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

人生如旅,藝術如夢。駐足回望途經過眼雲煙,談笑分享彈指一揮間。
正文

再見芝加哥(2)——掠影風之都

(2015-12-16 13:50:34) 下一個

再見芝加哥(2)——掠影風之都


                            

                  我漫步芝加哥街頭,
              不是在風中,
           便是在雨中,
           要不就是在風雨之中。


   由於我的畫展活動要到星期六下午2點才開始,所以就打算利用星期六上午去大街走走,去參觀與賓館臨近的芝加哥現代美術館。

   早餐在賓館餐廳點了份土耳其早餐,是操蛋裹著蔬菜。同時點了杯橙汁和咖啡。
  

 

    步出賓館,冬日的寒風撲麵而來。
 


   想起了英國那首著名歌曲《風中之燭》,埃爾頓-約翰(Elton John)在戴安娜王妃葬禮上深情演唱過:
 

   

     聽說國內流行一首歌:“時間哪去了?
     在芝加哥要問:風之都的樹葉哪去了?
    樹葉早就被風吹光了,隻有星條旗在風中呼啦啦地飄。



    看街上的人被風吹得那副得瑟樣:
 

 

   城市裏有許多街心花園,在入冬的季節裏,隻能挖空心思去想象這裏曾經的夏天一定是綠蔭一片。 
 

    不過,現在都當成是市民前來遛狗的公園了。
 

 

    芝加哥是臨密歇根湖而建的一座大城市,密歇根湖是著名的北美五大湖之一,湖水麵積接近6萬平方公裏。湖大,風也大。
 

 

   刺骨寒風鑽心冷,這大約是所有坐落在大湖畔的城市的一大特色,也可說是一大通病。 記得幾年前的三月中旬,我應邀前往多倫多大學維克利弗學院(Wycliffe College)邀請訪問講學時,該院院長陪我在校園漫步,那風吹得我簡直是忍無可忍。 院長哈哈大笑,對我說,你從明尼蘇達來還覺得我們這裏冷啊? 我回答說,雖然明州絕對溫度更冷,但隻要裝備好防寒服裝,還是比你們湖邊城市要可以忍受,因為這風“太過於侵略性”“無孔不入”嗬嗬。
 

    我住的賓館樓下不遠便是著名的密歇根大道了。   

    這是芝加哥城市旅遊信息中心,有中文,看清楚了木有?
 

 

    在著名的風之都做有關風衣和禦寒的羽絨衣宣傳廣告還是蠻對的。
    

 


   有人將芝加哥密根大街與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相提並論。 我所住的萬豪酒店就座落在密歇根大街北街區,北街是該市著名的商業中心區,許多國際品牌的大牌商店比比皆是。 從香奈兒到LV,看得讓人眼花繚亂,感覺又像是來到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
   

   對麵是巴布瑞Burberry商店,想進去看看嗎?
 


   高大尚的品牌店,俺不進去就在外麵看看總可以吧?
 

   

   隨處可見到挺漂亮的畫廊。

      


 

   聖誕節真滴快到了:




   這是迪斯尼專賣店:
 

 

   坐落在密歇根大街上美國最大的百貨連鎖商場——梅西商場,門前已是熙熙攘攘的人流:



 

   這是著名的芝加哥水塔廣場,水塔建於1869年,兩年後它見證了1871年芝加哥那場著名的毀滅全城的大火, 它是火災之後城中僅存的幾座重要建築物的遺跡。












 

   著名的芝加哥水塔廣場同時也是芝加哥最為著名的購物中心,幾年前陪家人到這裏玩過。 現在孤身一人,沒有逛商店的興趣了,還是徑直前往旁邊的芝加哥當代美術館參觀去吧。
 


 

 

   進館參觀了一個當代女攝影家的作品展:

 

 

         

 

  展覽大廳裏展示的當代藝術:

 

      

 


   
 

