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方出版社讓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內容簡介:長篇小說《火》全景式地展現上世紀"文革"中後期徽州農村的風貌,緊扣當時的社會背景,在歌頌勞動與勞動人民,讚美傳統美德與民間文化,努力還原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生產場麵,肯定知青的自覺鍛煉與不懈奮鬥的基礎上,運用徽州方言,講述徽州故事、描繪徽州風景、敘寫徽州風俗,塑造徽州人物,力求使之成為一部具有鮮明特色的徽州地域文學作品。初稿90萬字,後修改成55萬字。
總共兩百多個有名有姓的各類人物;四五十幾個常常出現的人物,包括各式各樣的縣、公社、大隊、生產隊的幹部、黨團員、貧困戶、殘疾人、磚木工、窯匠、屠戶、醫生、其他知青、民兵等等;二十幾個重點人物,有解放前參加革命的縣委副書記、公社黨委書記(立場堅定,群眾意識強),也有靠造反、背誦最高指示起家的公社幹部(形左實右,遇事強調鬥爭),有辦事比較公道的大隊、生產隊領導,也有為人奸詐霸道、專為自己兒子打算的基層幹部,有一心為集體的老貧農,也有貪小便宜的社員,還有一些性格、表現不一的團員、民兵和社員群眾。
以回老家插隊的男知青汪嘉偉和中年農婦吳月季為男女主人公,有明暗兩條主線。明線是寫汪嘉偉虛心接受再教育,刻苦進行勞動鍛煉,開展各類青年活動,努力爭取入黨再被推薦上大學,實現自己的理想;暗線寫他由於勞累、迷茫、寂寞乃至苦悶和青春期的萌動,漸漸地迷戀上端莊秀麗的中年婦女吳月季,吳月季從無比震驚到寬容對待,又從被動接受到曖昧不清,後來主動幫助他創造條件,使他被推薦上大學。最後,為了汪嘉偉能順利離開農村,實現進大學的理想,也為了自己的名聲,吳月季麵對歹徒的威脅,她含恨忍辱被強暴,接著逼迫無奈殺死歹徒,因觸犯法律而被抓走,反映了她寬容仁愛,一切從善,為了他人不惜毀滅自己的優良品德。
另外,還有多條虛實不一的支線、細線,如,寫汪嘉偉與團員青年合力開展活動及其矛盾,與社員們的友好相處和援手幫助,參與處理社員間的不同糾紛,以及其他回鄉知青與他的明爭暗鬥,等等,用一係列的故事,敘說"文革"中後期農村裏多種人物在社會活動,勞動生產,知青生活,愛情婚姻各方麵的盼望、追求、奮鬥和掙紮,揭示人性的善與惡、形象的美與醜、行為的真與假,在人們身上的矛盾體現和不同變化。各種矛盾摻雜融合,力求上進與異樣愛情,知青的成長與勞累困苦,個人理想的追求與其時生活的距離,白天的精神飽滿與夜晚的心靈空虛,農村的美麗與落後,文明科學與迷信愚昧,集體的優越性與一些社員生活的貧困,生產隊勞動的宏大場麵與出工人多的"大呼隆",農民的傳統美德與小生產者的私心雜念,基層幹部的艱苦奮鬥與腐化墮落,理論的學習掌握與現實的困惑不解,勞動的創造與勞動的快樂,勞動的鍛煉與勞動的成果,豐收的喜悅與糧食的欠缺,文化生活的稀少與文體活動的開展,等等,均有不同的描寫和表現。
突出兩大特色:一是運用徽州方言(本書現在海外出版,隻能改動了一些),講述徽州故事、描繪徽州風景、敘寫徽州風俗,力求使之成為一部具有鮮明徽州地域文學的作品。二是根據當時知青的特點,穿插男主人公的日記,多角度反映其的言論與行動、內心與表象、全麵與片麵、真實與虛幻,力求使故事更真實,情節更生動。
