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指出餘傑的錯誤已有兩年時間,當初我因看不慣他惡劣的人品而發聲。沒想到,近兩年餘傑反倒依靠在網絡寫幾篇充滿抄襲痕跡的雜文在民運圈子混的風生水起。中國有一句古話,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不少慧眼之士還是看出了此人低劣的文風:文勝於質,言論不太實在,激烈的姿態多,真切的語言少;口力有餘,心力不足;上綱的能力很強,見地卻很一般。 如此文筆一般的餘傑為何有現在的名氣?無外乎他那無人能及的心計!
提起餘傑的心計,就不能不得2012年餘傑的一篇與孔慶東的絕交書。從這封絕交書的行文邏輯,可以推斷出餘傑的“道行”有麽高。據我了解,餘傑和孔已經有十來年沒有聯係,要絕交早就絕交了,怎麽偏偏在這個時候發什麽絕交書呢?絕交書前半段,是餘傑的真心話,也是他多年前與孔絕交的時候就想好的話。要害都在後麵。孔慶東痛罵某些(請垃圾媒體看好,是“某些”)香港人是狗,在海外引起了軒然大波。幾個反華網站不約(有約?)而同地歪曲攻擊孔的言論,大肆攻擊孔的人格。餘傑作為剛剛投奔“自由國度”的異議分子,怎麽著也得獻上一份禮——熟悉《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要上梁山,就得殺個人表示表示。這哪裏是絕交書?分明是餘傑踩著昔日朋友上位的證據!即使是大師,做出這樣有辱人格的事情時,形象也絕不會高大。何況餘傑不是什麽大師。
生活中就怕有那麽一種“賣狗肉的”,“掛羊頭”掛久了,竟自把“狗肉”真的看成是“羊肉”。比如說:“中國大陸的第一個李敖”、“北大的第二個王小波”——所謂“北大怪才”餘傑。據稱,餘傑“坦率地承認”:懷疑的精神,批判的立場,邊緣的狀態,乃是支撐他寫作方式的三隻鼎立之足。又據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神聖的使命感使他雖身居鐵屋卻桀驁不馴,楊朔、錢鍾書、楊絳、錢穆、郭沫若、季羨林等大師在他的眼中全成了重新評說的對象,這氣勢使那些媚俗平庸的偽文人相形見絀”,於是有了餘傑批判眾多大師的係列文。
看其在《餘秋雨,你為何不懺悔》的痛罵聲餘音尤在的時候,竟和餘秋雨“在一次文化活動中坦誠相見,互吐衷言,最後握手言和”,原來兩人是心照不宣。這一罵一斥的用意也自昭然,隻是讀者實在可憐,揉揉眼睛再看,怎麽互相捉打的兩個鬼竟已聯袂成仙。如果隻看在萬人傑新聞獎頒獎時的慷慨陳詞論使命,足以讓如我這般的凡夫俗子們激動一把,誤以為真有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士橫空出世了。可剛一轉身回到北京,就拋出個餘傑築巢記,儼然飽食終日的小資一臉得色。綜觀此人的言行,結論隻能有一個:餘傑的人格是多重的,或者毋寧說,他根本沒有人格。道德和邏輯在他那裏隻是隨意販賣的狗皮膏而已。
人格決定氣格,人格決定高下。從餘傑的大作裏,你能看見一個高尚人物嗎?從其簡單而膚淺的思想裏,你能看見你豐厚的學識嗎?當然,要從他身上去找這些東西,可能是標準太高,但若以餘傑目空一切的狂傲心態,自以為師出北大,便若天生我才似的,以為自其以下皆屬凡人,以此標準量他,愚以為並不為過。
2015年8月寫於美國
轉自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