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最初發表在1930年的《論壇和世紀》84卷,193-194頁,當時用的標題是“我的信仰”,愛因斯坦充分表達了自己對人類和生命的認識,是一篇非常深刻而有洞見的好文章。
我們這些總有一死的人的命運多麽奇特!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隻作一個短暫的逗留,目的何在,卻無從知道,盡管有時自以為對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 思,隻要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我們的幸福全部依賴於他們的喜悅和健康;其次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 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是以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為基礎的,我必須盡 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向往著檢樸的生活。並且時常發現自己占用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我認為階級的區 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後所憑借的是以暴力為根據。我也相信,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會有那種在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製,而且要適應內在的必然。叔本華說:“人雖然能夠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 他所想要的。”這句格言從我青年時代起就給了我真正的啟示;在我自己和別人的生活麵臨困難的時候,它總是使我們得以安慰,並且是寬容的持續不斷的源泉。這 種體會可以寬大為懷地減輕那種容易使人氣餒的責任感,也可以防治我們過於嚴肅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它還導致一種特別給幽默以應有地位的人生觀。
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看來,我總覺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個人都有一些理想,這些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 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我把這種倫理基礎叫做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誌同道合者之間的 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裏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麽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我總覺得,人們所努力追求的 庸俗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
我有強烈的社會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但我又明顯地缺乏與別人和社會直接接觸的要求,這兩者總是形成古怪的對照。我實在是一個“孤獨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 意地屬於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為接近的親人;在所有這些關係麵前,我總是感覺到一定距離而且需要保持孤獨----而這種感受正與年俱 增。人們會清楚地發覺,同別人的相互了解和協調一致是有限度的,但這不值得惋惜。無疑,這在很大程度上不為別人的意見,習慣和判斷所左右,並且能夠避免那 種把他的內心平衡建立在這樣一些不可靠的基礎之上的誘惑。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政體。讓每一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被崇拜的偶像。我自己一直受到同代人的過分的讚揚和尊敬,這不是由於我自己的 過錯,也不是由於我自己的功勞,而實在是一種命運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於人們有一種願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綿薄之力,通過不斷的鬥爭所獲得的少數幾個觀 念,而這種願望有很多人卻未能實現。我完全明白,一個組織要實現它的目的,就必須有一個人去思考,去指揮,並且全麵擔負起責任來。但是被領導的人不應當受 到強迫,他們必須能夠選擇自己的領袖。在我看來,強迫的專製製度很快就會腐化墮落。因為暴力所招引來的總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總是 由無賴來繼承的,這是一條千古不易的規律。就是由於這個緣故,我總強烈地反對今天在意大利和俄國所見到的那種製度。像歐洲今天所存在的情況,已使得民主形 式受到懷疑,這不能歸咎於民主原則本身,而是由於政府的不穩定和選舉製度中與個人無關的特征。我相信美國在這方麵已經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他們選出一個任期 足夠長的總統,他有充分的權力來真正履行他的職責。另一方麵,在德國政治製度中,為我所看重的是它為救濟患病或貧困的人作出了可貴的廣泛的規定。
在人生豐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覺得真正可貴的,不是政治上的國家,而是有創造性的,有感情的個人,是人格;隻有個人才能創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東西,而群眾本身在思想上總是遲鈍的,在感覺上也總是遲鈍的。
講到這裏,我想起了群眾生活中最壞的一種表現,那就是使我厭惡的軍事製度。一個人能夠洋洋得意的隨著軍隊在四列縱隊裏行進,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使我對他鄙夷不盡。他所以長了一個大腦,隻是出於誤會;光是骨髓就可滿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的這種罪惡的淵籔,應當盡快加以消滅。任人支配的英雄主義,冷酷無情的 暴行,以及在愛國主義名義下的一切可惡的胡鬧,所有這些都使我深惡痛絕!在我看來,戰爭是多麽卑鄙,下流!我寧願被千刀萬剮,也不願參與這種可憎的勾當。 盡管如此,我對人類的評價還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沒有遭到那些通過學校和報紙而起作用的商業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蓄意敗壞,那麽戰爭這個妖 魔早就該絕跡了。