第一章(內容節選)
清新芬芳撲鼻,吳月季豔麗脫俗屬那香女
鮮紅豐韻迷人,汪嘉偉激情難耐好這美唇
去東鄉剮稻來,挑擔十幾裏路,嘉偉迂一身酸痛,飯後就想困一覺。
嘉偉迂大名汪嘉偉,屬於汪家的“嘉”字輩。哦,在安徽徽州地區歙縣南鄉,比如故事中的深渡區徽源公社,特別是小徽山大隊這裏,老早取名字很講究。男的,大名一定按輩分來,如吳姓的“士紹永承清,正元光彩奕”,方姓的“仕良廷子尚,世李文光明”,程姓的“應文弘大兆,順永正立元”,汪姓的“士期應時興,大廷惟嘉慶”,胡姓的“惟光尚聖佑,元輔德庭文”,潘姓的“文繼祖宗本積德,富貴榮華永萬年”,等等。而取名,與輩分相連的,都是一些寓意美好的字,這在本書後頭可以看出。名字是個符號,可它是人生的開端,承載了上輩人的愛心和感情,寄托著對後輩的希冀與厚望。
不過,新中國成立之後,慢慢地有了變化,大多數人家,已不按輩分來給兒孫取名,或者按輩分取的名字,隻是記載於家譜中,而對外的,則是符合革命形勢,響當當的名字。
當然,之上所講的是男性大名,老早那時候,主要是族譜上寫,開祠堂叫,新中國成立之後,是戶口登記用,工分簿上寫,還有購糧證、結婚證、屠宰稅發票、會議錄,等等,要用到大名。而平常日子,不少人有外號。有的人家,心疼小小孩,寶貝一樣,就叫名字中的一個字,或重疊叫著一個字,成了小名,那語義親切,感情深沉,如叫“方李徽”為“徽”,叫汪嘉偉為“偉偉”;有的人家,怕小小孩多災多病,長不大、長不好,更怕閻王派小鬼,來抓走靈魂,就寄名禪門,藉佛保佑,不但有叫“和尚”的,甚至叫男的為“尼姑”,像大隊革委會副主任兼民兵營長方李光,從小到大,就被人叫著“尼姑”;有的幹脆取賤名, 叫阿貓、阿狗、小牛、小馬等,像這些動物一樣,好養吧。以上幾種情況,都是被家裏長輩叫出來的。有的外號,是生活中形成的,如,對老年“老某公”、“老某某”等;對外貌、性格、愛好、身體殘缺,甚至某一件事、某一回講笑嬉,有特點的,也能被叫出外號。
特別要提到的是,多少年來,皖南歙縣南鄉有個習慣,把教書的,看病的,和搞賬一類的文化人,以及一些有威望的鄉紳、村官都稱為“先生”,如有名氣的,則簡稱為“某某先”。像這時候的潘榮生是大隊書記,就叫他“榮生先”;而名氣大又年事高的,更尊稱為“老某先”,像這合作商店負責人吳清德,本村人,小時候就在這店裏學生意,大了給人家管賬,新中國成立之後,當會計,公私合營時當上負責人,人們叫他“清德先”,前幾年他過了五十歲,不曉得哪一個頂早開口,叫他“老德先”,也就傳開了。
這樣,男人的外號有褒有貶,也有中性的。
至於女的,大多帶有“英”“紅”“花”“香”“娟”“蘭”“仙”“娣”“珠”等字。做姑娘的少有外號,難聽,不僅她自家不給人家叫,家裏老子姆也反對。姑娘大了要嫁人,給人家叫外號,哪一個都不肯的。在老早,女人出嫁以後,年輕一點的,名字尚有人知道,之後年紀漸大漸老,被人稱呼的,便是跟著老公的名字,連綴上嫂、嬸、姆、孃等字了,到了頂後,場麵上,就是稱之“某某氏”了。“孃”字特別講一下,土話叫“ràng”,跟“娘”的讀音不一樣,比“姆”、“娘”,還要長一輩的。新中國成立之後,情況改變,嫂娘被叫名字的多了,叫出外號的也有。
