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與朋友去散步,我問:你想家了嗎?朋友不假思索地回:當然咯,誰不想呢?是啊,我也一樣,好想回家,我說:我一要去武漢看看!
武漢,在我過去的印象裏,隻是長江邊上的一座大城市。小的時候,坐京廣線路過很多遍,火車轟隆轟隆地穿過武漢長江大橋,黃鶴樓的棱角在窗前掠過,仿佛伸手就可以夠到。車廂廣播裏傳來的溫柔女聲:旅客們,乘客們,前方是武漢站,武漢站馬上就要到了。。。 兒時的我,期待的是站台上的孝感麻糖。那是我喜歡的一種口味,軟軟黏黏的芝麻香粘在牙床上,要用舌頭費力地才能舔掉,直到火車駛離了這座城市,餘香還在口齒間縈繞,記憶裏,這就是武漢。
2020年,武漢成為了一座全世界的人都會記住的城市。
各種新聞,各種傳聞,普及之廣之快,讓每個人從最開始的旁觀者最終都成為了經曆者。因為國家不同,製度不同,尊重和宣傳的不同,我並沒有經曆武漢那70多天的煎熬,讓我感動和傲氣的是,武漢人挺過來了。
而在我生活的文明國家,回顧這一年多的抗疫,商場,餐館,酒店,運動和文化場所依然關閉,會友仍舊禁止。經濟之重創,不是我這個外行所能討論的。我看到的隻是,人們還在激烈地辯論著人權,自由,隱私和基本法的邊界,爭論著疫苗的合理優先性,規劃著檢測安排的有效性。對於他們,就好像新冠病毒也人模狗樣地坐在了圓桌會議上,很理性地聆聽著那些自以為是先知的高知和政客們的高談闊論,據理辯法。猶如一場場精彩紛呈的論文答辯,辯者慷慨激昂,聽者熱血噴張,然後再寫出一篇學術性的總結報告規則,以新聞發布廣而告之。隻有這樣,才是一個尊重人權,以民主製度為首的典範國家,而領導者也展現了他們職業的完善性。因為他們就是在這種典範中受教育成長起來的。他們似乎以為,新冠病毒一定也是受了這樣的教育,可以一起商討科學的合理性的!可他們忘記了,他們是在與誰賽跑?!長時間的優越感讓他們丟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從而也失去了對自然的競爭性。
在我們還是一個旁觀者的時候,所有聽到看到的新冠新聞都近乎恐怖式的,病毒肆掠了武漢,政府封鎖了這座城市,數據是隱瞞性的,人民失去了自由,手段是強製獨裁性的。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為武漢揪心。而當我們成為親曆者的初時,卻在熱烈否定口罩的防禦性,背後其實是隱藏著資源的匱乏。限製令出台時,有人群抗議侵犯了人權,違反了基本法。衛生部追蹤感染者支鏈時,又有人提出侵犯了隱私權。麵對這一國受過高等文明教育的國民,總理焦頭爛額,隻能呼籲。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自然聽不懂我們關於人權的討論,就這樣我們錯過了悶死病毒,阻斷傳播的機會。在議會議黨間互相批判反駁抗疫政策之熱鬧紛爭時,我們迎來了第二波變異。政府再次召集抗疫專家,認真汲取各專家之不同意見,評估審核,一周過去,重新推出抗疫措施。3周的觀察期還未滿,第三波變異已轟然襲來,重症監護占床位充至頂峰。在一片慌亂之中,所有人隻能寄希望於疫苗接種率了,一切都晚了。民眾已經被民主自由政論折騰的疲憊不堪了,希望喘息的肥皂泡一再破裂,新的政客微笑著鼓舞民眾再建信心。政府投入8千多萬的疫情谘詢費,換來的是一年兩個月的抗疫未果。
這時,所有關於武漢的報導消息都消失了。德國所有新聞機構駐中國的記者仿佛都失聲了。
武漢怎麽樣了,我不僅問自己。從五一國內傳來的照片,一片熙熙攘攘,遊人如織的景象,國內儼然是恢複了常態。
周末我無意中看到了YouTube上的一段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由一位居住在南京的日本人-竹內亮製作的。竹內於2020年6月1日不顧家人的擔心和反對,3年後重返武漢拍攝。
他從微博征集的100多位報名誌願者中挑選了10名,想從他們的口中了解武漢的生活現狀。從華南海鮮市場的采購員到醫院護士,從飯館商店小老板到初中老師,從雷神山裝修工人到醫療設備廠,從患者家屬到外賣小哥,幾乎每一個人見到竹內的第一句話都是:我做過核酸檢測了,他們是這樣的小心翼翼,好像他們早就知道,所有的人都害怕他們,都想躲著他們。他們想用這句話,小心謹慎地打開那道防範之門。我去年回北京的時候也是到處被國內檢查的人問,武漢來的嗎?仿佛所有武漢人都是惡魔附身,病毒攜帶者。我常想,一個真正的武漢人該如何承受這種忍辱?!
