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

人生如旅,藝術如夢。駐足回望途經過眼雲煙,談笑分享彈指一揮間。
正文

洛杉磯蓋蒂中心一瞥

(2016-03-25 17:29:45) 下一個

洛杉磯蓋蒂中心一瞥

                      

生命短暫,藝術永恒。

“一個不愛好藝術的人,是一個沒有完全開化的人。”——蓋蒂

到洛杉磯不僅僅隻是去參觀好萊塢和迪斯尼,特別是作為藝術家,不去造訪蓋蒂藝術中心還好意思說自己去過洛杉磯嗎?

如同電腦時代的比爾蓋茨成為美國首富,在上世紀50年代石油大開發時代,石油大亨保羅-蓋蒂(J. Paul Getty 1892-1976)曾為美國首富。

這位首富日常生活極為節儉,被稱為“世上最富有的吝嗇鬼”。 其平生隻有兩大愛好:女人和藝術品。 可惜女人不能如藝術品那樣收藏,真要收藏起來,蓋個大觀園,讓那麽多女人住在一起肯定要出亂子不可,所以基本還是丟棄的多。

蓋蒂把他的財力幾乎全部投入藝術品的收藏中。 但對他的女人們卻竭盡吝嗇,從這點而言絕對比不上國內貪官。 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蝸居》,感覺國內的貪官對女人好有情有義的。 而當這位美國昔日首富於1976年去世的時候,不少曾經跟他有過交集的女人一個接一個跳出來潑水:哪知道這吝嗇鬼如此有錢!

蓋蒂一生收購收藏有近5萬件世界各地藝術珍品,1976年去世時悉數捐出由蓋蒂中心非盈利機構處理,曆時20年在洛杉磯聖塔莫利卡(Santa Monica)山脈上建成一座舉世聞名的美術博物館。 這個號稱全世界“最富有的博物館”,在旅遊顧問網TripAdvisor上洛杉磯474個旅遊景點中排名第1,在全世界美術館中位列前5至前10,在美國美術館藏品排序中名列第四(前三分別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和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在早春二月的一個明朗陽光的上午,我驅車前往參觀。

美術館座落在山上,山腳下有專為參觀美術館的觀眾建立的停車場。把車停好,乘電梯上到地麵,有專門的指示牌指引在乘坐免費上山的專列輕軌排隊。

停車收費15美金,這便是參觀美術館的所需的全部費用。因為乘坐輕軌上山和館內參觀都是免費的。 如果有洛杉磯遊人開車把你送到停車場,然後到鍾點前來接你,那你便是可以享受全程免費到此一遊。

火車上山了。

火車到站了。

蓋蒂中心藝術藏品極為豐盛,從古希臘、羅馬到中世紀拜占庭手抄本,從文藝複興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到近現代梵高和畢加索的作品,各個藝術時期代表藝術家作品應有盡有。 僅古希臘和古羅馬這方麵的藏品,在美國僅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可以與之匹敵。

入口處台階上有20世紀法國偉大雕塑家馬約爾的雕塑,由於前麵被圍起來準備什麽活動,隻能從背後照啦!

蓋蒂作為藝術收藏家,不僅僅是因為他腰纏萬貫可以一擲千金用於藝術收藏,更在於他自己便是一個研究藝術曆史的專家裏手,他曾經親自寫作出版過有關藝術曆史和理論的書籍。 所以他的收藏處處顯示出其專家內行的獨到眼光。  這點跟近兩年中國出現的那些錢多人傻的收藏家有著天壤之別。

今天就主要參觀19世紀這座樓啦!

19世紀初的歐洲畫壇,是由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爭鬥掀起的新篇章。

法國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洛瓦的作品當然不會少的喲!

浪漫主義的美學特征便是將美與醜的衝突納入藝術表現中來,文學上有雨果描述的《鍾樓怪人》將卡西莫多與愛絲米納達同匯一爐。 德氏更是在其代表作《西奧島的屠殺》中直接表現血淋淋的衝突,惹得古典唯美主義評論家們大呼:“這不是西奧島上發生的屠殺,這是對美術的屠殺。”

這幅描繪西班牙鬥牛場的畫麵亦充滿同樣的血腥。

你小子玩雙飛,當心紀委給你“雙規”!