嘉偉迂這外號的由來,與其家教和性格有關。多少代來,汪家秉承八字家訓,就是“與人為善,與世無爭”。汪嘉偉開始懂事時,他的爺,多回跟他講家訓,要他這樣去做。那內涵,雖不太理解,可他認為,“做善事”跟“學雷鋒,做好事”差不多,“無爭”是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不要跟人家相爭吵架,就是有了矛盾,發生衝突,也讓讓人家算了。進小學後,他老子,對他進行“三老”教育,要他“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他自然聽話,遵照執行。汪嘉偉學習認真,不但語文課文幾乎全背下來,連算術的不少段落,也背得滾瓜爛熟,那成績自然優秀。日日朝朝練毛筆字,他在黃表紙上寫,端端正正,一筆都不馬虎,小學四年級時,那毛筆字相當不錯了。少先隊中隊長、副大隊長,他當了多年。為人老實,工作負責,別的同學們,到他那裏背書,錯一個字都不行;掃地擦桌,有一點不幹淨,要人家重來。人家講他,甚至罵他,他從不回嘴,有時笑笑了事。這樣一來,有同學就送他一個外號,“嘉偉迂”,叫遍全學堂、全村。“迂”,本有迂腐之意,指人拘泥守舊,不合新時尚。而嘉偉迂的“迂”,或太老實,認真負責,不會通融;或一門心思,鑽進去,退不出來;或逆來順受,不跟人家爭吵。他之所以這樣,恐怕與“與世無爭”的家訓有關,家族的傳承,對他的性格,應該是有影響的。他外出幾年念中學,前年回鄉插隊以後,就是當了大隊團支書,還有不少人這樣叫他,他一般不答應,可也不曾反對過。更因出身是中農,成分高點,常有自卑感,想的是,聽人家叫吧,不能跟人家爭吵,不能得罪任何一個人。
從昨天下午到今天上午,嘉偉迂都跟吳月季在一起,真的很興奮。想起這一些,他又困不著了。
歙縣的土話很有特色,既有古代山民的口語,又有中原地區帶來的古漢語,還有鄰近的吳越方言的影響,或夾雜在一起,或有了變化。像人稱,就富有古義,第一人稱叫“卬”(áng),有的變音成“ā”或“ǎn”;第二人稱叫“爾”,變音為“ng”;第三人稱叫“伊”,變音為“gèi”或“dì”。為免除讀者閱讀的拗口與不便,本書把人稱大眾化處理,即“俺”,“你”,“他”。另外,有些常用的詞語,或與古漢語一脈相承,至今普遍使用,或生動有趣,含義特殊,下文如有出現,而意思不太明顯的,就隨時解析,麻煩讀者諸君,稍加注意。
前天,隊長汪惟茂(人稱茂師)對嘉偉迂講,你們一組,要去東鄉剮稻了,六個人,你派工,管理好。本組組長是汪廷貴,打磚做瓦是一把好手,常被外地請去做事,人稱老磚坯,兩個月前,他又去了績溪縣的一個窯場。之後,分到各組做的事,茂師就叫上嘉偉迂,由他臨時臨負責一下。
去東鄉做事,老倌汪廷喜是必叫的。那東鄉一帶,新中國成立以前,流行血吸蟲病,所以人口減少,曾經荒了不少田地。山這邊,徽源幾個村的人家,就去那裏買便宜的田地,像汪廷喜,擅長燒煤灰,就是用石煤燒石灰,積了點鈔票,趕快去買了兩畝水田四鬥旱地,可莫種幾年,解放了,那東鄉的田地,反成了他家高評成分的依據,劃為了中農。公社化時,一大二公,吃大食堂,許多人認為,就要共產主義了,少種些田地,也有得吃,就不要東鄉的田地了,給當地的大隊、生產隊吧。村裏幾個隊,都這樣做了,唯有汪廷喜死活不同意,講,田地是務農的根本,不能丟,就要種。當他再趕去東鄉時,對方生產隊,已把收回的田地種上了。他千講萬講,才要回了三坵水田,共一畝二分。真古怪,他原先四十多歲,這時候快六十歲了,每年春上,要提前一日,他牽隻牛,到東鄉搞田,犁、耙、耖一個人來,第二天,人家挑秧去,他一起種了再回頭。種的早中稻,管水是托了那本地人,零碎(家具、農具等)也存放其家中,一年給幾塊洋。耘田、下肥,他一個人去,而剮稻,必定有他一個,不叫他不行的。他總是記著東鄉的田地,不曉得什麽時候,“東鄉老倌”的外號就叫開了,之後,大家嫌四個字長了,就幹脆叫“老倌”。久而久之,他也默認,也應答的。
