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辦畫展
我的畫展開幕式時間為星期六下午3點,我當時搞錯了時間以為是兩點開始,所以1點半就我早早從賓館打的前往。
車在沿密歇根湖大道疾馳。
當車行在湖畔大道時,我忽然流露出一種莫名的感動:在如此寒風嗖嗖的日子裏,居然看到不少沿湖畔跑步的人! 鳳凰衛視的竇文濤先生說,他到美國印象最深的便是看到大街小道上常常看到有美國民眾在跑步。 但最是難得, 這裏,在風之都芝加哥,迎著密西根湖刮來的東北寒風疾跑,這現象是不是更 體現出一種“美國精神”?
再次來到了教堂,再次感受到教堂門外洋溢著的聖誕氛圍。
進得門廳,已經有一批早到的參觀者。
詹森牧師頗為自豪地對我說: 我們教堂因為有你的作品在,已經成為一座“美術博物館”了。 教會秘書麥德林女士也告訴我,已經安排了周邊社區一些中學組織前來參觀。 嗬嗬。
放兩幅作品在這裏,各位看官可以看清楚點喲!
講壇前布置了我的作品,為明天教會崇拜所營造出的一種特別的氛圍:
熱心的小觀眾:
我挺喜歡這座教堂的彩色玻璃畫,真的象個美術博物館呢!
這幅彩色玻璃畫表現的是偉大的音樂家巴赫:
教會的琴師在彈奏管風琴。這讓我想起了曾經前往貝多芬家鄉波恩他所侍奉的一座教堂參觀,當年貝多芬也是這樣,常常在他的教會彈奏管風琴。
讓我吃驚的是:在這座著名的路德堂裏,我竟然看到了前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塑像!
這是教皇若望23世(1958-1963在位),他所開創的“天主教革新”對當代基督教世界影響深遠,特別是他力主推進的“梵二會議”(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成了世界基督教會新時代的開端。
而這裏是路德會堂,教堂的講壇上刻有馬丁路德像。 這位曾經與羅馬梵蒂岡誓不兩立的馬丁路德,今天在這座教堂裏與20世紀的羅馬教皇穿越時空麵對麵地注視著。
教堂的彩玻畫也有一幅是表現表現馬丁路德的。
馬丁路德是16世紀宗教改革的領袖,1517年他的著名的95條政綱強烈反對梵蒂岡為重建聖彼得大教堂而在歐洲各教區向平信徒收取“贖罪卷”的惡行。 當時在德意誌一些地區,遭受灰死病的侵擾,無力繳納贖罪卷,為此,馬丁路德憤怒地說:作為教皇,應該寧可讓聖彼得堂化為廢墟,而不能作為牧羊人去扒羊的皮,喝羊的血。
馬丁路德所創立的基督教新教,亦稱“protestant”即"抗議者”。
如今,時代不同了,在芝加哥同一座路德會的教堂裏,馬丁路德與教皇遙向對望,他們攜手共創和諧社會。嗬嗬。
開幕式來了很多嘉賓,我也作了一個英文演講,受到了來賓的歡迎。
雖然我不好意思拿出手機拍照,隻是在開幕式結束後私下交流時拍了幾幅。
這是芝加哥退休教授大衛亨瑞先生:
其實我之所以此次在芝加哥舉辦個展,全憑亨瑞先生的推薦。 他去年夏天前往威斯康辛州著名湖畔風景區“門戶縣”Door County度假時,在密歇根湖畔半島上流連時不期發現一座東方畫廊在舉辦我的畫展,他因此產生很大的興趣。回芝加哥後便極力向該教堂的牧師推薦。 詹森後來便委托他全權代表教會與我聯係。
但是到了11月初的時候,忽然接到亨瑞先生一封有點傷感的來信,他病了,現在醫院做手術。I am sorry not to have responded before now. I was hospitalized for surgery this past week and am just now able to look at email.
我立即發信去表示安慰,祝他早日“康複”。
但第二天便接到他的回複:
I am sorry to have to report that my recovery will be slower than originally anticipated. I will no longer be able to take an active part on planning the exhibit.
我很抱歉地通知你,我的恢複遠比期望的要慢,我已經不能再介入這個展覽計劃的任何工作了。
後來,從詹森牧師那裏得知亨瑞先生又接著做了第二次手術。是腫瘤!
我非常難過,但萬萬沒想到的是: 亨瑞先生居然出現在我的畫展開幕式上!
詹森牧師告訴我,亨瑞先生為了能參加我的畫展開幕式,在醫院提前做了一個星期的準備,原先醫生是不讓他外出參加任何活動的。
我感動的心都在流淚,,,
天已經漸漸地暗下來,我去教堂那邊的展廳,看到一對年輕的夫妻抱著可愛的小女兒仍然流連在我的畫作旁。他們看到我來了非常高興!
藝術是表現美,是表達愛。
為了那些真心熱愛我的藝術的人,我一定不會放棄自己的畫筆。
我會永遠畫下去。
因為——
愛是永不止息!
(未完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