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正文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與牛頓

(2015-12-07 22:11:54) 下一個

 安康 OC

導 讀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是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等。牛頓曾在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生活、學習了35年,三一學院曾誕生了31名諾貝爾獎得主,也孕育了牛頓的思想和信仰……

 

 

用“三一”(Trinity)命名的學校很多。比如在美國芝加哥市,有一家神學院,名叫“三一神學院”。美國首都華盛頓、加州、德州等等,也都有“三一大學”。

英國劍橋大學有一間著名的學院,名叫“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 Cambridge)。這間學院是劍橋大學的光榮,也可以說是人類大學教育的光榮,共出過31名諾貝爾獎得主。學院內的廣場,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學廣場。大科學家牛頓,就出自這個學院。

翻開美國作家詹姆斯•格雷克編的《牛頓傳》,可以看到牛頓是如何在三一學院求學、生活的。從1661年,一直到1696年,牛頓在三一學院學習、生活了35年。他從一名減學費的窮學生,變成學者、教授、英國皇家學會的主席。在這個學院,他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研究工作,寫出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等劃時代的科學著作。

對牛頓的評價,無論多麽高,也不為過。因為如果沒有牛頓,我們或許直到今天都不明白,為什麽樹上的蘋果會掉到地上;不明白太陽、地球、月亮之間的關係,更不了解太陽係、銀河係和宇宙,也別想發射衛星、火箭、宇宙飛船。

就連發現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也說∶“幸運的牛頓……他站在我們麵前,那樣高大,那樣堅定,那樣孤獨。”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來源網絡)

1
在海邊玩耍的男孩
 

帶著濃厚的好奇,我研讀牛頓和三一學院的資料。

三一學院是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於1546年建立的,其前身是1324年開辦的邁克爾學院,以及1317年建立的國王學堂。三一學院的教堂,是由亨利八世的女兒瑪麗•都鐸,於1554年修建的。教堂前廳擺著從三一學院畢業的著名畢業生的玉石雕像,包括牛頓、培根等人(引自MBA智庫百科)。

三一學院的名字,帶著純正基督教色彩,明確承認上帝耶和華、降世拯救人類的聖子耶穌,以及聖靈,為三位一體(Trinity),是宇宙間唯一的真神。

三一學院錄取了牛頓,牛頓榮耀了學院。可是,是誰孕育並造就了牛頓呢?我相信,是三位一體的上帝。不信,我們來看看牛頓的生平∶

若以英格蘭的曆法計算,牛頓出生在1642年的聖誕節(在一個偏僻鄉村的石頭搭建的農舍裏麵)。父親老艾薩克•牛頓,隻是一個自耕農,在牛頓出生前幾個月就去世了。他留給妻子和孩子的遺產,隻是幾隻綿羊,還有大麥和簡單家具,以及一紙用一個叉來表示簽名的遺囑──他目不識丁,自然不會寫字。

盡管牛頓的想像力遨遊蒼穹宇宙,思維穿梭曆史與未來,但是他一生僅僅走過地球表麵不過150公裏的距離∶從故鄉的村莊到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再到首都倫敦。

牛頓,如他自己所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又像是在一個男孩,在大海邊玩耍,找到了一個更漂亮的貝殼——真理的大海就在他的麵前,他好像是無意間、偶然地探索到大自然的奧秘和宇宙運行的規律。

可是,在沒有射電天文望遠鏡和計算機的幾百年前,他是如何觀察、測量、計算宇宙中星體的距離、相互的引力,以及運行的軌道的呢?

牛頓在他的筆記本上回答了這個問題∶靠著對上帝的信仰和信任!他在他那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上寫道∶“他(上帝)不僅在精神上,而且在物質上是無處不在的……一切事物及其運動都包容在上帝之中……他時時處處存在……他全身是眼,全身是耳,全身是腦,全身是臂,他是所有能夠感知、理解和活動的力量”。

 

2
於是一切都變得明亮
 

牛頓30多歲時,頭發已經花白,披在雙肩,而且蓬亂。他沉默寡言,疏遠所有的人,因為他的思緒總是被數學、天體的運動、奇妙的重力這些數不清的問題所吸引。他清楚地感到,他這是在做上帝委派他做的事,這是他的使命。他說∶“就像世界通過光的誕生,從黑暗的混沌中被創造出來一樣,我們的工作是展示出黑暗的混沌世界被打破時的樣子和它的第一物質。”