通知老倌時,方世炎經過,他聽見了,非去不可,嘉偉迂不能不答應。這人鬼頭鬼腦,為人促狹,別看人長得瘦削削,總想到外頭打野食吃,外號“世炎鬼”。
再叫小法。他大名吳元法,生來瘦小,“小法”被叫出了名。他老子吳正東,在外頭燒窯,肺結核嚴重,幾年前大吐血,嗆死了,留下他的奶清孝孃、姆媽正東嫂、兩個弟元泳、元潮,老弱病殘,家裏很窮。他才十六歲,可肯吃苦,有工分的事,嘉偉迂就想到了他。
還叫了堂哥汪嘉旺。他從小胖呆呆,小名“大呆”,他的老婆江春花自然成了“大呆嫂”。他是木匠,正好要去幫人家做事,大呆嫂講讓她去吧。有個女的,索性再叫一個,就跟方鳳瑛講了;去兩個女的,也有個伴吧。下午三點半動身時,鳳瑛莫到,代替她的,是吳月季。
有了吳月季,嘉偉迂一路上講講笑笑,講不出的興奮。出村,朝東北走,進小塢,上前山,回轉西南方,走山降,翻山坳,到紫金山,往西去東鄉,往北是績溪地界。下嶺幾裏路,有人家的,轉進一個山灣裏,來到那三坵小田,天已昏暗。開始剮稻後,反而慢慢亮些,大半個月亮老高了。全部收拾好,十一點多鍾,大家坐在人家牆腳下,靠著稻草休息。各人端出半夜餐,有菜餜、豆黃餜、番芋等,嘉偉迂是買了一斤餅幹,互相交換著吃,接著都困著了。後來,是小法把嘉偉迂叫醒的,講世炎鬼和大呆嫂已走了好一歇。天亮還早,可挑糧食要集體行動,頂起碼得兩人一組。老倌講,俺和小法一老一小,在後頭要慢些;偉偉你和月季一組,上前吧,看看能不能趕上他們兩個;到嶺頭亭等,一起下山。
進村天微微亮,稱了穀擔,嘉偉迂也有一百一十三斤。剮稻工分不多,一畝田三十分工,一畝二分田,三十六分,每人六分。挑工一百斤十分工,總算起來,他有了十七點三分工;一個下午,加一夜,不少啦。
嘉偉迂生在小徽山,長在小徽山,原本是農業戶口。老子汪惟昌,在縣城工作,是徽州糧站的副站長。十年前,他的姆媽生病,不幸去世。按政策規定,喪妻的,可以帶一個子女,把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這樣,老子就把他,隨遷在身邊,並讓他進了徽州中學,上了一年初三後,學校裏試辦高中,他被推薦上了,又進了兩年。
高中階段,他積極要求上進,帶頭學習雷鋒,不斷尋好事做。 “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毛主席的偉大號召一發出,就主動買來《共產黨宣言》等六本書,啃起馬列主義的原著,並寫了幾篇心得體會,得到政治老師的讚賞,轟動全校。恢複校團委後,他很快被發展為團員,多回被評為五好學生。
1972年春,高中畢業,他必須下鄉插隊,原來定在黃山腳下。老子考慮到他體質差,人消瘦,插隊地點苦,生活習慣不一樣,而老家有爺和姐,於是就尋關係,要照顧,讓他回了小徽山插隊。
過了幾年的縣城生活,嘉偉迂雖然開了眼界,可原本就循規蹈矩的他,迂心不改,迂性照舊。到了農村,他的政治熱情特別高漲,對一切政策指示、公開報道及內部傳達,堅信不疑,積極緊跟。報刊上、廣播裏,經常宣傳先進知青事跡,他以此為榜樣,也想成為這樣的人。待人處事,他溫和謙虛,密切聯係群眾,關心百姓疾苦,經常幫人做事。他心中有數,家裏成分是中農,自家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必須比貧農子弟多!所以,接受隊裏的派工,任何事都做,體質差也不叫苦,越是艱苦,越認為是對自家的考驗。遇到困難,還真的默念著毛主席語錄,要在最高指示的指引下,一定把它解決。
