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想增加抗壓能力,無非從兩方麵考慮。這樣兩個截然相反看似矛盾的方向,但都是可行的。
如果人被迫處在壓力競爭環境下,還希望抱有取勝的心態,那我推崇奧運金牌得主Nikki Stone所提倡的烏龜效應哲學(Turtle Effect Philosophy)。妮琪從有恐高症的童年開始,職業生涯中經曆過脊柱受重傷的打擊和傷痛阻礙,支撐她一直努力並不斷獲得成功的就是這套源自她母親希臘文化背景觀念中的哲學理念。人的信念和堅持好比烏龜的外殼,而敏銳的感觸和對目標的熱愛好比殼內柔軟的內容,在需要承擔時候的責任態度好比烏龜可以伸出的頭顱和四肢。有了這些基本的觀念,縱使慢行的烏龜也能產生出飛行的效果來。這就是烏龜效應哲學的內涵,看似普通卻真實可行的處世方式。它的道理在於持久保持一種狀態,比突然啟動的高速衝刺要有效些。而這也是龜兔賽跑的故事,結局為何總是烏龜能贏的根本原因。
從另一個方向看,人抗壓力的能力來自超俗的能力。
這也就是常被諷刺或自嘲的“沒心沒肺”或者“心大”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人能把世俗之見看輕的能力。別人說好說壞由他們說個夠,自己什麽時候的上坡下坡還是直路彎道,全憑自己心裏有數。
往深處說,別擔心好話好事好處和功勞都被別人占了,隻剩下的那些“不”字頭內容才歸自己所有了那樣。在我看來,人若是過於看重“好”字頭的那些效應,很容易也很自然會出現形式化表麵化的行為方式。隻求表麵效應的方式若是養成習慣,不僅誤人,限製人,而且可能使自我虛空性膨脹,越來越聽不得不同意見,導致人缺失多方位務實的視覺和對環境靈活應變的能力。
說到底,好壞的標準必須有,且存在自己的心裏界限分明。但世人乃至親朋好友的評判,就不必太當真了。能不介意的時候,且因此打上幾個哈哈,保管起到健身的作用。
2018.12.15