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娛樂與時事新聞,我更喜歡去八卦一幅畫的曆史與由來。
Mona Lisa - 這幅著名到人所皆知的畫,我曾三次帶著任務到盧浮宮去拜望,第一次為了自己,第二次帶著女兒,第三次帶著親戚。每一次,都是同樣的場麵,熙熙攘攘。終於能夠擠到她麵前的時候,也隻能是隔著圍欄,穿過厚厚的防彈玻璃,淪為到此一遊的心態了。因它是那樣的令人慕名,以至於周圍的環境和時間是不能夠讓你靜下心來,仔細地欣賞與品味她的微笑的。所以在第四次去盧浮的時候,我隻是看了一眼圍觀的眾人,無奈轉身而去,尋找她對麵的那一幅-加納的婚禮-中的細節了。我以為,我與她的緣分也就如此了。
(2013年攝於盧浮宮)
還好,在我的審美裏,她不是一位美到令人無限回味的女人,盡管她在繪畫史上有著輝煌的地位。直到這個周末,我看了一部電視台Arte播放的紀錄片,蒙娜麗薩-微笑的秘密,又重新讓我翻開盧浮宮的畫冊,再一次凝視她。
Mona Lisa,所有的人都叫她蒙娜麗莎。 實際上Mona是意大利語Monna或者簡稱為Mona,英文Madam的意思。準確地說,應該稱她為麗莎夫人。但我覺得很多時候,當你把表象揭開的時候,往往會失去了許多浪漫的色彩,尤其是藝術,需要摻著感情去領悟,所以我還是更喜歡叫她蒙娜麗莎這個名字。
所有看見過這幅畫的人都知道,她的畫幅實在是不大。整個畫麵的色調是偏向昏暗的,隻是在臉部,頸部和雙手以明亮柔軟的光線處理吸引著人們目光的聚集。臉上大部分的色彩已經因為年代的久遠而開裂,形成蛛網的細密紋理。人們紛紛喜歡解讀她那從虛幻而莊嚴的風景做背景中浮出來的神秘的微笑。那微笑並非幸福,也談不上美麗。溫雅,安詳,略帶著憂傷,或者還有幾分嘲諷和揶揄。這幅畫是達芬奇在十六世紀初,生活在佛羅倫薩的時候畫的。1516年他帶到法國,跟隨他一生。在達芬奇死後不久,由當時的法國國王 - 愛好並扶植藝術的弗朗索瓦一世 - 買下並收藏於楓丹白露宮。18世紀時法國路易十四把她移到凡爾賽,直到法國大革命後才搬至盧浮宮。拿破侖曾把這幅畫掛在他的臥室裏。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她曾以改善法國和美國外交關係為名被Jacqueline Kennedy借到美國巡回展。後又帶著同樣的政治使命前往日本,前蘇聯。直到80年代,法國頒布法律,禁止她再走出國門,成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500多年來,她用她那神秘的微笑誘惑著一批又一批的文人,藝術家,政客與遊客。19世紀英國的藝術評論家Walter Pater說達芬奇的這件作品聚合了古希臘的原始,羅馬的欲望,中世紀的神秘以及波吉亞的罪孽。她用她那意味深長的眼神凝視著你,嘴角翹出溫和安詳而又不可藐視的自信的微笑,仿佛能使人內心的煩惱憂鬱蜿蜒流入她身後的那一片大自然的水裏。傳說大名鼎鼎的戴高樂總統每當心緒煩躁的時候,都會前往盧浮宮欣賞蒙娜麗莎,出來時煩惱便會蕩然無存。
這是一幅畫在白楊木板上的油畫,構圖以金字塔形布置畫麵。畫中的Lisa夫人在畫家意構出的大自然中,端莊地坐在扶手椅上,兩手優雅地交叉於前形成金字塔底座的前沿,左手扶在平行於畫麵的椅子把上,右手輕輕地搭在左手手腕上,纖長的手指,柔潤質感的肌膚,被藝術界甚至醫學界譽為是最美最真實的一雙手。她略微側著身,目光40度向右看來的目光若有所意地注視著你。這在當時肖像畫都以側身為主流的文藝複興初期,是絕少見到的姿態。她寬寬的額頭下幾乎沒有眉毛。飽滿的雙頰攏著微閉的嘴唇,稍稍翹起的左側嘴角和左側眼角微微抬起的陰影,以及左側臉頰的陰影處理,勾勒出她那著名的神秘微笑。
幾百年來,藝術史學家們不僅被她的微笑所迷惑,也為她的真實身份所困擾。他們一直在試圖找出,達芬奇到底畫的是佛羅倫薩的哪一位女士的肖像。關於這是他的自畫像的說法早已被否定了。
最早描繪這幅蒙娜麗莎的筆記來自於意大利的美術史研究家家瓦薩裏(Giorgio Vasari),也是這位瓦薩裏,創造了Renaissance,文藝複興這個詞匯。他在紀錄中記載這幅畫是達芬奇受佛羅倫薩一位富有的絲綢商,Francesco del Giocondo,委托,為她的夫人,Lisa del Giocondo畫一幅肖像畫,用於裝飾新購置的房屋。所以這幅畫的意大利名字叫做La Gioconda,Gioconda 夫人。當時的麗莎夫人正處於剛剛失去新生兒的哀痛中,達芬奇在畫這幅肖像時,甚至請來樂師和講笑話的人,嚐試各種方法使她高興起來。達芬奇於1503年開始著手畫這幅肖像畫,用了四年時間仍然沒有完成,最後也未能交付給委托人。而他本人十分看重這幅畫,一直把她留在身邊, 帶到了法國。
