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少康中興
少康有天忽然大聲宣布要出去打獵,大家都驚呆了。這太不象少主的風格了,他小人家成天日理萬機,走路腳後跟都不著地,怎麽會突然有空去打獵?就算出去打獵,那麽大聲幹嘛?不怕奸細聽了去,招來寒澆偷襲嗎?寒澆是什麽人?說他如狼似虎都是抬高了虎狼,他比狼更凶,比虎更狠。跟他交過手的,都說不出澆厲害在哪,因為他們全都死了。少康不怕澆,因為他對“女同誌”有信心,他真的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寒澆將信將疑地帶著部隊“如約”而至,驀然發現“通緝犯”少康真的就在一箭之遙的林子邊抱臂冷冷地看著他,還對他勾了勾小指頭。
少康身邊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寒澆的昔日手下女艾。寒澆看見女艾,怒氣衝頭,恨不能立馬把他撕成碎片,就是這個人,害得他沒有了翩翩風采的縫衣人,他要為她報仇!
寒澆對身後擺擺手,表示用不著他們,他一個人就可以幹掉對麵兩個人。女艾迎上來,兩人二話不說揮起石斧就打起來。打著打著,寒澆第一次害怕了,他想不到世上還有比他力氣更大、格鬥技術更好的猛人。
為什麽我肯定他們是用石斧交戰?當時的兵器主要有五種:戈、矛、斧、殳(念書)和弓箭,均由木、竹、石頭和獸骨所製,隻有石斧可以用來近身格鬥,而且勢大力沉,很適合兩位猛人使用。石斧按上長木柄,再接上矛頭就成了戟。夏朝的出土文物也有石刀,那是日常用品或者是用於賞玩,不適於格鬥,兩刀相碰肯定會斷裂。
寒澆還真不是個莽夫,不逞匹夫之勇,眼看打不過,掉頭就跑。《竹書》說“澆既多力,又善走”,女艾跑步跑不過他。你們可能會問他們幹嘛不騎馬追逐?那多瀟灑啊。問題是那時候既沒有馬鞍也沒有馬鐙,馬不適合作為坐騎,在光溜溜的馬背上一不留神就會溜下來摔個半死。那時的馬主要用於戰車,跟牛的作用差不多,因為馬跑得比牛快,所以馬車漸漸取代牛車,但馬作為坐騎的安全性遠不如牛。演《超人》的演員克裏斯托夫,在有馬鞍、馬鐙、頭盔的完美保護下仍然被摔得半身不遂。牛同樣不能作為坐騎,穩倒是穩,速度太慢。當時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
女艾真是個牛人,他知道自己沒有澆跑得快,懶得去追,隻吹了聲口哨。林子一隻獵犬應聲而出,順著女艾手指的方向,撲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寒澆。寒澆就算跑得比卡爾·劉易斯還快也快不過四條腿的獵犬,於是發生人獸大戰。澆為犬所困跑不掉,女艾不慌不忙地趕上來,一頓拳打腳踢把澆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這還沒完,他取下別在腰上的石斧,砍下澆的腦袋。
你們可能會奇怪,澆的士兵為什麽不上來幫忙 ,任憑老大被砍頭?當時打仗是很講規則的,主將交手,其餘人等一律待在一旁看熱鬧,如果上去幫己方主將,那是件很跌份的事兒。這個“優良傳統”一直保持到春秋末期才作廢,宋襄公在遵守遊戲規則方麵做到極致,盡管他被無數人嘲笑,我尊重他,他是春秋時代最後一個理想主義者。
澆的手下看見頭兒的頭都被剁了,哪敢戀戰,誰知道少康身後的林子裏藏了多少伏兵?一哄而散,還好後麵沒有追兵。他們不知道的是,後麵根本就沒有追兵,隻有兩個人一條狗。對於澆的結局,屈原再次發出感歎:“女岐的腦袋已經被砍了,為啥澆還不謹慎,以身涉險而遇害呢?”(“何顛易倔首,而親以逢殆?”)
沒了寒澆,寒浞的損失太大了,雖說他另一個兒子寒豷也是猛人,但跟澆沒法比。此消彼長,少康已經有能力跟奸賊寒浞正麵叫板了。
寒浞死了個能幹的兒子,少康的兒子卻長大成人,並且還特別能幹,他就是予,也叫杼(念主)或者佇。《國語》對他盛讚有加,曰:“予能帥禹者也”。
予不僅僅是個帥才,還是個發明家,《世本》裏說:“杼做甲”,杼用鞣製的獸皮做成護甲,可以有效地降低石矢、竹箭以及木製矛頭的殺傷力,這在冷兵器時代是個革命性的貢獻,此後一直沿用數千年,即使有了金屬之後,皮革護甲也未被銅、鐵甲胄完全取代,因為金屬甲胄製作成本高,又重,所以皮革與金屬經常混搭在一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