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六十三

(2015-10-25 18:51:08) 下一個

寒流退去,夏朝重新回到了大禹子孫的手中。少康把都城建立在商丘,那是他父親相當年的流亡之地,那是夢破碎的地方,也是夢開始的地方。因少康建都於此,故商丘有了另外一個名字夏邑。

那些袖手旁觀的諸侯們看見大勢已定,於是紛紛跑來錦上添花恭喜少康就業,就像黃帝當初擊敗炎帝和蚩尤之後,被諸侯擁位天下共主一樣。曆史規則其實和叢林規則一般無二,弱肉強食而已,哪來的什麽德配於天?當寒流洶湧之時,那些觀望的諸侯們在哪裏?現在他們全都出現在夏邑,齊心協力張羅少康夏家鋪子重新開張的典禮,如《竹書》所言:“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少康光複夏朝的大業裏,誰功勞最大?追殺寒澆的女艾?誅殺寒浞的伯靡?還是誘殺寒豷的季杼?他們功勳卓著,但功勞最大的人不是他們,而是少康的嶽父虞思。沒有方圓十裏的“一成之田”作為根據地,少康就是斷線的風箏;沒有那五百人的“一旅之眾”,少康就是孤魂野鬼;沒有二女為他生下英明神武的兒子季杼,能否最終驅走寒流還是個問號。

於是少康登基那年,虞思享受了帝王一般的尊榮,來朝的諸侯像朝拜天子一樣拜見虞思。(“帝即位,諸侯來朝,賓虞公。”)
  少康二年,少數民族同胞東夷之一的方夷前來拜謁。《竹書》上提到這個事件時雲淡風輕:“二年,方夷來賓。”,賓就是臣服,東夷哪裏輕易就會認輸?他上台的第二年,應該是忙於內務,哪裏有空討伐?方夷為什麽主動“來賓”?它置另外八夷於何地?它們可沒打算“來賓”,也許九夷內部鬧矛盾了,其中因由無籍可考。

先秦史籍裏,很多都是這種天氣預報式的,一句話就是一年甚至好幾十年,尤以孔夫子削過的魯國史書《春秋》為甚,幾乎隻剩下人物生卒年表,如果沒有《左傳》和其他別國的史料相佐證,後人根本就不知道禮儀之邦魯國發生了多少“非禮”的事,難怪孔夫子急了要刪,並輔之以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的“春秋”筆法,認為如此便可以讓“亂臣賊子懼”,孔夫子好自負、好天真啊。

打了多年的仗,吃苦的肯定是百姓。等國家稍微穩定,少康把工作中心從戰爭轉移到農業生產上。糧食,才是硬道理,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曆代王朝的更遞基本上都和糧食有關。中國的百姓曆來溫順有加,他們隻有被餓極了才有興趣成為創造曆史的主人。後稷的後人似乎都繼承了祖先務農的手藝,少康時代的司農不窋也是後稷的子孫,他同樣擔任祖先曾任的職位,主管農業的最高行政長官,那時的司農比現在的農業部部長地位高得多,差不多是副相的位置。不窋肯定盡心盡力地為少康工作,因為寒浞罷免了他的官職。(“三年,複田稷。後稷之後不窋失官,至是而複。”)看來寒浞打仗內行,搞經濟建設是外行。曆朝曆代,農業生產都是頭等大事,寒浞輕視農桑,倒台是早晚的事。

少康時代又有洪災發生,他派一個叫冥(多不吉利的名字)的人去負責水利,冥的爵位是商候(“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冥在少康時代的地位比後稷的後人不窋更高,在《竹書》的“天氣預報”他居然出現了兩次,這樣的待遇完全是位極人臣。他的後人一代又一代地承襲這個爵位,直到有一天不稀罕這個爵位,建立商朝,給別人封爵。

少康在位第十八年,他幹了一件他曾祖父太康曾做過的事:遷都,原因不明,新都城叫“原”,在河南省濟源市境內。據《左傳》杜注:“沁水西北有原城,蓋少康自夏邑遷原也”。

少康遷都後的第三年因病醫治無效,其子杼毫無爭議地子承父業。杼五年,杼把都城從原遷到老丘,今開封市陳留鎮。

大禹子孫似乎酷愛搬家,從大禹到杼七代君主搬了五次家,大禹和相遷都可以理解,一個是情非得已,一個是形勢所迫,其餘的原因不清楚,太康那次搬家搬大發了,把祖宗的基業都搬丟了。不過自從杼遷都於老丘之後,他後麵的五代君王都沒再挪窩,老丘作為夏都曆經逾兩個世紀的漫長歲月:帝杼12年、帝槐(芬)44年、帝芒58年、帝泄25年、帝不降59年、帝扃18年,長達216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