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柳風絮語 赤心可鑒

(2023-06-14 06:15:12) 下一個

柳風絮語 赤心可鑒

作者:王誌光(加拿大)

王誌光簡介:語言學博士,中文教育學者,曾在加拿大和中國大學教授語言 40 餘年。 1993 年創辦溫哥華北京中文學校,曾任校長,現任校監。加華筆會副會長、加華文苑文學評論編委。其散文、文學評論散見於美加華文報刊。

 

一個瘦小的女子,腋下夾著裝著幾張證明她人生經曆紙張的黑色公文包走在淒風苦雨中。她推開一扇門,被拒後又走進另一扇門。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地挺起精神,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被一家公司看中,總算有了生計。

這是楊柳在《剛到溫哥華的日子》裏開頭的描寫。她那尋工的心酸,也是許許多多華人移民類似的經曆。幾乎每個新移民都是一部故事書,每個人身後都有一本血淚史。她的身影雖瘦小,但卻很偉岸,因為她體現了一個誇父追日和精衛填海的民族追求光明、不屈不撓、至死不渝的精神。隨著楊柳尋工的經曆,我們重溫了從百年前的華工先驅到現代移民追求詩與遠方過程中的心路曆程。楊柳的紀實性散文集《柳風絮語》就這樣將讀者引進一個閱讀、欣賞和沉思的美好時刻。

遍讀《柳風絮語》,深深地被楊柳那種放下身段、敢於吃苦的堅韌不拔精神感動。正是由於這些經曆,作者才對人生有了深刻的認識、廣闊的視野和悲憫的情懷。從底層的流水線到考取公務員必經的嚴酷考驗,直至修成正果、做到了白領,無不感到有一種精神力量的存在。

這是“為了明天,我滿懷希冀,盼望著”(《因魚結緣》)的初心和“天哭楊柳,楊柳不哭。楊柳依依,生命極強,隨遇而安”(《哭泣的楊柳》)的堅強。是“想做點什麽,讓我在一個新地方有機會重新開始”(《葉子紅了》)的決心和“現在可是把腳堅實地踏在地上,不折不扣地走著自己的道路”(《尋夢》)的踐行。

這也是對《出路》裏吸毒者福良和《尋找流浪漢》中流浪漢的人道主義的同情和對《幸與不幸》中漢娜和《女主角》中達魯瓦娜不幸的同理心。更是對因疫情失業而住在收容所的哈裏夫婦真正愛情的讚美及對養老院孤寡老人羅素太太臨終還要捐贈眼角膜高尚精神的謳歌。

人文主義情懷充滿了楊柳的文章。移民的經曆拓寬了視野,升華了胸懷,突破了種族、文化和信仰的藩籬,令其字裏行間充滿了理解、包容和悲憫的同理心,洋溢著一種廣博的人道主義之美。我以為,這正是華文文學才具有的格調和情懷,是超出文學意義的精神境界。

楊柳的這種情懷歸功於其對真善美一以貫之的追求。這種追求在《重讀30歲時寫的文章》得到了印證。一段芳華的放飛,一段現時的參悟,對比出楊柳的青澀與成熟;一番鴻鵠之誌,一番沉靜思考,夾敘夾議出一位知性女士的心路曆程。正是祖裔文化的浸潤和熏陶,才積澱出楊柳的良好心態;正是這種少年立誌與之後的不懈追求,才穩定了她移民初始時的踉蹌酩酊,使之邁出堅定的步伐,最終走出一片燦爛的天地。《母親的眼淚》對失獨母親無限的同情和《漂洋過海的母愛》中對母愛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刻骨銘心的珍惜,無不烙刻上中華文化的印記。這種良與善的基因必然帶入他鄉,成為她日後走出詩意、走向遠方的精神支柱。

楊柳的情懷在凝與化的交替中得以抒發與飛揚。在《柳風絮語》這本紀實性散文集裏,凝中有化,化中有凝。凝,結構情節韻律緊湊,一貫到底;化,所視幻化為所思,所思升華為所悟。無論是回憶其移民初始的尋工過程(《剛到溫哥華的日子裏》),還是與不同種族人士交往(《因魚結緣》和《尋找流浪漢》等)中,或在尋求失去的親情(《漂洋過海的母愛》)和歌頌偉大的愛情(《秋天的愛情》)時,跳動的文字、夾敘夾議、情景穿插、所敘所悟交匯及情感表達毫無違和之感;也無先景後情,或無病呻吟、或故意拔高的做作;更無海派細膩委婉的小女人作家的做派。出生於東北卻成長於上海,楊柳天然兼有江南之靈動與黑土地之粗獷,文字達而不俗,情感細而大氣;處理凝與化時伸縮有度,自然得體,剛柔相濟。

