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北他到了幽陵,就是幽州,五代時被兒皇帝石敬瑭打包送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之一,即現在的北京和部分河北、遼寧一帶。不過不知道他的幽州行都幹了啥,如果是自駕遊可就沒多大意思了。他爺爺北巡時幹了啥?北逐稀飯,哦,不對,是“熏魚”。南巡到了當時人以為最南的地方:交趾,即現在的越南北部,這個倒不容易,路途遙遠不說,那時候的越南隻有“農家樂”,不太可能有什麽反動武裝,就算有也早給他爺爺擺平了。西巡到了流沙,具體什麽地方說法不一,《漢書·地理誌》認為是張掖,在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得名張掖,西漢猛將霍去病在此把匈奴打得差點一病不起;也有人認為“流沙”泛指沙漠地帶,這個更不容易了,沙漠裏連“農家樂”都沒有,隻有孤煙直,標簽都找不到地方貼,貼了也很快給流沙埋了。東巡他巡得比他爺爺還遠(黃帝東巡隻是到了山東,我懷疑他老人家是去泰山熟悉地形,為封禪做前期準備),到“蟠木”,蟠木是什麽?是扶桑,那時的扶桑可不是現在的扶桑,那時的扶桑據《山海經》說長得比太陽還高,它罩著太陽,所以叫日出之地。日本人急吼吼地喊“扶桑之國天皇佑,大和民族旭日升。”,徐福啊徐福,你都教了那三百童男童女什麽東西呀?你是他們的第一任天皇嗎?如果不是,我深表遺憾,你也節哀順變。
顓頊四方巡遊的目的以及成果,似乎非常顯著,日光、月光照到的地方都是他的(“日月所照,莫不袛屬”),這好像又過於顯著了,全世界都歸他了,白天和夜晚也都是他的,免得白天不懂夜的黑。他爺爺那一通巡視很實在,收拾匈奴,結交仙友,立威於諸侯,還順便給封禪踩點。不過顓頊跑了這麽一大圈,也是蠻拚的,起碼在那些偏遠的地方留下了“到此一遊”的足跡,就像美國人第一次在月球上插國旗一樣。
《山海經》裏說顓頊的政權並不穩定,共工試圖奪權,但是被嫦娥的老公,神箭手後羿射得屁滾尿流,一路流到大西北,即現在的寧夏,惱羞成怒撞不周山而死。這個傳說與《三皇本紀》出入太大了,在《三皇本紀》裏,共工和後羿都是女媧時代的,比顓頊年長了兩千多歲,這比“關公戰秦瓊”離譜得多。之所以出現如此巨大的誤差,這從另一麵暗示了當時沒有文字,全憑口耳相傳,各地口音相異,傳到後來肯定麵目全非。
顓頊不知道的是,比他爺爺資格還老的埃及第一任法老美尼斯創立的古埃及王國,強大無匹,國祚綿長800年,農業、手工業、商業和建築全麵發展,象形文字已經用於政府文書,雄偉的石牆城池聳立於尼羅河邊,他們之所以能夠用石頭砌牆,是因為青銅製造的工具好使,五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已經擁有了文明的三要素:文字、青銅和城市。當然你可以說咱們六千年前就有精美的玉器了,雖然玉器也是文明的一部分,如果你拿著一件出土的玉器說咱們有六千年的文明,誰也拿你沒轍,不過你隻能跟自己玩。咱們還有一萬多年前的陶器呢,陶器自然也算是文明的一份子,可你好意思說咱們是萬年文明古國嗎?
我曾和一個愛好曆史的同胞聊天,他說五千年前中國肯定也有城市,隻不過古埃及是用石頭造牆,所以留下來了,咱們是用泥巴做的土牆,自然不如石牆存得久。他怎麽就不想想咱們為什麽不用石頭做城牆呢?陝西的石材資源比尼羅河豐富多了,咱們不差石頭,差的是工具,沒有青銅工具就無法有效加工石頭。聽說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沒聽說玉可以攻石。中國最古老的城市遺址是商朝的,大量出土的青銅器也是商朝的,這足以證明青銅器對於古城池建設的重要性。沒有青銅的黃帝、顓頊二帝和土豪法老相比確實有些寒磣,爺孫倆的“帝都”充其量隻是規模大些的土圍子而已,“土圍子”確實很容易“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也許這爺孫倆才是真正的“土”豪。幸虧顓頊沒有巡視到尼羅河邊,否則他回來後不是變成劉姥姥就是祥林嫂,成天發呆,嘴裏念叨:那牆怎麽弄的,怎麽弄的?然後摸出塊相當漂亮的美玉,嫣然一笑:這個東東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