這是法國畫家浪漫主義畫派先驅傑利科的作品,他和德拉克洛瓦兩人推動了浪漫主義繪畫運動,雖然有時顯得過分浪漫了一點,但對藝術的發展及與古典主義的博鬥中功不可沒。

法國畫家普呂東是帶有浪漫色彩的古典主義畫家。他的畫,甚至讓我感到嚴重影響到30年後德拉克洛瓦所繪的《自由女神引領前進》。

                                      

德國浪漫主義先驅畫家弗裏德裏希的作品。總感覺他的畫上籠罩著一層神秘主義色彩。

記得在德國漢堡美術學院留學時,我的導師-漢堡美術館館長列平教授在閉館的時間陪我去館中參觀,在弗氏所繪一幅站在海邊觀海的背影前,導師大喊一聲: 轉過身來! 可惜畫中人沒有理睬偶導師的吆喝,依然呆站那裏不動。

作為浪漫主義的對立麵——法國19世紀新古典主義大師的作品在蓋蒂也有收藏。 這是19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學院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布格羅的作品《一個年輕的姑娘在自我抵禦情欲之神厄洛斯的進犯》

利奧麗娜 Leonilla  這位出生在俄羅斯的美女公主、世紀美人,由德國古典主義畫家winterhalter溫特豪特(不知怎麽搞的,這位畫家現在這麽變成著名的洗碗機品牌了?)在法國巴黎為其描繪的肖像,怎麽樣?不僅高大尚,而且特有女王份。 咱們的冰冰女王要繼續努力向利奧公主學習哦!

詹姆斯-提索是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新古典主義代表人物之一,曾師從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門下。 在他情人凱瑟琳-牛頓去世前,他的繪畫主題是:鎖定漂亮時尚女人。 他所謂:巴黎女士乃香格裏拉之源。 貴婦人身後的日本屏風可以見出,19世紀中葉以來,日本東洋風對法國時尚界的影響。

這是19世紀下半葉法國現實主義繪畫藝術代表人物庫爾貝風景畫作品《岩洞》。 庫爾貝曾經是個狂熱的革命份子,參加過巴黎公社,擔任公社藝術委員會最高領導一職,後來巴黎公社失敗,政府秋後算賬要庫爾貝個人承擔摧毀凱旋柱的損失費用,沒辦法,庫爺隻好選擇逃亡。 庫爺除了畫裸體女人屁股過大讓人接受不了(這看來隻是革命藝術家的個人偏好),其實他的風景畫還真的是蠻不錯滴。

法國巴比鬆大師科羅的畫總是讓人喜歡讓人“憂”,我說的“憂”,是說他的風景畫總是帶有點滴憂鬱而朦朧的情調。

巴比鬆鄉土大師米勒,描繪日出而耕的辛勤的農民是那樣沉重。

前些年,紐約百老匯上演一部由馬克吐溫撰寫的喜劇《他死了沒有?》便是描寫這位畫家,曾經極不得誌畫作無人問津,他的幾個朋友想出了個餿主意,在巴黎報刊登啟事:說有畫家米勒因病忽然去世,所剩畫作有限,欲購從速。  通常,收藏家收藏了某在世畫家的作品之後,下一步便是等待並盼望著畫家早死。  啟事登出後,米勒畫作便被一搶而光。   然而,米勒其實並沒有死,躲在巴黎鄉下巴比鬆繼續作畫。 因此每過不久,便有人聲稱發現已故畫家米勒生前“作品”,不久便引起幾位收藏家的疑惑:這位米畫家到底死了沒有?

英國19世紀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米萊斯畫作,描繪的是一位著名的中世紀騎士為解救自己的兩個愛女而拿出自己所以珠寶財物,據說是體現出維多利亞時代的精神。 維多利亞時代有一句流行的口號:回到中世紀。新哥特式藝術應運而生。

美國肖像畫家薩金特似乎特別喜歡畫穿白衣的貴婦,兩年前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看到其代表作品《白衣女人》,這不,在蓋蒂中心又見另一位白衣婦女,反正都是貴婦哦!

