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十五

(2015-08-07 18:35:40) 下一個

        玄鳥到底是什麽鳥?有說玄鳥就是燕子,不知道對不對,我總覺得這說法“化神奇為腐朽”,燕子有啥“玄”的呢?就算玄鳥是燕子,讓簡狄懷孕的燕子一定是神奇的燕子,簡稱“神燕”。把玄鳥當燕子,跟郭沫若先生的看法比起來簡直弱爆了。

        郭老在《曆史論》一文裏,本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路,認為玄鳥乃男性生殖器的象征,這可能又過於“唯物”了。雖然民間確實賦予“鳥”這方麵的意思,但玄鳥此鳥非彼鳥,郭老想多了,一隻男根從天上飛過,什麽意思啊?這算是浪漫的唯物主義還是唯物的浪漫主義?讓玄鳥就是玄鳥,飛行在傳說的天空挺好。

        帝嚳怔怔望著來曆不明的孩子,充滿了“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的惆悵感,心想以後一定要抽出一部分創作音樂的時間,多陪陪和玄鳥擦肩而過的太太。他給孩子取名契,無獨有偶,這個字發音和“棄”是一樣的,雖然這個孩子名念“謝”。契念謝,隻此一例,是嚳為兒子量身定做的,否則兩兒子加一塊叫“棄棄”挺不像話。契的後人創建了商朝,國運554年,在中國王朝排行榜上排第二位,僅次大周。現在做大買賣或小買賣的被稱為“商人”,就是因為商朝的人會做生意。

        棄和契後來都跟著舜混,混得都不錯,棄當上了農師,相當於農業部部長,契當上司徒,兩人都位高權重。那時候就有司徒這個職稱嗎?如果有,契是第一個司徒。司馬遷使用的個別名詞有些明顯超前,“公孫”姓氏和“司徒”職稱都應該都是在周朝時才有。

        現在讓我們來關注小三慶都和小四常儀的兒子們了,她們生的兒子在事業上比薑原和簡狄的兒子成功得多。

        慶都生子叫放勳,即後來大名鼎鼎的帝堯,下麵的一章專門講他真假莫辯的豐功偉績。慶都的懷孕和神農母親女登頗為相似,都與龍有關。一般人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濕鞋,慶都常在河邊走,“常有龍隨之”(見《竹書》),隨即她就懷孕了。兒子在她肚子裏待的時間“很短”,隻有十四個月,比黃帝少了十一個月。我相信這個兒子並沒有讓嚳吃驚,因為已經有過兩個神奇的兒子了,第四個兒子神奇一點又有什麽神奇?

        第三個兒子是第四個老婆常儀生的,叫摯。這個兒子才真正神奇,與光無關,與大腳印無關,與龍無關,沒有任何神奇之處,就那麽自然而然地生下來了。“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嚳對這個“真”兒子喜歡極了,有多喜歡?他把帝位傳給了摯,不給老大老二,也不給老幺,偏偏給了不尷不尬的老三,足證他有多偏心。

        《帝王紀》裏說摯其實是老大,盡管他是最小老婆生的。假設這是事實,那就更“頭條”了。第一個孩子是第四個老婆生的,那前麵三個都在忙什麽或者嚳在忙什麽?這也許暗示嚳喜歡的隻有老四,同時我們也必須理解嚳確實很忙,“日月所照”的疆土需要料理,還要作曲、玩打擊樂,和老四生孩子算是加班了。哪有時間和一、二、三夫人兒女情長?於是三位夫人隻能“一二三”齊刷刷地“出野”或“出浴”。

       《竹書》稱帝嚳在位六十三年,活了一百零五歲。後世有一個皇帝的實際在位時間和他一樣長,那個皇帝是乾隆。也有一說嚳在位七十年,沒關係,乾隆當了六十年皇上,三年太上皇,嚳做七年太上皇有啥不可以?我甚至覺得他做七年“太上帝”非常可以理解,因為他要扶三兒子(或者大兒子)摯上馬走一程。

         嚳為兒子摯繼位應該花了不少心思,我們可以從堯的出生地看出些許端倪。《竹書》說慶都“生堯於丹陵”,丹陵在湖南攸縣。嚳的都城在亳(河南偃師),從河南到煙瘴之地湖南可夠遠的,中間還要經過另一個煙瘴之地湖北。當年玄囂和昌意也不過被父親流放到四川去,蜀道雖難,但四川就在陝西隔壁,路途並不遙遠。嚳把懷孕的老婆慶都送到那麽遠的地方待產,肯定不是因為湖南有特別先進的“月子中心”,而是希望慶都的孩子離得遠遠的,好讓愛子摯少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真是用心良苦。後麵我們將會看到,慶都的孩子一直都沒有回到河南。

         可惜他摯愛的兒子摯太不爭氣了,嚳崩後僅兩年,他就被廢。《史記》說摯“不善”,至於怎麽不善,不清楚。很清楚的是“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偉大的堯帝,是個中國人都知道他老人家,連韋小寶都知道“鳥生魚湯”,那個“鳥”指的就是堯。堯帝之所以名氣這麽大,是因為他背後有兩個強大的“網絡”推手,一個叫“儒家”,一個是“墨家”。好玩的是,這兩個推手誰都瞧不起誰,亞聖孟子更是罵墨子為禽獸。我暮然發現“禽獸“與人居然有共通點,堯便是其中一點。

        好了,放勳,登上曆史的大舞台吧,所有的布景都搭好了,就等著你唱念做打。(帝嚳篇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