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八十一

(2015-11-21 20:07:01) 下一個

成湯正式發動對夏朝的終極之戰,他這次發表戰前演講時,口氣大變,一幅討好賣乖的模樣說:“你們大夥都來聽聽朕說話。不是小子要鬧事,實在是夏氏罪惡多端,俺也聽你們說夏氏有罪。俺是個敬畏上天的人,不敢不服從命令去匡扶正義。現如今夏氏罪惡多端,老天要除掉他,”。(“格女眾庶,來,女悉聽朕言。匪台小子敢行舉亂,有夏多罪,予維聞女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話說得囉嗦吧?但他就是這麽說的,司馬遷顯然把《尚書》裏的《湯誓》加工了一番,那時的帝王不會自稱“朕”,因為不夠檔次,秦始皇之前,“朕“是個草根用語。別看他話說得囉裏囉嗦,但話鋒所指句句不離“夏氏有罪”。一個帝王在大庭廣眾之下自稱自己為小子,倒是顯得很親民,但有點裝孫子的感覺。其實所有的帝王在成為帝王之前,都特會裝孫子,周文王、武王父子也特擅長,那個“大風起兮”的小混混劉邦更不用說了。

夏後啟的《甘誓》意思和《湯誓》一模一樣:“天用剿絕其命”,如此曆史的“誓言”將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曆史確實沒法不“總是驚人的相似”。啟還扯兩句莫名其妙的“威侮五行,怠棄三正”,成湯多幹脆,直接代天宣布“夏多罪”就完了。啟有點裝斯文,成湯則是裝孫子,把自己打扮成上天的好孩子、人民的好兄弟。

看了成湯的《湯誓》,我感覺這是個有點娘娘腔的人,盡管有四個肘子,不知道是否因為這個原因夏桀才對他掉以輕心?他的《湯誓》很長,是加長版的《甘誓》,長得像裹腳布。

接下來他說的幾句話有點像居委會老太太的口吻,對大夥不全力支持他討伐“多罪”的桀很委屈:“現在你們卻說俺不夠體貼,讓你們放下農活參加戰鬥;你們還會說夏有罪,又能拿他咋地?”(“今女有眾,女曰:‘我君不恤我眾,舍我嗇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柰何’?”)成湯完全在自說自話,秀了一把高超的演講技巧,雖然從文字角度看是豬大腸,拎起來一掛,放下來一攤。從成湯幽怨的言辭裏,我們不難推測孟子所說各族人民的“嫉妒心”完全是夢囈:連商本族的人都不願意主動參戰,何況他人?

然後他又發表夏朝人民的心聲:“夏王讓勞動人民生不如死,民眾都表示情願和夏王同歸於盡也不願苟活。”(“夏王率止眾力,率奪夏國。眾有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

突然間他話鋒一轉,進入正題:“夏朝爛到這種地步,俺除了討伐他別無他法你們如果幫助我替天行道,俺就給你們重賞。你們別不信,俺說話算話。如果你們不聽話,俺將重罰爾等,你們的妻子兒女都不能幸免”(“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從誓言,予則帑僇女,無有攸赦。”)成湯露出了猙獰的麵目,後麵的語氣甚至用詞都和《甘誓》極度相似。權力遊戲的花樣各有不同,目的是一樣的,“權力,隻有權力,才是曆史的主打歌”,人民不過是權力的橋梁。

成湯對他的《湯誓》相當滿意,而且他自認充滿陽剛之氣,念完《湯誓》,他自己情不自禁地得瑟起來:“我太威武了!”(“吾甚武”),並且親自給自己命名為“武王”,非常搞笑,因為“武王”、“文王”啥的都是死後的諡號。“商辦”的文秘們完全是瞎寫,實在沒有職業道德,應該全部下崗。

《周易》對成湯取夏桀而代之予以高度肯定:“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商革了夏的命,“革命”一詞便是醬紫來的,它是原汁原味的國產詞匯,而不像“幹部”一類的詞是從日本進口的。需要說明的是,從“湯武革命”這句話裏,我們不難推測姬昌不可能是《周易》的唯一作者,“武”是周武王,也即姬昌的兒子姬發,姬昌死的時候,姬發還沒有革了紂王的命,姬昌還真的未卜先知嗎?

成湯伐桀的嫡係軍隊並不多,七十乘兵車和六千人的敢死隊。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司馬法》,記載兵車的配備為三十人或七十五兩種,據《孫子兵法》則為七十五至一百人,那麽成湯的主力少則八千,上限不過一萬三千人,其餘的友軍都是被“網開一麵”寓言故事感動的“文盲”諸侯們。

《殷本紀》上說,成湯在三朡擊敗夏桀後,把三朡諸侯的傳家寶玉繳獲了,兩位大臣義伯和仲伯特做《典寶》一文為賀,看來夏末商初之時,玉仍是極其珍貴的東西,等到青銅出現,玉的地位就下降了,不過等到青銅為鋼鐵取代,玉的地位又再次上升,並且再也沒有下降。玉在中國文化裏是種最重要的禮器,貫穿五千多年(中國的“玉史”遠遠超過五千年),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對玉充滿了激情,玉質堅硬而又溫潤,顏色多變,它的特性HOLD住多重解讀,所以曆來是在野或在朝君子或者小人們的最愛。

成湯奪了夏朝天下,欲把夏的社神換掉,這很正常,出人意外的是君臨天下的成湯愣是沒有做成這件事,也就是說商朝的社神和夏朝的一樣,為此成湯又作文《夏社》,具體說了啥不得而知。《殷本紀》裏如是說:“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夏朝的社神是哪位?叫句(念勾)龍。句龍又是誰?他是共工的兒子!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工氏有子曰句龍 ,為後土。”,這太不可思議了,共工被舜在“四清運動”中流放到幽州密雲,大禹治水時還和共工打了一架,為什麽夏朝會奉共工的兒子為社神?這沒法以常理思考乃至想象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皇天後土”,“皇天”指的是十二個頭的“天皇”,“後土”指的就是句龍。句龍事跡中的記載很少,據說他也擅長治水土,可他難道比大禹更擅於此道嗎?夏朝為何不幹脆封大禹為社神?考慮到共工被流放之後,大禹以降的夏朝居然把工師的職位以“共工”命名,這已經很讓人想不通了,更讓人想不通的就是他兒子怎麽成了“後土”?上古史裏,有兩個最難以解釋的人物,一個是五帝時期的少昊,還有一個便是縱橫三皇五帝而又惡名昭彰的共工。筆者才疏學淺,想不透其中奧秘,也許真相已經被人蓄意“塗圬”了,留下的也許是永遠也解不開的迷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