剛來農村的幾個月,嘉偉迂豪情滿懷,熱血沸騰。日裏艱苦的勞動,他堅持下來了;夜裏渾身酸痛,使他的心慢慢冷了下來;自從姐出嫁、爺去世後,漆黑的夜裏,他更感寂寞難熬。開會,或去記工分,或在別人家嬉,他算是比較開朗的,而回到家裏,黑暗和清冷,包圍著一個寡人,鑽進的被窠,也是冰冷冰冷,毫無生氣。有時候,在床上翻來覆去的,他也產生一些奇怪的想法:表決心時,都講在農村裏,要好好改造自家,經過艱苦勞動的磨煉,做到脫胎換骨。可就算家庭成分高點,是中農,自家卻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從小學到中學,接受的都是革命思想的教育,再要改造什麽,真也講不清。當然,心底的想法,不能跟外人講,連日記上都不寫半句。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剛到隊裏做事,他的工分定額為八成,下半年群眾複議,都講他不錯,改為八成半。去年是九成,今年理所當然,像大男子漢一樣,十成,比大部分婦女還高。
平日裏,他發揮自家的特長,寫廣播稿,出黑板報,組織青年開展學習、宣傳、文娛等活動,在生產隊、大隊以及一些公社幹部中,影響都很好。前年夏天,生產隊的老出納因病去世,隊長茂師叫他去,要他暫時接過出納事務,不曾想著,這一代理,就莫再找其他人選,他就成了隊裏的出納。又幾個月後,上級決定,恢複各大隊的團組織,他當上了大隊團支部書記……
作者簡介:吳憲鴻,安徽歙縣人,1954年出生。高中畢業後回鄉當過農民,1977年底參加文革後的首屆高考,第二年春天即進入高校學習。曾任中學語文教師,縣委政研室幹部,鄉鎮領導。愛好文學,創作文藝作品多年,曾發表大量小說、散文、故事、報告文學等作品,獲得各級獎項數十次。近十幾年來,熱衷於徽州地域文學的創作,發表100多萬字的"徽州故事"和"徽州風情"散文(在《世界日報》發表100餘篇);出版富含徽州元素的《故園風》、《黑石崖》和《享受陽光》三部小說,都榮獲黃山市文學藝術獎。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黃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員,歙縣作家協會法定代表人、主持工作的副主席兼秘書長。個人辭條被中國小說學會收進其主編的《中國小說家大辭典》。
《火(上下卷)》在巴諾書店上發行
《火(上下卷) 》在Books-A-Million上發行
《火(上下卷)》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或亞馬遜搜索書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636.html
點擊下麵鏈接可閱讀本書更多精彩內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6272.pdf#toolbar=0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