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是在去年,看到網友momo用艾葉作的青團和豆包,就非常得饞,想念小時候鄰居家婆婆做的艾葉粑粑了。我們小孩子當年管它叫野菜粑粑,因為吃在口中有一種甘苦和清香的味道。它形狀扁扁的,小小的,有圓的,也有長條形的,大部分都沒有餡兒。偶爾吃到過一回碎花生餡的,香死人了。婆婆在每個艾團上刷一層亮亮的油,墊在竹葉上,再放入竹子的蒸屜蒸出來。等揭開鍋的時候,那種特殊的味道加上竹子的清香味飄到鄰裏街坊,小孩子們就會擠到她家廚房門口,等著分到手裏一個。記憶裏那就是一種很特別的野菜的味道,軟軟的,糯糯的。我們更興奮的是領艾粑粑的時候。
那以後幾十年我再沒吃過那種特殊的味道。最近幾年,看它又流行回來了,大家都在做。於是我也想讓家裏人嚐嚐它的味道。周末跑了中國店,韓國店都沒能買到艾葉或艾草,隻想放棄了。這時朋友正好發給我一個曼食曼語的帖子,作青團,她說用菠菜水也可以代替的。於是周日就以菠菜和抹茶假冒作了一次青團。就當是享受下那個過程和它綠色的模樣吧。
做了兩個麵團,兩種餡的,成品:
一個麵團是菠菜的(右側),顏色稍淺些,另一團是抹茶的,色深。
每個麵團:
200g 糯米粉, 50g 粘米粉,蜂蜜1勺,植物油1勺
先把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均勻後,加入蜂蜜和油,不用攪拌,放置一旁。
讓後洗淨菠菜,我就隨便抓了一大把菠菜。放入煮開的水裏燙熟。再用攪拌棒打碎成泥狀,過濾成菠菜汁,大約用了240ml, 乘熱倒入混合的糯米粉中。用筷子和手揉成麵團,包上保鮮膜,放涼。
另一個深色抹茶的麵團,用了2大茶匙的抹茶粉,熱水融開後乘熱倒入糯米粉中,感覺顏色有些深了,應該可以少放一些抹茶粉的。
用頭天晚上泡好的紅豆用高壓鍋熬成豆餡,放糖,再用打碎棒攪成豆沙狀。在平底鍋放點兒油炒幹,可以搓成球狀的樣子。另一種是黑芝麻餡,現成的。
拿出涼過後的麵團,分成幾等份,搓成圓團,手心抹油,就可以開始包了。還沒包的麵團最好用保鮮膜蓋上,防止幹燥。網上有很多包的手法,我和麵團時沒量水量,全憑感覺放的,結果和得太幹了,很難包,而且包上後有很多裂口,整個過程很是狼狽。下次一定記得把麵團和得適中柔軟才行。好在那些裂口在蒸過後,和上了。包的時候手心抹上油感覺會比較好包。 這是網上找的一張手法的圖片。
我的包完後,慘不忍睹,很多裂口啊,麵團太幹了。
包好後,上鍋蒸20分鍾,就可以了。出鍋以後的樣子。
因為看到那些先前的裂口居然合上了,本以為的失敗轉成喜悅,拿著到院子裏顯擺地照了相。這時女兒已經等不急了,問,媽媽,好了沒啊,我餓啦
做的兩種口味,菠菜的比較淡,抹茶的味道濃些,LG和女兒都搶著吃抹茶的。但涼了以後,我覺得兩種沒有差別。一共做了十多個,我隻吃了一個半,剩下的兩天就被他們倆吃光了。哈哈,雖然沒有艾葉的味道,但受歡迎程度不減。隻是在我,依然還是懷念那艾葉的味道。
走到春天裏,曬曬太陽,看看花草,琢磨著,嗯,這個周末我想要嚐試外麵的豆大福了。
謝謝!祝周末快樂呀!
@外麵,嗯嗯,我要去買枇杷。你不提我又要忘了呢
@mzl, 沒續啦,這一段寫完啦。不過現在老了,很多回憶有的可寫。
祝大家節日快樂:-)
盼續!
昨天又買了枇杷,去土耳其店買吧。長周末可以放鬆一下啦。好好享受!
我剛學做了小青團,和你這一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你做得漂亮!
@ lio 隻要過程是享受和快樂的,就沒可惜啦,哈哈
@ cats 期待你的艾葉啊,我還挺喜歡聞那味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