   我是星期五下午到達芝加哥,傍晚才在賓館住下。 上麵發的圖便是在星期六上午出來從賓館附近溜達所見。 由於星期天一整天我在教會的所安排的我的畫展的活動特緊,幾乎沒時間到逛街。 所以一直到星期一,在芝加哥行程的最後一天才是給自己預留出來,為的是能夠前往著名的芝加哥美術館參觀。

   

   好在美術館與自己所在的賓館都在一條街上,我所住的酒店是在密歇根大街北部街區,而芝加哥美術館是在密歇根大街南區,就沿著這密歇根大街著名的“壯麗一英裏Magnificent Mile 走走,應該也是一個不錯的體驗哎!
   不巧的是,出門芝加哥就下雨了。
 向賓館借了把雨傘,就當是雨中漫步吧!
   90年代,好萊塢有部獲得奧斯卡獎的著名電影《雲中漫步》,偶今天就來個雨中漫步,行不?



    不是說朦朧才美嗎? 
    瓊瑤說:月朦朧,鳥朦朧。
    芝加哥這裏是:街朦朧,雨朦朧。
 

 







   多少樓台煙雨中:




 

 

  雨中觀景景朦朧:





    好像有點像上海外灘?
 

 

    芝加哥被稱為20世紀現代建築之都,“現代摩天大樓之鄉”,超過100米以上的高樓就有上千座。
 



 

    芝加哥的城市發展得力於兩個動力,一是19世紀南北戰爭後的美國中西部大開發期間的1871年的那場幾乎毀壞整個城市的那場大火,反而激發出了芝加哥建築學派的新的建築風格的創造。 地處美國中部的芝加哥地區其建築風格發展出一種不同於美國東北部諸如新英格蘭地區等對歐洲建築的仿造(如歐洲古典主義、維多利亞風等),而強調出一種獨特的芝加哥學派之風。

    二是由於歐洲30年代源於德國魏瑪的包豪斯的現代工業設計包括建築設計運動由於受到納粹的打壓而被迫解釋,但該運動的一些重要的領袖人物輾轉至美國東岸及至中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地區,如摩荷裏那基1937年前往美國芝加哥,創立新包豪斯(New Bauhaus), 即芝加哥設計學院(IIT Institute of Design, Chicago)前身。 而另一位領袖人物密司得羅於1937年赴美,任教於芝加哥伊利諾伊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他們將芝加哥作為現代建築設計的實驗場所,他們在這裏倡導的包豪斯幾何學風格和現代建築材質相結合的所謂“國際建築風格”幾乎影響到20世紀世界各地的城市建築風格,特別是中國的香港。
 

 

   哈哈,對於一個著名城市的建築風格的描述,不是我在這趟雨中行所能擔負的責任。 還是心隨意思飛吧!

   這是密歇根大道建築巡遊Architecture River Tour的碼頭,幾年前曾經攜家人到這裏登上遊艇。 冬天已經停擺了,沒太多人願意花錢找罪受哎!
 
 
 




   感覺有人在雨中跑步?



 

    路邊街心花園的雕塑。
 

    不斷變換著表情的現代雕塑。
 

    閉眼沉思:


   眼又睜開了:

 

   沿密西根大街的芝加哥著名的千禧公園沿街的露天公園的溜冰場。
 

   右邊的現代雕塑便是舉世聞名的“雲門”了,因為要趕著去芝加哥美術館,所以隻能匆匆一瞥而過啦!


   

    這個播音員的雕塑像坐落在城市電信廣場,塑像下刻有:嘿嘿!
    
向過往的市民打招呼呢!
   

 

    已經快到芝加哥美術館了,可雨依然在下。
 



    剛從21世紀的芝加哥雨中街景走出,來到芝加哥美術館參觀,為了抓緊時間,徑直到印象派展廳我的最愛——正對著展廳大門的便是這幅描繪19世紀巴黎的雨中街景,恍惚於一種愕然的穿越。 


 


    恍惚中,難道是我穿越到19世紀的巴黎?還是我被19世紀印象派大師的畫所穿越?
   

    元芳,你怎麽看?

    謝謝圍觀!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