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的國共之爭 (05 / 14 ) 抗戰全麵爆發:七七和八一三

(2015-08-28 15:17:42) 下一個

更多內容請見 學摜東西-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599175818
 

抗日的國共之爭 (05 / 14 )

目錄

1、輿論戰

2、七七前的中日戰場

3、國共從十年對抗到合作

4、抗戰全麵爆發:七七和八一三

5、抗戰初期的退卻階段

6、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7、正麵戰場

8、敵後戰場

9、偽軍

10、磨擦

11、抗戰的戰略反攻階段

12、與日、偽接觸

13、資源和代價

 

4、抗戰全麵爆發:七七和八一三

 

中國停止了內戰,決定抗日救亡,就意味著不再忍讓,中日兩國之間的戰爭很快就會發生。這場戰爭就由七七盧溝橋事變點燃。正是因為之前數年中在中日軍隊間的局部衝突後限定的一個個協議,中國在華北的軍事形勢處在了非常被動法的境地。戰爭初期,其實雙方都沒有完全準備好,雙方都在觀望對方的動向。蔣介石命令冀察當局固守宛平城,同時表主張四點,強調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共產黨向全國通電:“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同時要求蔣介石履行西安事變時的承諾。之後幾天中日雙方在局部達成一些協議,並後撤部隊。可是在一些地方中國軍隊後撤了,日軍卻不動,甚至繼續挑釁。以此引誘蔣介石像以往那樣退讓,接受和談。

中國在開戰後一段時期內都沒有開始全國動員,隻有局部以力量進行抵抗。日本的支那駐屯軍、關東軍、參謀本部、陸軍省等等以及內閣都有各自的打算,尚未確定是打還是談。日本的主戰派並沒有侵占全中國的打算,而是想用戰爭迫使中國屈服,簽訂條約,滿足日本在華利益。這就是所謂的解決“支那問題”。而中國基本上已經既定抗日國策,不在做退讓。在民眾中的口號是不做亡國奴。蔣介石命令在華北第一線集結100個師,國共高層和其他黨派高層人物開始了在一起討論第二次國共合作。到7月19日,蔣介石發表了《最後的關頭》的講演,宣布全麵抗戰開始。

接下來發生了平津戰役,當天,7月28日北平失陷。7月30日天津、大沽失陷。從七七開始,中國軍隊共投入約十萬軍隊,以西北軍的第二十九軍及所屬的四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為主,傷亡了一萬好幾千人。日軍共投入近六千軍隊,華北駐屯軍為主,傷亡了數百人。從七七事變到平津戰役結束,中國的參戰部隊是戰鬥力遠不如日軍的西北軍,在嚴重的傷亡之下,退出了北平、天津和整個冀東地區。

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麵抗日的開端。緊接七七事變,八一三鬆滬戰役爆發。在七七事變剛發生時,日本已經有了進一步擴大戰事的準備。初步是想在以軍事壓力促使“華北自治”的同時,向青島或者上海增派海軍,形成迫近首都南京的態勢。

日軍借八一三事件,向上海附近增派大量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乘機擴大戰事,因為在七七事變時日本軍方就宣稱要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就是要解決前麵提到的“支那問題”。

戰鬥先在上海市區北麵的閘北、江灣發生,後由於中國軍隊的抵抗,戰線被向北推到吳淞、寶山、川沙靠近長江邊一帶。以後在這兩線之間拉鋸。把戰場選在這裏是中方的既定計劃,日方因為原有兵力已經駐紮在相應地區以及新增兵力必須從海路投送,也不得不選在此處進攻。

蔣介石把戰場選在上海的主要理由是在上海這個水網地區,日本的重型機械化部隊難以展開,卻有利於中國軍隊以輕兵器為主的軍力的發揮。但是看起來這理由很站不住腳。雖然在上海周圍,有非常大麵積的水網地區,而日軍在淞滬地區的軍力卻能夠額外得到長江和黃浦江中的日軍軍艦上的重型火炮的支援,以及長江和東海中的航空母艦的空中支援。再則,日軍的所謂機械化重型裝備,其實並不很重,有相當一部分是適合於在水網地區作戰的。

實際上那時蔣介石很可能並沒有決心按照“以空間換時間”的長期戰爭的戰略進行抗戰,而是想盡快地阻擋日軍的攻勢,同時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借助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介入來緩和和平息這個事件。所以,這個仗打得越大,作戰地區與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利益越相關,就越可能得到國際的介入。所以,在事變剛剛發生,中國的幾乎所有海軍艦隻都自沉在江陰一帶的長江水道中。接著又幾乎發動了中國所有的空軍力量,與日軍對抗,一直拚到幾乎全部損失掉。在陸上戰場,發動了盡可能多的運輸力量,把盡可能多的陸軍主力部隊投送到戰場,輪番同日軍對抗,為此又損失了大量的最精銳部隊。同時,沒有建立有效的戰略縱深,經不起任何突破。以至於在日軍繞過主要陣線,登陸金山衛後,整個戰線即刻崩潰,日軍很快就攻下首都南京。此時,南京連個有計劃的撤退都辦不到了。

淞滬戰役中中國共投入七十多個師合計七十多萬兵力和幾乎所有的空軍和海軍,日軍投入了9個師團和百多艏戰艦和五百多架飛機。在殺傷了日軍約五萬人的同時,中國軍隊的損失至今沒有較完整的統計。

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引起的平津戰役和淞滬戰役,都以中國軍隊的戰敗告終。盡管軍事上的失敗和試圖吸引國際幹預的政治企圖的落空,這個戰爭的開端在國內激勵了全國軍民的抗日意誌和決心。這兩個戰役共產黨的軍隊都沒有參加,因為那時共產黨軍隊還沒有納入國家軍隊的編製,並且還遠離戰場。然而共產黨依然按之前一貫的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在全國進行宣傳。

 

 

2014-1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