他還說∶“重力解釋行星的運行,但不能解釋誰使行星運行。上帝治理萬物……”

正如《牛頓傳》作者格雷克所說∶“牛頓一直擔負著上帝的使命,尋求上帝的秘密,解讀上帝的設計”。

牛頓是個堅定的清教徒。其實,當時在三一學院的每一個研究員,都必須發誓∶“我將用我的靈魂擁護基督教。如果我不能把神學作為我學術研究的目的,那麽我將退出三一學院。”

詩人亞曆山大•波普寫過這樣的詩句∶

 


自然和自然的法則,
隱藏在一片黑暗之中。
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
於是一切都變得明亮。


這詩句最好不過地反映了牛頓的研究工作與宇宙的主宰上帝之間的關係。
 

3
人類曆史上的輝煌榮耀
 

牛頓是幸運的,他的研究工作和某些奇思異想(例如他試圖把聖父、聖子、聖靈的功能或者本質,盡量準確地區別開來),不但沒有遭到教會的阻止、打擊,就連他擔任神職的責任,也得到赦免——國王簽發了一道赦令,允許牛頓在劍橋任教授時,破例可以不擔任神職。

1727年3月19日早晨,牛頓去世了,享年84歲。在那個年代,他算是長壽的。他終身未婚,沒有子嗣,沒有遺書。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也沒有公開。他到這個世界上來,好像隻是為了完成上帝交托給他的工作,所以他不很在意俗世的人生。蘇格蘭的數學家約翰•阿巴斯諾特,驚奇地問過∶“牛頓和其它人一樣嗎?他每天吃飯、喝水、睡覺嗎?”

牛頓葬在著名的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墓碑銘文是這樣寫的∶

“此地安葬的是艾薩克• 牛頓勳爵,他用近乎神聖的心智和獨具特色的數學原則,探索出行星的運動和形狀、彗星的軌跡、海洋的潮汐、光線的不同譜調及其顏色特性……他在研究自然古物和聖經中,勤奮、聰明和虔誠;他以自己的哲學,證明了至尊上帝的萬能,並以個人的方式表述了福音書的簡明至理。人們為此欣喜∶人類曆史上出現過如此輝煌的榮耀!”

 


牛頓墓碑

4
太陽、太陽光和熱能
 

去教堂參加禮拜,結束的時候,大家通常起立,一齊唱一首歌,歌名就叫《三一頌》。我在東岸康奈爾大學城的依薩卡華人教堂,第一次學唱了這首歌。後來到了西岸加州普萊森頓市的三穀華人教堂,也唱這首歌。最近到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市的華人基督教堂,也是以“三一頌”作為禮拜的結束曲。

據說,這首歌原本是用希伯來文寫的,原名叫Doxology。經英國歐列伐((Thomas Olives, 1725-1799))譯成英文,曲調也改編自希伯來古調。歌詞(版本之一)如下∶

“讚美真神萬福源頭,
天下萬有讚他不休,
天上眾軍和聲響應,
讚美聖父、聖子、聖靈!
阿們!”

我站在教堂歌唱者的方陣中,和會眾齊聲同唱時,我仿佛聽到整個大地充滿這虔敬的歌聲,伴著天際天使的和聲回旋……

這歌聲舒緩悠揚,人人懷著無比的崇敬。我的靈魂好像輕冉上升,升到雲天之上,在那裏和宇宙唯一的真神相會。我向神跪拜;神輕按我的頭,並以無比慈愛、喜悅的眼神望著我,我的靈和心是那麽安然、平靜。

《牛頓傳》的作者寫道∶“三位一體是一個神秘的事物……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正是那個上帝。”

聖經《啟導本》如此解釋∶“三位一體是個奧秘,無法用人有限的頭腦和言辭解釋清楚。也許太陽、光和熱的關係,可幫助我們多了解一點。”難道不是嗎?太陽、太陽光、太陽光所攜帶並造福地球的熱能,三者可以彼此分離嗎?不是統一的一體嗎?

聖經《哥林多後書》13∶14∶“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而這,正是每個虔誠的基督徒每時每刻都可以領受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