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世界這兩天都在談論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事件,觀察家們的看法可以大體歸納為兩點。一是俄羅斯采取某種報複的可能性很大,局勢的不確定性明顯。二是局勢整體上仍存在較大的可控性,俄土相互激烈報複並最終升級為北約與俄全麵對抗的概率極低。
俄與北約近年關係走差,西方對它的擠壓與它的反彈形成多條拉鋸戰線。但這樣的持續緊張在土敘邊界以這種形式爆發出來,是大多數人沒想到的。土耳其究竟是“闖了禍”,還是它的行動對北約來說出現得“恰逢其時”,這是個很微妙的問題,答案恐怕也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看清。
土耳其算不上北約裏的“車馬炮”,但它卻“將了莫斯科一軍”,讓普京煞是難受。俄接下來如何出招,將影響事情的走向,也影響這一突發事件的曆史定位。
很多人相信,這件事“最終鬧不大”,到頭來將作為“俄土事件”結束。這種觀點的依據是俄與北約之間雖互相看不順眼,但都不想彼此敵對。對北約的盟主美國來說,俄已難構成長遠的頭號戰略威脅,深陷於與俄對抗並不斷消耗自己的實力,它這方麵的積極性在走低。對俄來說,它在盟友很少的情況下與北約攤牌顯然力不從心。
從烏克蘭到敘利亞,俄與西方摩擦不斷,但雙方在底線周圍的小心翼翼相當明顯。
然而土耳其這一巴掌打得相當重,讓整個俄羅斯社會都感受到了恥辱。普京如果毫無作為,這不符合威權政治的基本邏輯,其後果是他很難承受的。因此盡管俄土昨天的說話調門都有些降低,但俄以某種方式報複土的可能性仍相當高。
俄如果“還手”,其幅度最有可能是讓土耳其也產生痛感和蒙羞感,但對土的深度損害有限。北約召開緊急會議、發表譴責聲明,再做些緊急部署就夠了,用不著必須以北約名義對俄做額外軍事反製。
那樣一來,俄羅斯的麵子就大體保住了,北約顯示出世界軍事老大的派頭,土耳其會“先得便宜後吃虧”,在它與俄之間拉個平手。整個事件將會作為俄與北約摸索新邊界打下的又一界樁。
至於俄采取什麽具體手段報複土耳其,不排除它會找機會也打下一兩架土耳其戰機,或者支持敘利亞及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武裝。後一招的輕重程度可以調控,不至於有不可控的劇烈爆發。前一招將是空中的糾纏,屬於對土“以牙還牙”,與攻擊土耳其地麵設施還是大不一樣。
當然局勢還可能有其他走向,比如歐洲有影響的力量直接出麵調停,給俄羅斯鋪一個體麵的台階,領莫斯科不與土冤冤相報的情。如果西方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恢複同俄的關係,放鬆對俄的製裁,用以“獎勵”它在遭戰機擊落之辱後的克製,那將對莫斯科有一定吸引力。
現在不是俄與歐美關係最緊張的時候,雖然西方懷疑俄在敘利亞打擊IS“有私心”,但最近兩個月的敘利亞更多是拉近了俄與西方的關係。法國正熱衷讓世界大國組成反恐聯盟,在土擊落俄戰機後,歐洲的輿論並非一邊倒站在土耳其一邊,而顯出不同尋常的“多元”,這說明回旋空間很可能存在。
然而能不能抓住每一個機會和線索,變擊落俄戰機的“壞事”為“好事”,那要看北約尤其是美國的真實態度了。如果它們不想把俄羅斯擠得太狠,和它們就是要狠狠羞辱莫斯科一下,後續情況將完全不同。
擊落戰機危機如何解決,或許將是北約與俄相互恨到什麽程度,以及它們彼此還有沒有最後一些溝通力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