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救贖之路難如逾越刀鋒——讀毛姆《刀鋒》

(2021-12-26 08:54:56) 下一個

救贖之路難如逾越刀鋒——讀毛姆《刀鋒》

朱朱莉

我讀過《刀鋒》很多遍了。中文版,英文版,我都買過,都讀過。其實,我本來想把它稱作毛姆的躺平人生。

 

主人公是一個美國人,拉裏,過著現在所謂典型的“躺平”人生。不上大學、不結婚、不生子、不工作(隻到需要維生時才工作)、不買房、全世界流浪找尋人生的意義。

 

但我知道“躺平”卻不是作者的本意。

 

《刀鋒》書名引自《迦托——奧義書》: The sharp edge of a razor is difficult of pass over; thus the wise say the path to Salvation is hard. (刀的鋒刃是很難越過的,因此智者說救贖之路是困難的。)

 

年輕英俊的美國人拉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憑著一腔熱血加入了空軍。與一個同樣年輕英俊的愛爾蘭人結為好友。大戰期間,親眼目睹了這個愛爾蘭好友的死亡。這事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退伍以後,他從此再也不能以一個正常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渡過他的人生。他開始了漫漫的尋找,他甚至不知道他真正要尋找的是什麽。

 

他閱讀,他旅遊,他去歐洲,他去印度,一路尋找,一路體驗,試圖解決內心無法解決的疑問。其間,他也有與伊莎貝爾及索菲等人的戀愛,也有與“我”及兒時夥伴的友情等等。最後,拉裏又將回到美國,選擇成為一個在紐約開出租車的司機,泯入於芸芸眾生中。

 

他的救贖之路達成了嗎?在表麵上看來,他最終隻是成為了一個普通人。甚至在世俗的眼光中,成為了一個在各方麵都不成功的失敗的普通人。

 

毛姆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了。這時候,他已經功成名就。

 

通過寫作,他獲得巨大的名聲。也是通過寫作,他收獲了豐厚的財富。他是作家中不多的在世就獲得了名和利,且在世就已經知道他自己的書還將被後世廣泛閱讀的人。而且他還將在九十二歲高壽而終。是我們中國傳統中所謂的獲得了“福祿壽”好命的人。

 

但他的內心是否在七十多歲時,已經獲得了平靜?他是否已經治愈了他悲慘的童年——父母雙亡,刻薄寡情舅舅養大,因為口吃受到種種霸淩?從《刀鋒》來看,看來是並未完全治愈。真像他給書取名的寓意:救贖之路難如逾越刀鋒。看來就是這個救贖之路的尚未達成,促使他寫下了他最後一本成名作。

 

在那之前,他其它兩本寫人生的書已經獲得巨大的成功:《人性的枷鎖》和《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寫於四十歲左右,之後寫的《月亮與六便士》,加上《刀鋒》,我喜歡把它們叫做:毛姆的人生三步曲。

 

毛姆一輩子都在找尋人生的意義。《人性的枷鎖》中,他讓主人公找到的人生意義是:責任,擔負起現世的責任就是人生的意義。主人公最後選擇結婚,擔負起作為丈夫的責任,養家糊口,以後還將擔負起做爸爸的責任。

 

但那之後,他寫了《月亮與六便士》,這裏的主人公則與《人性的枷鎖》中的主人公選擇走上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成了一個擺脫了所有世俗責任的人。由一個中年已婚有孩中產的股票證劵經理人,突然放棄安逸的生活,放棄家庭,放棄孩子,放棄了一切社會的身份和職責去成為了一個不名一文的畫家。

 

然後,到毛姆七十多歲,功成名就後,他又創造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形象:一個美國人拉裏,以世俗看來“躺平”的方式找尋他的人生意義,找尋他的救贖之路。而最後毛姆給他的解決方案是讓他最後泯入於芸芸眾生,成為一名出租車司機。

 

“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可能這句話能概括毛姆給拉裏的解決方案。

 

但願寫完了《刀鋒》後的毛姆完全得到了救贖,也已治愈了他的童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