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48)
新冠的診斷和治療的前瞻
新冠的傳播正好趕上了高速科技發展的年代。使得各研究機構都以快速列車的速度進行。幾個月之內就有一個雛形。
診斷:目前較為廣泛的是病毒核酸檢測(分子學方法),病毒抗體的檢查(血清血方法)。前者檢測病毒在體內是否存在,後者檢測對病毒的反應(已經有染上病毒而產生抗體反應,但可發病,或不發病,所謂"無症狀"者)。 無症狀者,應該還可以細分為無症狀帶病毒者,無症狀不帶病毒者(已經接觸過病毒,抗體已經產生了,病毒也被清除了,沒有發出病來)。前者是目前一直被重視的群體。Ta們的傳染性如何?病毒在這群人裏的轉歸如何(是持續存在?潮起潮落?最終消失?),這群人將來的預後如何?而後者盡管被列入"陽性反應"的人群,實際上對人群的傳染性微不足道。
病毒檢測方法也日益更新,越來越快。最近研究的一種方法叫CRISPR based (分子學方法),5分鍾左右就可以得出結果,其匯報也很簡單:像懷孕試紙一樣。研發者可望可以用來作家試,以檢輕測試部門的負擔。
治療方麵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目前仍不理想,大概有幾個方麵:
1. 抗病毒藥物。抗伊波拉病毒藥"瑞得西米 Remdesivir. 此藥存在爭議,早期對它的期望很大。但是它在中國的臨床試驗不盡人意。在中國以外的結果尚未成熟,還有爭議。抗愛滋病毒藥物也在試驗當中,但推動試驗的動力及規模好像不強勁。
2. 免疫調節或抗炎症藥:如羥基奎寧(hydroxychloroquine) 。估計作為輔助治療的一個重要部分,有抗炎作用,本身的設計不是一個抗病毒藥,但希望可以通過其廣泛的免疫調節和抗炎功能,能夠減輕新冠的並發症。目前也還在"觀察當中"。 其它的免疫調節,比如針對細胞因子,IL6, IL1, Alfa interferon, 中性白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思考隻在搖籃當中,尚未開展。
3. 疫苗。這是多國,多方科學研究的希望。尤其是在迫不得已的"群體免疫"(被動感染而免疫)的嚴峻事實麵前,采用主動免疫的方法是合乎邏輯的思路。 這項研究在短時間內,可謂百花齊放,可望比以往更快的時間可以實現。但是還有很多問題尚未確定。比如疫苗的有效性(靶點是否正確?)有效持續時間(短期免疫或長期免疫?)。登革出血熱的免疫試驗給人們提供了一項警惕:重複免疫後,體內抗體增加了(本想應該是好事),但情況更壞!這種現象稱為 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 將在的新冠疫苗會不會出現ADE? 時間去證明吧。
4. 病毒抗體。從恢複期病人的血漿去治療就是釆用這個思路。但血漿的成份很多,不是所有的血漿接受者都有益處,有些反而有壞處:異體蛋白的過敏反應,血漿中存在著不知的病毒或病原微生物感染…….較為理想的辦法是合成抗病毒抗體(比如說對抗S 蛋白或S protein/ACE2 結合部位)。目前在這方麵有研究,但仍然未能大張旗鼓地進行。
有一點要注意的:有效到應用,是有距離的,就看政府的調控,和人們的耐心了。
Ind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