幽默是楊柳表達情感的獨特的手法。一些頗有煙火氣的幽默語言令人在笑淚中悟到了生活的兩麵:樂與苦、幸與不幸、順境與逆境。比如,將體力活稱之為語義雙關的“勒脖工”表現了作者的樂觀心境。(《剛到溫哥華的日子》)對誤入單行道時的尷尬,楊柳的描寫惟妙惟肖:“迎頭兩輛汽車,憤怒地瞪著血紅的眼睛,一步步向我逼來。喇叭聲此起彼伏,奏著高亢的交響樂。”(《尋找流浪漢》)再比如,看到漢娜弟弟的模樣後,楊柳一句俏皮話回味後令人捧腹:“肯定地說,上帝在雕塑他時,稀裏糊塗地打了瞌睡。”(《幸與不幸》)而楊柳對檢測新冠病毒的描寫則更是令人莞爾:“白大褂的目光從遮得嚴嚴實實的帽子和口罩之間的縫隙射出來,探照燈般把陸雪琪渾身上下照了個遍。”(《羅素太太的遺囑》)類似俏皮幽默的描寫比比皆是,不一而足。一般來說,中國人缺少西方式委婉含蓄的幽默感。若無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若無對人生樂觀豁達的心態,若無對幽默作用的深刻認識,楊柳對幽默的運用決然不可能如此嫻熟,信手拈來。   

戲劇性的結尾是楊柳抒發情感的另一個手法。個人的經曆和移民的際遇加上對文學的執著豐富了楊柳創作技巧,使之能自如地並行敘述兩條以上的線索(《漂洋過海的母愛》)和較為複雜的人物關係及情節(《三看人生》)。值得稱道的是楊柳對許多篇章結尾的處理突破了中國人線性思維的窠臼,營造出一種歐·亨利式出人意料的喜劇效果。比如說,當作者誤入單行道身處危險境地而手足無措之時,突然一群流浪漢衝到路中間組成一堵圍牆,而帶頭的則是作者將自己午餐分贈的那位流浪漢。(《尋找流浪漢》)《女主角》中達魯瓦娜在演出成功榮獲歡呼與鮮花之後,卻急忙打的回家去給自閉症的兒子慶祝生日。戲與人生巨大的反差一下子凸顯了人生矛盾體:幸福與苦澀同行,夢想與現實同在。而這種西方小說常見的手法在《漂洋過海的母愛》、《幸與不幸》、《尋夢》及《羅素太太的遺囑》等諸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其實,這並不是楊柳簡單的模仿,而是一種內在的審美以及她對人生無常的悟道和敬畏生命、珍惜幸福的平和心態使然。可以說,楊柳已然在有意無意中走進了西方小說和散文創作的境地,脫離了中國人業已習慣的線性講故事的窠臼。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條長鏈,它便是由那無數的瞬間之珠串成,閃光的珠子,暗沉的珠子,夾雜著灰不溜秋的珠子。閃光的灼灼照映著人生璀璨的時刻,暗沉的遮掩著曾經出過血的傷痕……”(《三看人生》)多麽深刻的體會,多麽富有哲理的人生悟道!這是厚積的文化底蘊和哲思後的噴發。至明至暗,忽明忽暗,人生就是起伏跌宕,明暗交替,不斷追求光明的過程;生命能否熠熠閃光,全然在一念之間,在於意誌的堅定。隻有經曆煉獄的磨煉和甄別,才能到達天堂彼岸。我以為,這才是《柳風絮語》的真諦。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柳色青青,他鄉可居。我心可鑒,柳風絮語。一棵柔弱的楊柳被連根拔起,移植到新大陸,但她並沒有南橘北枳,而是汲取了異鄉土地的養分,茁壯成長,走出一片新天地,猶如當年左宗棠西進新疆時沿途種下的左公柳,短絛似辮,迎風揚沙,一路向前,向前。

楊柳簡介:,加拿大華文作家,加華筆會副會長,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會員,海外文軒作家協會會員。《加華文苑》編委,小說、散文、報告文學散見於海內外文學書刊,多次在全球征文大賽中獲獎。

《柳風絮語》在巴諾書店上架發行 

《柳風絮語在英國的BookDepository上架,全球免郵費

《柳風絮語》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477.html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網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