃傳》“譚允賢”的原型是明代女名醫談允賢,但“譚允賢”與曆史上的談允賢出入很大。談允賢是明代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無錫)人,天順五年(1461年)生於中醫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其祖母對醫藥也十分精通。“天順”是明英宗朱祁鎮經奪門之變二次登基後的年號,也就是說,朱祁鎮二次登基五年後談允賢才出生;而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生於宣德三年(1428年),卒於天順元年(1457年),也就是說,談允賢來到這個世界時景泰皇帝朱祁鈺已經離開人世5年了。所以,劇中談允賢和朱祁鈺、朱祁鎮兩位皇帝的情感糾葛純屬“戲說”。

  談允賢自小聰慧好學,她的祖母去世前,將一生所收集、編寫的藥方病理都傳給了她。她在醫學上有極高造詣,是中國古代四大女醫(西漢義妁、晉代鮑姑、宋代張小娘子、明代談允賢)之一。據記載,談允賢婚後不久患上氣血失調,於是就自我診治、試藥,後來生育了三女和一子,每當子女有病,她都親自為他們診治。祖母去世後,談允賢正式行醫。尤其是為女性治療婦科疾病,每每獲得奇效。

  由於醫術精湛,談允賢行醫幾年之後便名聲遠揚,並傳至京城。明代民間精通醫術的婦女漸多,朝廷規定,由衙門選取其中佼佼者到司儀監禦醫處會選,選中的入官冊,以備召用,許多民間女醫都以此為榮。談允賢被應招入宮,並多次為皇後、妃嬪等女眷看病施藥,由此被掛名於太醫院。

  談允賢對婦科病理潛心研究,根據祖母傳授的醫理和自己的臨床經驗,寫成了《女醫雜言》,主要記載婦科病案,是我國古代很少見的專科醫案書。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談允賢病逝,享年96歲。據傳,嘉靖皇帝還曾特賜金匾一塊,予以旌表。

  李時珍曾於嘉靖三十八年任太醫院“院判”

  一年後辭職回到故鄉蘄州編修《本草綱目》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也與太醫院有過一段淵源,他曾在太醫院任職一年多。據《李時珍傳》記載:李時珍祖籍湖北蘄州(今湖北蘄春縣),出生於中醫世家,祖父是“鈴醫”,父親也是當地名醫,他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朱英燎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即主管王府的醫療保健。

  嘉靖年間,朝廷下了一道詔書,要在全國選拔一批有經驗的醫生,填補太醫院的缺額。楚王見李時珍醫術高超,便推薦他進京。李時珍也認為北京是京都,那裏不僅聚集了全國重要的醫藥書籍,還可看到更多的藥材,對自己研究本草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於是接受了楚王的推薦,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從武昌來到北京。

  李時珍進入太醫院後,任“院判”之職(正六品),主要負責太醫院供應宮廷醫藥與禦醫配置。

  李時珍任職不久,就發現太醫院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而當朝的明世宗朱厚熜是一個昏庸透頂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長生不老的仙丹藥。太醫院中的醫官們為了迎合嘉靖皇帝,不僅向全國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時還翻遍了曆代本草古籍,企圖從中獲得長生不老之藥。有人說“久服水銀,可以長生不死”;有人說“煉食硫磺,可以長肌膚益氣力”;有人說“靈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以自己對中醫藥的研究,斷定這些都是無稽之談。他誠懇地向嘉靖皇帝進言,請皇上別再服食丹藥。嘉靖皇帝大為不滿,從此李時珍在太醫院受到排擠,有職無權。但賦閑下來後,李時珍正好有時間通覽太醫院所藏醫書。他經常出入於禦藥庫、壽藥房,認真仔細地比較、鑒別全國各地的藥材,特別是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使他大大開闊了眼界。此外,他還尋訪了京城著名的藥店,如位於菜市口的鶴年堂等,據傳還到西山一帶采集草藥標本,從而使他對修編本草有了信心。一年後,李時珍感到太醫院實在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特別是不願與那些庸醫們為伍,便以病為由向“院使”(相當於院長)提出辭職,打算回鄉修編本草之書。

  辭呈很快得到批準,李時珍從北京回到了故鄉蘄州。雖然他在太醫院任職隻有短短的一年多,卻使他編修本草獲益頗多。此後他曆時近30年,幾易其稿,終於在6l歲那年編成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

  樂顯揚曾任太醫院八品“吏目”

  康熙八年辭官創辦“同仁堂”

  說起樂顯揚,可能不被人們所熟知,但提起“同仁堂”,可謂家喻戶曉,樂顯揚就是“同仁堂”的創辦人。據《同仁堂史話》記載:樂顯揚生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祖籍浙江寧波府慈溪縣(今江北區慈城鎮),為中醫世家。清初他在皇宮太醫院出任出納文書的“吏目”(從八品)。在太醫院的那段日子,樂顯揚目睹了宮廷內部的爾虞我詐和一些官僚的腐敗行徑。

  有一年,京郊大興縣水患成災,朝廷撥救濟款賑濟災民,並令太醫院為災民看病,戶部官員發放錢兩。可太醫院和戶部官員私下裏層層盤剝,發到災民手中的藥和銀兩不足朝廷撥付的十分之一,百姓怨聲載道。有個“院判”竟將賑濟災民的幾百斤藥品倒賣給京城一家藥鋪,從中撈得不少銀子。而一位戶部右侍郎(從二品)到了大興縣衙後,不聞不問災情如何,而是大吃大喝、賭博行樂。

  看到官場上的腐敗,樂顯揚暗自思量:一個良醫勝過一群貪官,隻有良醫用藥才能給眾多窮苦百姓帶來生存的機會。

  康熙八年(1669年),樂顯揚辭官回家,開始為百姓治病。最初隻為病人診脈、開藥方,漸漸地他感到應該有一個藥室,既能開處方,又能拿藥,既可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藥技術得到應用。經過幾個月的籌備,樂顯揚的藥室終於在前門外西打磨廠開張了。他認為“同仁”二字“公而雅”,於是藥室得名“同仁堂”。自創辦以來,一直尊奉“古以養身,可以濟人者,唯醫為最”的祖訓,由此使“同仁堂”久負盛名,載譽達三百年之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