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八十八

(2015-12-04 19:11:50) 下一個

三 興衰交替


  太甲十年,太廟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儀式,而且這個儀式以前從未有過,“初祀方明”,首次祭祀方明。方明聽起來像是“小明”的學名,可它真的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件東西。

        “方明”是木製的立方體,長寬高各四尺,每麵鑲一塊顏色不同的玉,用於祭拜地日月山川之神。上玄色為天,下黃色為地,東方青色代表春季,南方赤色代表夏季,西方白色代表秋天,北方黑色則是冬季。除了玄天之色,其餘的五種顏色我們都似曾相識,它們對應五色土的顏色。當年大禹建社壇便是以青、赤、白、黑、黃五色之土對應東、南、西、北、中。

        方明之祀是社祭的升級版,在這個鑲玉的四尺方木塊上,天地及四方全都有了,比一攤攤鬆散的五色土顯得高大上得多。把玩五色土後需要洗手,在有風的日子裏,眼睛很容易被迷住,天子用髒兮兮的手揉眼睛,越揉就越睜不開眼,神聖的節奏一下子就亂了。方明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過家家遊戲的檔次,看著很衛生的樣子。

        方明有另外一個名字,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叫“神明”,隻不過我們都誤以為“神明”是指神,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神明”就是那個挺大個的方木塊,鄭玄注曰:“神之明察者,謂日月山川也”,“神明”或者“明神”就是這麽來的。《周禮注疏》說:“凡邦國有疑,會同則掌其盟約之載及其禮儀,北麵詔明神”,其科學原理不明,但八卦專家們認為他們知道其中深意。我看了看,確實太深,神乎其神,深乎其深,深度超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於是便不再深究。

        太甲再就業取得相當不錯的成就,被尊為“太宗”,不知道和他“初祀方明”有沒有關係,可惜他在兩年後就駕崩了。

        太甲在位雖隻有十二年,但他在五百多年的商朝名氣還挺大,因為其戲劇性和爭議性。

        在《殷本紀》裏,太甲是金不換的回頭浪子,伊尹都激動地創作“新三篇”鼓勵、表揚和讚美他。按《竹書》裏的說法,太甲完全就是少康的檔次,後者驅逐寒浞成為夏朝的中興之主,太甲則是商朝的中興之王。太甲具體做了哪些事情,史書中沒有多少記載,個人覺得他是沒辦法跟少康相提並論的,少康挽狂瀾於既倒,太甲衝其量是個有所成的守成之君,而且他“回頭”的時間隻有六年,那時伊大人還健在,太甲在大事能否拍板還有疑問。

        太甲的兒子沃丁在位十九年,在史冊中有案可查的隻有兩件,其一是“命卿士咎單”,其二是第八年“祠保衡”。保衡便是伊尹,保衡一說是伊尹的官名,另一說是伊尹的名字,也叫阿衡。甭管官名還是人名,沃丁向故去的伊立方致以崇高的敬意:為他建立了一座祠堂。這是帝王能為臣子所能作的極限了,這也在很大程度證明了伊尹不是篡位者,否則太甲父子的大度大到讓人無語。

繼承沃丁大位的不是兒子,而是弟弟,叫小庚,《殷本紀》作“太庚”,太庚又等同於大庚,他的名字讓人發暈,但他的從政史簡單得一塌糊塗。在位五年,崩。

小庚或大庚死後,他的兒子小甲繼位。自從伊尹開創兄終弟及的先河之後,商朝的接班人身份就亂了,過幾年是弟弟,再過幾年又是兒子,不知道根據是什麽。但這種隨意性下麵暗潮洶湧,那些非非嫡、非長的全都存了盼頭,都覺得有自己的出頭之日,越看越覺得要出頭,那些頭湧成了浪頭,很快我們就能看見其後果。

小甲在位長達十七年,史書裏關於他的記載吝嗇得隻有一個字“崩”。接班小甲的不是兒子,而是弟弟雍己,在位十二年,和他哥哥一樣,也隻留下一個“崩”字,就消失在無邊無際的曆史長河裏。

雍己在位時,情形很不妙。《殷本紀》說:“殷道衰,諸侯或不至”,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某些勢利眼諸侯眼看商朝不太景氣就不來朝了。無論是五帝時代、夏朝還是後麵的商朝,都是諸侯聯盟,如果諸侯不做“來賓”,所謂“天子”就成了一個類似於聯合國秘書長一樣的角色,他得看常任理事國的臉色,當中國說NO,美國說YES時,秘書長就得人格分裂。

之所以“殷道衰”,個中緣由和繼承人之間的內鬥有關。兒子想繼承老子的產業,弟弟欲成為哥哥的下家,叔侄之間必然產生爭鬥,根據“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革命科學原理,殷商之“熊市“趨勢不可避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