影片裏那位護士在黃鶴樓下是那樣的陽光活力,手舞足蹈,積極開朗,她從不喜歡武漢到愛上武漢的熱情。在回顧病人和亡者時,她悲傷地落下淚來,她看著認領遺物的隊伍,感同身受地體會到患者和家屬悲傷的回憶。
那位被新冠奪去外公生命的女孩不敢看相關的新聞,當時身為醫院工作人員的她,卻不能為自己的外公找到一張床位,看著那些挺過來的人,撫摸著帶她長大的外公的遺像,她不禁自問問:為什麽就不能多我外公一個!?這種切膚之痛,隻有體會過親人過世才能深刻領會吧。她的姨媽因為幫助外公四處找接收床位而感染了新冠,並沒有真正發病,從隔離到送往雷神山再到隔離,前後100多天,曆經40幾次核算檢測,才允許回家。阿姨沒有被病毒嚇到,但回家後卻被鄰居們歧視的眼光刺激了,感到了難受,仿佛她身上背了個毒氣彈,從前友好招呼的鄰居都是側身而過。她們這樣的心理壓力要持續多久呢?
看到10天建出來的雷神山醫院的壯觀,我確實是被驚歎到了,先不論其質量如何,就其規模之大確實是能夠解決大量感染者的隔離。這個為了高工資而在雷神山做電工的農村小夥子感慨到:疫情之後,很多都想開了,賺太多錢有什麽用,主要是生命,生命比什麽都重要!
最後一位被采訪者是初中老師,從封城那日,她堅持用無人機拍下武漢每天的街景,從空無一人的城市到人流車流的緩慢湧現,讓那些呆在家裏不敢出門的人們看到武漢複蘇的街景。而現在她在用rap的方式推廣武漢的文化,她認為,這次疫情將武漢推到了風口浪尖,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走進了國際視野,這何嚐不是一件好事呢,可以把武漢的文化推廣出去。誰說,又不是呢!
從影片裏看到,武漢人總是那麽積極樂觀開朗,從1月23號封城,到4月8號解封,6月初的武漢,僅僅100多天,街道上充滿了活潑的氣氛!光脊梁的大爺站在街邊,無拘無束地扒拉著碗裏的飯,和竹內留下了一張合影,一張張善良的笑臉,仿佛疫情對武漢人,已成過往。盡管在這段過往中,他們付出的太多了,盡管抱怨被掩埋,他們仍然樂觀向往著前方的生活,這難道不就是積極的生命力嗎!
看完這段紀錄片,我好想對德國的那些政客們說,請你們穿上防護抗疫服議政,體會一下一線人員的辛苦!
Youtube 視頻的鏈接
如果一座城市可以借由文化景點曆史成為旅遊的熱點,那麽武漢,因為100多天的英勇抗疫,因為這些可愛的民眾,因為這裏的活力,也可以輝煌地寫入旅行的目的地。好想和你相見 - 武漢!
謝謝
歐洲杯看看大家終於露出笑臉,俺也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