瓦薩裏在他的描訴中寫道:蒙娜麗莎有著非世人的微笑,她的眉毛就像真的從皮膚的毛孔裏彎曲生長出來的,沒有比這個(畫的)更自然的了。可是,當我們看到盧浮宮的這幅蒙娜麗莎時,根本就是沒有眉毛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難道達芬奇畫了兩幅蒙娜麗莎?英國的藝術史學家,Andrew Graham-Dixon, 萬裏迢迢飛到新加坡,為了去看一位英國商人的私人收藏,也就是傳說中的另一幅蒙娜麗莎:The Isleworth Mona Lisa。 (又稱Isleworth版的Mona Lisa),發現這幅畫上的女人在彎曲的眉毛下麵有著Mona Lisa一樣撩撥誘人的微笑。隻是顯得更加年輕嫵媚。這幅畫除了背景畫的相對粗躁外,在畫幅的兩側還有兩根柱子,這在巴黎盧浮宮版的Mona Lisa裏也是找不到的。
Isleworth Mona Lisa,因這幅畫最早在英國的Isleworth發現,而得此名。後證實這是達芬奇學生的臨摹品。夢娜麗莎的眉毛和畫麵兩側的這一對柱子也可以在拉斐爾1504年的臨摹素描中看到。拉斐爾是當年與達芬奇一起共事於美第奇家族的畫家,與米開朗琪羅,達芬奇稱為文藝複興三傑,代表作之一是西斯廷聖母。拉斐爾的這幅素描很近似Isleworth版的Mona Lisa。
難道這就是曆史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的,達芬奇最早受委托時畫的蒙娜麗莎肖像 -年輕時的Gioconda 夫人?正如瓦薩裏在他的藝術名人傳裏描訴的那樣,或者是拉斐爾素描臨摹的那一幅?如果假設成立的話,那麽這一幅年輕的蒙娜麗莎又在哪裏呢?
一位專於擅長用激光掃描技術研究曆史畫作的人,巴黎的Pascal Cotte 驗證了他的設想:這幅年輕的Mona Lisa就藏在盧浮版的Mona Lisa的下麵!這位藝術分析大師Pascal用目前最先進的色彩分層掃描技術,像撥洋蔥一樣一層層將Mona Lisa解析出,達芬奇的這幅畫有將近30層的塗層,每層上的Mona Lisa頭飾,眼神,目光的方向和嘴角都略有不同,而在最下麵的一層裏的確找到了Mona Lisa的眉毛!這表明,達芬奇確實是畫了Lisa夫人的肖像- 年輕的Mona Lisa, 如右側的這個樣子,披著薄薄的輕紗,這是16世紀初意大利婦女懷孕或是初生嬰兒後的典型服飾,Pascal運用電腦重新組構出一副圖來。
但達芬奇並沒有將畫交付給他的委托人。而是一直帶在身邊,不斷修改,重新塗層。一直畫到她已不再是佛羅倫薩的Lisa del Giocondo的夫人了。而逐漸成為了達芬奇心目中理想美好的化身。這時的蒙娜麗莎左肩上搭著的那條披紗,在當時的年代是不會出現在正常的人身上的,它是古希臘藝術中如維納斯一樣的神性的裝飾,象征著美麗,純潔,愛情,正義與忠誠,這或許正是達芬奇想要表達的哲學理念。這幅蒙娜麗莎已不僅僅隻是一幅Lisa夫人的肖像畫了,而是大自然的風景與人性的自然的結合,這一結合的理念都聚在Mona Lisa她那一瑉神秘的微笑上,而這,正是達芬奇偉大的所在。他一生都在探求藝術的高貴氣質: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充滿活力的藝術形象,不僅僅隻是逼真,它必須要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情感,隻有那些給人留下無限遐想與想象空間的藝術形象,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就像這幅Mona Lisa,人們追逐了500年的傳說。
或許,她還會將一直探討下去。
Ps。這是紀錄片的網址:http://www.arte.tv/guide/de/065858-000-A/mona-lisa-ein-lachelndes-ratsel
抱歉,我隻有德文版的。
謝謝所有過訪的朋友們!
我理解的八卦就是深挖的意思。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娛樂頻道。我隻是比較喜歡從曆史中走出來的東西。
上學的時候曆史是最差的一門,哈哈!
親,春節快樂,闔家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