英國19世紀著名風景畫家透勒的作品,他的為其巨幅油畫而起草的小幅水彩畫其實也很不錯的,當然維多利亞時代的家庭教師大多會畫水彩畫,簡愛就會。

出身在德國的瑞士象征主義畫家阿諾德·勃克林(Arnold Bocklin)的作品,描繪的是早春二月。感覺神秘兮兮的。

來到了19世紀印象派展廳了,這是最令人神往的地方。

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描繪塞納河日出的印象。 他有一幅同類畫作《日出的印象》,在拿去參展的路上臨時起的名字《日出的印象》,便被藝術評論家拿來為他們這種外光寫生派命名為}印象派”。

印象派從嚴格意義上而言應該被稱為“外光派”,畫家熱衷直接到大自然裏去描繪陽光和空氣。 他們對題材與否並不過多關注,一個稻草堆也能不斷描繪。

印象派大師雷諾阿有句名言:在陽光下,乞丐的茅屋和國王的宮殿一樣輝煌。

莫奈描繪的盧昂大教堂,每過兩小時便換一幅描繪,因為光線已經發生了變化。

另一位印象派大師畢沙羅的風景,陽光下,母親在給愛子理發。

印象派大師德加為其描畫的芭蕾舞女所做的小型雕塑。

 

後印象派高更的作品。這位巴黎銀行家,愛好繪畫,忽然有一天辭別巴黎的妻子和家人,前往太平洋的法屬殖民地大希地島,找了個土著女人結婚(也不知道有沒有在當地民政局登記),從此他的畫上滿是原始主義的意味。

塞尚的《靜物》。塞尚被藝術評論家稱為“現代藝術之父”,其對描繪對象結構的研究,對日後20世紀立體派等都產生影響。

令人流連忘返的凡高名畫《鳶尾花》,可憐的梵高,這位一生不走運的大師生前隻賣出過一幅作品價值10美金,現在僅這幅蓋蒂中心所藏畫作便價值1億美金之巨。

走出展覽館,來到依山而建的庭院去遙望藍天。

不能不提到蓋蒂藝術中心的建築設計,是出於大師手筆的傑作。

蓋蒂藝術中心設計者——理查德·麥耶,是現代建築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建築界的“五巨頭之一”。 早年曾受法國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的影響。

麥耶注重“順應自然”的理念,建築材料表麵采用白色,以山地綠色的自然環境襯托,讓人有種清新脫俗之感,白色簡約的幾何形體建築與周圍環境和諧共生。

置身在依山環抱的建築空間,忽然領悟到德國美學大師在評論古希臘藝術最優美的品質時說的一句話: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設計曲線的流動,伴隨著天空白雲的飄動和參觀展覽的人群的流動,神馬叫和諧社會,什麽叫天人合一?這就是。

露台上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整理一下思路。

花園平台咖啡廳的廊柱趕腳似來到了希臘雅典的神殿。

藍天映照下的山上庭院真滴好美。

庭院和屋頂花園據說是由兩位頂級園林師共同設計的。沒有直升飛機,不然拍個航拍俯視看全景那才一級棒呢!

庭院處處有雕塑大師的作品。

超現實主義大師馬格利特的作品有種被稱之為精密、神秘的現實主義,或魔幻現實主義風格

不斷有組團旅遊前來的參觀團,感覺洛杉磯華人旅行社組團到此一遊的很少,反正我沒有見到。

去美術館餐廳吃午飯,更多的是想體會美術館餐廳的裝飾藝術,跟紐約現代美術館餐廳比較一下如何?

美術館餐廳彌漫著高大尚的氛圍,人們竊竊私語,談論著梵高,談論著畢加索。

反正已經是洛杉磯市民了,不需要象外地來的遊客那樣急於跑反,所以沒打算一次就把各個時期的展品參觀完,以後反正前來參觀的機會多的是。

就這樣結束了蓋蒂中心的首次之旅,乘輕軌下山了。

蓋蒂,下次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梵庫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obato' 的評論 :
哈哈,你說的對,是雨果,巴爾紮克是批評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是浪漫主義派。
robato 回複 悄悄話 描述鍾樓怪人的不是巴爾紮克,是雨果。
yamyam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有空會常來拜訪。
梵庫寧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各位點評,蓋蒂中心一次是看不完的,除了蓋蒂中心必須再去以外,Getty Villa 也必須去哎!
一師是個好學校 回複 悄悄話 去了馬裏布的那個莊園沒有?
小小豆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您,下次去,繼續寫,在下因為不懂藝術,所以從沒有動機去參觀,見您這麼詳細説明,舒服的午後閱讀,比親自走一趟更得益,感恩。
wangzizi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你的講解,能隨你一同參觀就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