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驗是奧秘的經驗。它是堅守在真正藝術和真正科學發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誰要體驗不到它,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 就無異於行屍走肉,他的眼晴便是模糊不清的。就是這樣奧秘的經驗----雖然摻雜著恐懼----產生了宗教。我們認識到有某種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 在,感覺到那種隻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們的心靈的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正是這種認識和這種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這個意義上,而且 也隻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是一個具有深摯的宗教感情的人。我自己隻求滿足於生命永恒的奧秘,滿足於覺察現存世界的神奇結構,窺見它的一鱗半爪,並且以誠摯 的努力去領悟在自然界中顯示出來的那個理性的一部分,倘若真能如此,即使隻領悟其極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許良英等 譯)
後記:在愛因斯坦50歲生日後不久,他在一次非同尋常的采訪中表達了他從未表露過的宗教觀點。那是他接受喬治·西爾維斯特·維埃裏克的專訪。維埃裏克問他:“你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基督教的影響?”愛因斯坦回答:“在童年時候,我既受到《聖經》的教誨,也得到泰爾穆德的指導。我是猶太人,但是我沉醉在基督教的光明之中。”“你接受耶穌在曆史上確實存在這一說法嗎?”愛因斯坦回答:“毫無疑問!不能感覺到耶穌的確存在,就不能讀懂《福音書》。他的人格在每個詞上跳動。”
http://www.saturdayeveningpost.com/wp-content/uploads/satevepost/what_life_means_to_einstein.pdf
George Sylvester Viereck: What Life Means to Einstein,published in Saturday Evening Post, October 26 1919.
#####################################################
“Shortly after his 50th birthday, Einstein was interviewed by George Sylvester Viereck. Viereck asked Einstein if he was an atheist to which Einstein said "I'm not an atheist. The problem involved is too vast for our limited minds. We are in the position of a little child entering a huge library filled with books in many languages. The child knows someone must have written those books. It does not know how. It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languages in which they are written. The child dimly suspects a mysterious order i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books but doesn't know what it is. That, it seems to me, is the attitude of even the most intelligent human being toward God. We see the universe marvelously arranged and obeying certain laws but only dimly understand these laws."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answers Einstein gave to Viereck was his response to how Christianity had influenced him. Einstein said "I am enthralled by the luminous figure of the Nazarene. I accept the historical Jesus. No one can read the Gospels without feeling the actual presence of Jesus. His personality pulsates in every word. No myth is filled with such life."
http://www.doesgodexist.org/NovDec08/EinsteinConceptionsMisconceptions.html
"To what extent are you influenced by Christianity?"
"As a child, I received instructton both in the Bible and in the Talmud . I am a Jew but I am enthralled by the luminous figure of the Nazarene.“
"Have you read Emil Ludwig's book on Jesus?"
"Emil Ludwig's Jesus," Einstein replied, "is shallow. Jesus is too colossal for the pen of phraemongers, however artful. No man can dispose of Christianity With a bon mot."
You accept the historical existence of Jesus? "
"Unquestionably. No one can read the Gospels without feeling the actual preeence of Jesus. His personality palsates in every word. No myth is filled with such life. How different, for instance, is the impression which we receive from an account of legendary heroes of antiquity like Theseus . These and other heroes of his type lack the authentic vitality of Jesus."
" Ludwig Lewisohn, in one of his recent books, claims that many of the sayings of Jesus paraphrase the sayings of other prophets."
"No man," Einatein replied. "can deny the fact that Jesus existed, nor that his sayings are beautiful. Even if some of them have been said before, no one expressed them so divinely as he."
喜歡他的辛辣:"一個人能夠洋洋得意的隨著軍隊在四列縱隊裏行進,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使我對他鄙夷。他所以長了一個大腦,隻是出於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