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明的序曲》之四

(2015-07-29 13:00:52) 下一個

 

 

         建火塘需要泥巴和石頭,這兩樣東西導致了陶器和金屬銅的誕生。

 

 

 

 

         先民們發現有些泥巴烘烤之後變得很結實,於是有意識地把泥巴捏成各種容器形狀,便有了罐子,以及瓢盆碗之類的器皿。罐子可以燒水,也可以燉肉,做雜糧粥, 煮野果湯,飲食文明開始萌芽了。我甚至懷疑那也是酒誕生的時候,而不用把版權歸給六千年後的杜康。因為煮熟的雜糧野果很容易發酵,吃剩下的放幾天不就成酒了嗎?先民喝了這種很原始但是不含工業酒精的酒覺得很爽,就更喜歡蹦跳和吼叫了,這大概是借酒助興最直接的體現,不像後來的不肖子孫們把借酒助興變成潛規則的遊戲。 關於酒的起源,純屬筆者猜測而已,不需當真。筆者自製過葡萄酒,有酒味,味道不咋地,燧人氏的酒估計也高明不到哪裏去。您願意相信是杜康發明了酒,就繼續信著,我情願相信杜康提高了酒的品質,而不是酒的發明者,就像偉大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把源於唐朝的鬥茶搞成宋代的茶百戲一樣。

 

 

 

 

        那時的陶器很粗糙,吸水性很強,一罐水,人喝一半,罐子喝一半。有多粗糙你看看現在的磚就知道,磚就是原始的陶器,而且是唯一沒有進化的陶器。青瓦也是陶器,後來有了琉璃瓦。琉璃瓦就是加了釉的瓦,著名的唐三彩就采用了加釉工藝,所以唐三彩是陶器而不是瓷器。精致些的,不是那麽能“喝水”的陶器出現還要再過五千年,在黃帝時代才有。

 

 

 

 

        現在出土的粗陶至少有上萬年的曆史,比如2004年在江西出土的陶器據說是一萬三千年前的文物,屬實的話,燧人氏的年紀起碼要再加三千年。

 

 

 

 

         火塘邊的泥巴走進了文明,經過不知道多長時間的漫長等待,石頭也閃亮登場了。石頭是礦石,烤的時間長了,先民們發現石頭流出了黃色的汁水,那就是黃銅或者紅銅,取決於純度高低,純的是紅銅,不夠純的是黃銅。注意不是青銅,青銅其實是一種加了鉛和錫的合金,要到很晚才出現。有人認為黃帝時就有青銅,但無憑無據,最早出土的青銅器是商朝的。從商朝開始算,中國的文明史不是五千年,最多三千六百年,一下子縮水一千四百年。因為古文明的評估有三個條件,青銅器是其中之一,黃銅不算數。

 

 

 

 

       黃銅也稱為紅銅,之所以首先出現,是因為它的熔點隻有九百多度,是火塘可以達到的最高溫度。這也解釋了為何鐵器至春秋時代才姍姍來遲,因為鐵的熔點比黃銅高五、六百度,火塘怎麽革新也達不到鍋爐的熱度。大躍進時代全民大煉鋼鐵純屬胡鬧,居委會支一爐子就土法煉鋼,把好好的鐵鍋,菜刀和鍋鏟煉成非鋼非鐵、看起 來像外星隕石、派不上任何用場的古怪疙瘩。家裏沒了鍋做飯炒菜,隻好在院裏挖土灶或者煤球爐用陶罐代替鐵鍋,一夜之間就回到石器時代,比一夜回到解放 還要誇張,但那是真的,太瘋狂了。

 

 

 

 

        讓我們回到真正的石器時代吧。黃銅和紅銅雖然出現了,但沒有證據顯示它們被應用生產工具上。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分布在整個黃河中遊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無論時間或地點都很符合三皇及稍後的五帝時代,從出土文物來看,當時的農具仍然是石製品。稍晚的、以甘肅為中心的齊家文化遺址中曾出土頗多紅銅器,都是小型工具和裝飾品。

 

 

 

 

       陶器和黃銅的發明,讓人類一下子邁進了新石器時代,而這都離不開火,離不開燧人氏。燧人氏不當三皇誰當?考慮到燧人氏可能是個集體名詞,那麽燧人氏就是另一個“人大代表”。張也1999年在春晚上唱的歌《走進新時代》,用來歌頌新石器時代 再合適不過了,改幾個字就可以了“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麽豪邁 /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麽熱愛 /勤勞勇敢的燧人氏/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

 

 

 

 

       黃銅硬度的局限,讓燧人氏的子孫們依然擺脫不了對石頭的依賴,比如黃銅做鎬頭和榔頭都不合適,還受限於“科技”,黃銅的產量很有限,所以新石器有另外一 個拗口的名字,叫“銅石並用時代”,那是神農“刀耕火種”的時代,是新石器時代的尾聲,不過這個尾巴拖得有點長,如果從出土的青銅器來看,長達數千年。

 

 

 

 

      我心目中的三皇是燧人氏、伏羲和神農。沒有燧人氏的那把火,伏羲和神農能耐再大,也就是舊石器時代的新生代穴居人罷了。阿姆斯特朗自月球歸來說他的一小步,是人類一大步。燧人氏的一大步,讓整個人類文明騰飛起來。

 

 

 

 

       至於把共工、祝融和黃帝排進“三皇”的說法,簡直形同兒戲,說得難聽點就是扯淡。共工和祝融這對冤家在傳說裏純粹就是一對搗蛋鬼,一點也不“高大上”。祝融據說是火神,他一“發火”誰都怕,古代打更的人喊“小心火祝”,說的就是敬請提防祝融發火。另一說是他保留了火種(你信嗎?我寧願相信火塘),所以備受人民愛戴,水神共工不幹了,羨慕嫉妒恨,一怒之下撞倒擎天柱,於是天崩了,瓢盆大雨沒完沒了地下,於是才給了女媧工作機會:補天。這倆災星憑啥就能位列“三皇”?寫書的人有受虐狂嗎?把黃帝帝算到“三皇”裏,這簡直就是成心跟司馬遷老爺子過不去:黃帝是“五帝”之一啊,怎麽歸“三皇”裏了?他比任何一個三皇都要年輕成千上百歲!

 

 

 

 

       相對於伏羲和神農,我用了很多篇幅來敘述燧人氏和他(們)的時代,並不是我對燧人氏特別偏愛,相反,我很喜歡伏羲和神農的傳奇。隻是麵對傳奇,你除了驚訝之外,說不出多少話來,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都不是傳奇的一部分。傳奇如同油畫,隻可遠視,不可近觀,湊得太近,當心蹭了一臉的油彩。

 

 

 

 

        燧人氏就像我們熟悉的父老鄉親,如今在某些偏遠的山區,那裏人民仍然像活在燧人氏時代。正是這些普通、木納、質樸的人民書寫了我們的曆史,而曆史卻遺忘了他們。曆史是王侯將相的盛宴,離山野鄉村是那麽遙遠,我想用這篇小文祭奠沒有任何神奇光環的燧人氏,伏羲和神農一樣是燧人氏的子孫,更不用說五帝了。(第一章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夏維東201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inSir' 的評論 :

謝謝,我會繼續:-)
MarinSir 回複 悄悄話 拜讀了!寫的很好,請繼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