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閱讀劄記: 前輩們的麵容

(2016-03-05 16:48:43) 下一個

閱讀劄記: 前輩們的麵容

(上海文化出版社《箭與靶》)

 

這本厚達八百多頁的書有個副標題:文壇名家筆戰文編,我就是衝這副標題托朋友為我購得此書。想想看,那些文壇名家們吵起架來該是何等妙語連珠、才華橫溢,有人甚至說文人的實際水平在吵架中才能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這本書從一九一八年吵到一九四八年。大體上可以分成五類:一是白話文與文言文之爭;二是關於新詩的爭論;三是關於新小說的藝術觀;四是政治掛帥的大批判稿;還有一類是對魯迅的圍剿以及魯迅的反圍剿。

前兩類無論正反方,均有頗為獨到的見解,而且就事論事,沒有低俗的人身攻擊。開篇錢玄同的《文學革命之反響》,半文半白,氣宇軒昂,曆數傳統舊小說的不是,大有“砸爛孔家店”的架勢,有意義的是,這篇雄文竟是和《新青年》同仁劉半農在唱雙簧,這兩人為了新文學可謂煞費苦心。和錢玄同相映成趣的是不懂外語的“翻譯家”林紆,他聽人口述翻譯了大量西方文學,雖以古文寫成,對西方文學的傳播甚至對新文學觀點潛移默化的影響都功不可沒,然而偏偏此公對新文學倡導者不共戴天,他的反擊別出心裁,不是評論,而是寫小說。借小說《荊生》中的反麵人物痛伐陳獨秀和錢玄同,時人憤其惡毒,說林紆的小說是“文字之獄”。本書編者有段按語說得很妙:“用小說來參與論戰,這是林紆的一大發明,故而六十年代有人雲‘用小說來反黨’,就說法而言毫不新奇。”,當真是令人撫掌之論。順便說一下,本書除了資料價值外,每篇文章後麵的“編者案”亦頗足觀,除了補充資料外,常有妙論流於筆端。

成仿吾也是新文學的倡導者,可是此公對於胡適領銜的新詩嘻笑怒罵,辣手摧花。他那篇《詩之防禦戰》讀來令人捧腹,雖多少有些刻薄,但說得確實有道理。據背景介紹,成仿吾有門戶之見,所罵的詩人都是文學研究會的詩人,而不是創造社的同仁。其實中國文人多少都有點門戶之風,如果說得有道理,外人便也無話可說了—成仿吾舉的例子和說法都很恰當,胡適、康白情和俞平伯等人的那些新詩確實幼稚得可笑。成仿吾雖是評論好手,但也有失足的時候,他評論魯迅的文章《〈呐喊〉的評論》讓人跌破眼睛,形同罵街,他放言魯迅的小說裏隻有《不周天》是不算太差的佳作,明眼人大概都不敢苟同他這份“勇敢的見識”—他的理智完全被情緒淹沒了。(這是題外話了,本書並未收錄《〈呐喊〉的評論》,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第三類關於小說的藝術,朱光潛和沈從文均有妙文,比如朱的《文學上的低級趣味》和沈的《文學運動的重造》,他們的美學觀點即使現在看來也不過時,但在當時卻是“過時”的,因為他們不顧政治環境的書生氣。在當時大唱“國防文學”的主旋律下,他們的“純藝術觀”注定為時人詬病。朱光潛愛較真,因巴金盛讚《雷雨》,說為之四度落淚,朱光潛就寫了篇《眼淚文學》,他的觀點是藝術的好壞與是否能令讀者落淚無關,他說得頗有道理,而且他隻是把巴金落淚當作一個引子。巴金於是寫了篇措辭激烈的《向朱光潛進一個忠告》,譏諷朱“天性薄”、“智力特別發達”(當然是反語了)、“妄人”等等,其實他所說的並不能推翻對方的觀點,而隻能在細枝末節上抓漏洞,他甚至無意中向自己的辯論對手妥協:“我隻說我喜歡《雷雨》。我並沒有根據《雷雨》使我流淚的事實來論斷這劇本的好壞。”巴金彼時文名甚旺,又年輕氣盛,說些過頭話也能理解,而且他沒有“站在政治高度”給朱光潛一棒。不知道朱光潛有沒有回應巴金的文字,若有,本書沒有收錄,也是一樁遺憾。

郭沫若就厲害了,沈從文因為一篇《論郭沫若》開罪了他。沈文實際上對郭作為詩人評價甚高,隻不過認為他沒有小說才能,文筆沒有節製,在今天看來,沈從文無疑是有眼光的—郭的小說還有誰提起?值得注意的是,據編者所言郭當時並沒有撰文回沈從文,直到十年後才先後以《拙劣的犯罪》和《斥反動文藝》炮轟沈從文。可惜的是本書沒有收錄《拙劣的犯罪》,在《斥反動文藝》中,沈從文不僅是個反動作家,而且還是個“桃紅色”作家,“寫文字上的春宮”,按說這便是“黃色作家”了。可郭為了多湊一種顏色,“桃紅色”之外還有“黃色”:“這是標準的封建類型,色情,神怪,武俠偵探,無所不備……”(p.228),照郭的定義,除了不寫男女私情的“純革命文學”外,大概都包在“黃色”,“桃紅色”也是“黃色”一種,真是滑稽得很。郭的這篇文章實際上就是一篇革命大字報,和文學基本上沒什麽關係,文末大喊:“凡是決心為人民服務,有正義感的朋友們,都請拿著你們的筆杆來參加這一陣線上的大反攻吧!”(p232)

郭的大批判精神似乎由來已久,早在《斥反動文藝》一文發表的二十年前(一九二八年)他就類似的口吻攻擊魯迅,《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批評魯迅的<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行文刻毒,自作聰明,和現在BBS論壇上下三濫的謾罵沒有質的區別。

如果說“文革”的大批判文章在“五四”之後不久便已成熟,那麽彼時的“大批判”又“師承”始於何時?

至於對魯迅的圍剿以及魯迅的反圍剿已經是文學公案,是非曲直自在人心,本文不再贅述。

這本書就是一頁頁發黃的文學史,那些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麵容浮沉其間,有的可敬,有的可憎,而另一些,在我們合上書頁的時候就被遺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夏維東201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處可寄' 的評論 : 見過豬跑,也吃過豬肉,在多年以前:-))
無處可寄 回複 悄悄話 哈哈,看來你對論壇吵架也不陌生?
夏維東201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處可寄' 的評論 : 挺逗的。有得吵得很凶,個別的人身攻擊都上來了,比論壇吵架強不了多少:-)
無處可寄 回複 悄悄話 看這些文人打筆仗,也是趣味橫生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