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九十八

(2015-12-29 20:06:41) 下一個

史料裏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能夠證明大彭、豕韋蓄意謀反,相反間接來看,他們都沒有謀反之心。他們真要謀反的話,時機太多了,小庚、小甲、雍己、中丁、外壬、河亶甲六代“殷道衰”,更不要說長達八十五年的“九世之亂”了,在這一百多年的衰世裏,是大彭、豕韋為子氏家族保駕護航。中丁朝“邳人、姺人叛”,平叛的是大彭、豕韋;河亶甲時“滅藍夷、伐班方”的也是大彭、豕韋;武丁時邊患甚多,克鬼方的戰役中,大彭、豕韋仍然是中堅力量。

我想大彭、豕韋被武丁滅掉時,他們的心情一定和履癸(夏桀)一樣,後悔死了。曾經有無數個機會擺在他們麵前,而且擺了一百多年,他們居然都沒有好好珍惜。他們在“熊市”需要做的就是消極怠工,待商軍在討“方”戰役中元氣大傷之際,他們稍稍地“輕舉妄動”一下就可以了,以大彭、豕韋聯手之力,足以把“熊市”變成“黑市”,那麽中國曆史上很可能會出現彭朝或韋朝(豕朝有點難聽)。我懷疑這兩大諸侯之所以沒有聯手,也許就是因為對未來“公司”的股份占有率或“公司”冠名權上未能達成協議,簡單一點說:誰做“董事長”?大彭肯定希望自己受累來幹這個差事,豕韋也一樣地“高風亮節”,兩下就這麽僵住了,於是給了武丁機會,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武丁準備好了。

大彭和豕韋最大的錯誤就是他們“健身”太過,“肌肉”太多,那些碩大的“肌肉”在武丁看來是惡性腫瘤,必欲除之而後快。大彭和豕韋若是有個類似五代時的奇人馮道輔佐就好了,此公曆經五朝,先後侍奉十位皇帝,期間還抽空向遼國稱臣,可他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和強勢的帝王相處很難,太弱了,會被瞧不起;太強了,會被滅掉。大彭和豕韋已經沒有機會明白這個道理了。

武丁在位時間頗長,達五十九年。《竹書》對他的評價極高:“殷之大仁也。力行王道,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於小大,無時或怨。是時輿地,東不過江、黃,西不過氐、羌,南不過荊蠻,北不過朔方,而頌聲作,禮廢而複起,廟號高宗。”,大體上沒有誇張,荊楚之戰,武丁雖然勝利,但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也許他會選擇放棄那次戰爭,在那次戰爭中他失去了最心愛的女人。

武丁的一生成就文治武功,他治下的殷商看上去足以媲美太戊朝,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文明程度更高,殷墟裏出土的青銅器和甲骨文半數以上都與武丁朝有關。但我仍然覺得武丁跟太戊比還是差了點,主要是武丁連年征戰,國家儲備損耗太多,他所造成的後遺症將在其身後爆發性地體現出來。武丁很像周穆王和漢武帝,在世時威風八麵,大帝的派頭,一旦他們死後,牛市立馬就變成熊市。不是他們的繼承人無能,而是他們造成了巨大的虧空,誰也沒辦法在短期內“補倉”,隻能看著“股市”大跌。武丁的兒子祖庚不算無能,但他能做的也隻是勉力維持“商鋪”慘淡經營而已。

武丁在國內施行仁政算得上“大仁”,對於敵人他則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無情。《竹書》上雲淡風輕地說“氐、羌來賓”,事實上“來賓”背後隱藏了許多血腥。對羌的作戰規模比伐鬼方很大,武丁出動嫡係兵力達一萬三千人,超過當年成湯討伐夏桀的陣容。可能是付出的代價過大,擊敗羌之後,武丁采取了慘劇人寰的報複,上至方伯,下至一般羌民,多達數千人被當作人牲殺死在祭壇。據殷墟的出土甲骨卜辭,武丁在位期間,被他當作人牲殺死的俘虜至少有九千之眾,比其餘曆代的總和還要多。

這位嗜殺的仁君在曆史上好評如潮,晏子說:“夫湯、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孟子的評價更高:“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聖人們對於王者的殘忍殺戮視而不見,一味歌頌其政績,他們聞不到政績背後的血腥味。孟子有句感動中國的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那些臣服的方國之民就不是“民”了嗎?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假設,如果武丁在戰爭中失敗,進而導致商朝滅亡呢?那武丁會不會成了“商煬帝”?孟子還會認為他是“賢聖之君”嗎?如果那樣,孟子壓根就不會提武丁,一個“寇”有什麽好提的?甭管該“寇”有沒有設立國家養老院。

武丁時期的戰爭遠遠多於《竹書》所提的那幾場外戰和內戰。討伐鬼方之前,他先滅了四方,分別是貢方、朔方、龍方和土方;接著夷方、巴方、蜀、虎方及凳方,搞定氐、羌之後,他又南定荊楚,荊楚之戰又讓武丁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麵再說。

對於被征服的領土,武丁采取四種管理方式。一種是直接賞給征伐的將領,如象雀就被封為“雀侯”,有人認為傅說就是象雀,我很希望這是真的,不過查無實據;另一種是就地取材,任命臣服的方國首領為侯或伯。甲骨文中武丁封的侯國五十多個,方國近四十,也就是說被武丁征服的方國至少有九十多個!臣服於商的方國,對王朝不僅貢納,還成為武裝力量,隨時聽候調遣奔赴戰場。免方和夷方後來都是被臣服於商的方國“代行王事”而臣服於商,武丁太會“經商”了,這就是錢生錢、利滾利最好的注解,而且沒有比這更好的注解。

第三種則是殖民式的築城。即在征服的地方建築城邑,甲骨文中常有“在麓北東作邑於之”此類的記載。這種方式的成本比較高,屬於不得已而為之,比如戰鬥過於激烈,把對方的土墩子城給毀了,人也死得差不多了,那就隻有另築新城,在一張白紙上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第四種管理方式聽起來很正常:和親,這也是後來的王朝與屬國之間最為常見的建立紐帶的方式。武丁施行政治聯姻比較奇特,他勇於犧牲自己,接二連三娶了六十多個臣服國或友邦諸侯的公主們!武丁對自己還是不夠狠,當時的邦交國有九十多個,為什麽他隻娶了六十來個老婆,剩下的三十方國首領情何以堪?是否會引起不必要的國際糾紛?武丁雖然很辛苦了,但我還是要說他的和親工作依然有改進的餘地:剩下的三十方國公主應該一個都不能少,武丁不可能不知道這點,否則他那六十多次婚是白結了。讓他放棄繼續娶老婆的也許是因為其中一個老婆,那個女人叫婦好,武丁願意生生世世都愛著她。

武丁是曆代商王裏性格最鮮明的一個,有仁心、狠心,還有一顆對女人的癡心。他對婦好的愛純粹而又決絕,我覺得那首很有名、很好聽的《千年之戀》非常適合做武丁和婦好愛情故事的主題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