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古迷思: 三皇五帝到夏商》之一百四十四

(2016-05-03 18:43:31) 下一個

不僅商人瞧不起微子,周人也不拿他當回事,《古文尚書》裏有一段周成王對微子的訓話:“你要謹慎啊!……使我大周永遠不要厭惡你。好生去吧,不要違背我的命令!”周成王那時二十剛出頭,微子已經年逾花甲,可周成王訓微子跟訓孫子似的,一個喪失尊嚴的人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五百餘年的商朝在微子的”膝行”中屈辱地落下帷幕,《竹書》載:“湯滅夏以至於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終戊寅)”,這個統計很奇怪,因為《竹書》裏明明有三十位,共五百二十一年。商朝其實有三十一個王,成湯的兒子太子太丁未登基就死了,但商的宗廟裏仍尊之為王。

在徹底告別商朝之前,讓我們做一個回顧,為商朝的三十代君王和商朝做個小結,對君王仍采用十分製的評分。順便提一下,《史記》裏稱夏、商君主為帝是錯誤的,夏稱“後”,商和周一樣都稱為“王”。

 

成湯作為商朝的創立者,基本分是十分。成湯名義上在位二十九年,一統天下的帝王生涯不過十四年,還有六年是瘋狂的大旱。成湯在那場令舉國心焦(Heart burn)的旱災麵前,他沒有做出任何實際可行的抗旱措施,任憑男巫和女巫在瞎折騰,不僅勞民傷財,還傷命:不僅是人命還有烏龜命。雖然我們不能求全責備要成湯放棄反動封建迷信,但好歹要做兩手準備吧?六年的時間,挖一條引流河綽綽有餘了,可他啥都沒幹,啥都讓巫覡幹了,啥都沒幹出來。不過六年大旱居然沒有導致叛亂,說明成湯在安撫人心方麵確有一套。當然也有可能他不用安撫諸侯,因為諸侯們也同樣忙著祈雨,沒心思造反。六年之後終於下雨了,可雨水跟他的指甲真的有邏輯關係嗎?成湯在六年大旱期間的無為,建議扣除半分,成湯得九點五分。

代替故太子太丁繼位的外丙王即位僅兩年就駕崩,關於他的政績《殷本紀》一字沒有,《竹書》上記了這麽一筆:“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考慮他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就不給他打分了,實在要打的話,外丙肯定不及格。

        第三任商王是外丙的弟弟仲壬,他的”政績”與在位時間完全是他哥哥的翻版,也是“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四年之後匆匆忙忙就死了,仲壬的得分可參照外丙。

        第四任是故太子太丁的兒子太甲,是商初的超級權臣伊尹欽點上台的。太甲與伊伊這兩人的相遇簡直是火星撞地球,動靜太大了。後世對他們的評價呈兩極化,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在《伊尹之謎》一章裏說了,我選擇相信《殷本紀》的說法。太甲一上台也學他的兩個叔叔“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但他比較有性格,對比王還像王的伊尹產生了逆反心理,處處跟“卿士立方”對著幹,對立了三年後,伊尹一氣之下把他關到桐宮,直到三年後太甲深刻地認識到錯誤才被伊卿士放出來恢複工作。太甲一共在位十二年,拋去那左三年右三年,在餘下的六年裏頗有所成,“帝太甲修德,諸侯鹹歸殷,百姓以寧”,並被伊尹尊為“太宗”。我給太甲八點五分。

太甲兒子沃丁上台後,學習前三任好榜樣,一上來就任命卿士:“王即位,居亳,命卿士咎單。”,那時伊尹去世了,但他死前把咎單推薦上去。咎單對老師忠心耿耿,一切按既定分針辦,特地把伊尹生前的豐功偉績寫成文件供新王閱讀,題目不叫《伊尹》,而叫《沃丁》。咎單在《史記》裏隻有一筆,就是寫了《沃丁》一文。沃丁在位第八年,他為故去的伊尹建立了“紀念堂”(“祠保衡”)。伊尹在八年之後沒有人走茶涼,仍然享有崇高的聲望,這意味著沃丁和咎單合作得很好。

沃丁在史料中的記載很少,但他在位十九年,和首席大臣相處愉快,起碼說明沃丁朝風平浪靜,按說可以給他八分。但他晚年似乎出了點狀況,他未能讓自己的兒子繼位,鑒於此,扣除一分,得七分。當然如果他沒有兒子就另當別論了,不過帝王沒有兒子的可能性不太大。

沃丁之後的三代商王在《竹書》和《史記》中均無任何施政記錄,《竹書》對他們三人的記載一模一樣“元年XX,王即位,居亳。”,不一樣的隻是在位時間。

繼承沃丁大位的是他弟弟小庚(或太庚),五年而崩,考慮到他能讓兒子小甲上位,說明他短暫的帝王生涯還不至於一無是處,起碼及格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